-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美容藥劑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6826
- 條形碼:9787030736826 ; 978-7-03-07368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容藥劑學 內容簡介
從人體皮膚結構開始概述,各種常用劑型和常用輔料;介紹了目前美容或者美容治療常用的一些藥品及功效;*后挖掘了祖國中醫藥在美容抗衰老方面的作用。是為醫藥學、美容學等學科開設的一門實用性課程,研究各種中西藥物的制備及其在美容治療、美容保健、維護人體健康美容中的作用。本書共分為五章,包含概論、常見劑型、常用輔料及原料、常用美容藥物及其功效、中藥美容制劑等。從制劑制備的角度,闡述藥物在美容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知美、懂美、創造美的能力。本書為廣州醫科大學藥學院藥劑學教研室編寫的藥劑系列教材之一,衍生自藥劑學科,也是對多年教學科研過程的一些總結,可供醫藥類專業本科生選修或者非醫藥類學生的公選課教學使用,同時也適用于美容愛好者。
美容藥劑學 目錄
**章 概論 1
**節 皮膚的生理結構及類型 1
第二節 皮膚的保養和護理 10
第三節 化妝品與藥妝品 16
第四節 藥典、藥品、藥政法規與化妝品法規 22
第二章 常見劑型 28
**節 散劑 28
第二節 液體制劑 37
第三節 醑劑與酊劑 53
第四節 軟膏劑與糊劑 57
第五節 硬膏劑 62
第六節 火棉膠劑與涂膜劑 65
第七節 膜劑 68
第八節 氣霧劑 70
第九節 凝膠劑 73
第三章 常用輔料及原料 75
**節 表面活性劑 75
第二節 保濕劑 79
第三節 透皮吸收促進劑 80
第四節 香料 81
第五節 著色劑 83
第六節 其他輔料 84
第四章 常用美容藥物及其功效 89
**節 治療性藥物 89
第二節 維生素類營養性藥物 104
第三節 生物制劑類藥物 109
第四節 皮膚增白藥物 114
第五節 防曬類藥物 120
第五章 中藥美容制劑 124
**節 中藥美容制劑的處方 124
第二節 中藥美容制劑的劑型選擇 128
第三節 中藥美容制劑的工藝和質量標準 129
第四節 常用中藥美容制劑 133
主要參考文獻 139
附錄 140
附錄一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 140
附錄二 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
美容藥劑學 節選
**章概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對衣食住行的要求有所提高,對美容的追求也日益強烈。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不僅是外在的顯現,也提示著我們身體內部的變化,美德修于心,美貌修于行。 美容藥劑學是運用藥劑學的一系列基礎理論,將美容藥物制成適宜劑型的一門綜合性技術學科,是目前醫療美容專業必修的課程之一,它是藥劑學的一部分,也是藥劑學的擴展。其內容涉及廣泛,不僅與藥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等息息相關,而且涉及化妝品學、化妝品化學、美容學、化學工業等多門學科。 美容醫學是利用醫療技術、美容藥物、化妝品等對人體(包括肌膚、毛發、指甲等)進行整形修復、藥療、美化而達到美容目的的一種實用技術。 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劑型的配制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制與合理應用等內容的綜合技術科學。它包括兩部分,一是探討按藥典處方或其他有關處方將原料藥加工成合適的藥劑;二是探討按醫師處方和臨床需要,合理調配藥物并指導患者正確用藥的有關技術和理論。 **節皮膚的生理結構及類型 一、皮肢常識 皮膚是人體*大的器官,其位于體表,組成機體*重要的部分,也是人體抵抗外部侵襲的**道防線,其重量約4kg,占體重的5%~8%。皮膚的面積成年人為1.5~2m2,厚度為0.5~3mm,手掌、足底皮膚*厚為1~3mm,眼瞼處皮膚*薄約0.5mm,表皮為0.07~0.2mm,真皮厚度約是表皮的10倍,含水量約為70%。皮膚是軟組織,柔韌而富有彈性,在腔孔(如口、眼、外陰及肛門)周圍,逐漸移行為黏膜。 皮膚覆蓋在人體的*外層,與人的容貌密切相關,是人體的天然屏障。但是,皮膚也與身體內部的問題有關,皮膚健康反映了身體健康。 由于種族、年齡和部位的不同,膚色主要有黑色、黃色和紅色三種。其中,黑色與皮膚內的黑素顆粒有關,日曬后皮膚內的黑素細胞增多,皮膚變黑;黃色取決于角質層的厚度,如角質層較厚,黃色胡蘿卜素含量較多,則皮膚看上去發黃;紅色的出現與皮膚中微血管的分布和血流有關,運動后毛細血管擴張,引起血流加速,皮膚發紅。 二、皮趺的解剖結構 從外表看,皮膚只是薄薄的一層,但在顯微鏡下,皮膚分為三部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 由于皮膚組織中纖維束的排列和牽引,皺紋的深度在面部、手掌、陰囊和活動部位(如關節)*大。指(趾)末端的皮嵴呈螺紋狀,稱為指(趾)紋。人類的指紋存在個體差異,在個人識別中有著獨*的作用。 皮膚還附有毛發、皮脂腺、外泌汗腺(小汗腺)、頂泌汗腺(大汗腺)及指(趾)甲等附屬器。 (一)表皮 表皮也稱上皮組織,是皮膚的*外層,無血管,主要由角質形成細胞與樹突狀細胞組成(圖1-2)。角質形成細胞又稱上皮細胞,占表皮細胞的95%以上。它代謝活躍,能不斷分化和更新細胞。角質形成細胞*終在角質層形成富含角蛋白的角質細胞,這就是角質形成細胞的角化過程,形成的角質細胞會逐漸脫落(脫肩)。表皮的基本結構由內向外依次分7部分,即基膜、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及皮脂膜。 護膜,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及老化脫落的角質細胞經過低溫乳化和空氣氧化而形成的弱酸性的薄膜,即皮脂+汗液+老化角質細胞+過程(低溫乳化+空氣氧化)=弱酸性的皮脂膜,其pH為4.5~6.5。它具有防止水分及營養蒸發,防止細菌侵入的作用。皮脂膜受損后皮膚出現的癥狀有干燥、無光澤、潔面后有緊繃感。 2.角質層是表皮的*外面部分,為皮膚的第二層。由14~22層相疊的無核扁平細胞所組成,細胞呈枯死狀,已無生物活性,細胞間重疊形成比較堅韌而有彈性的板層結構,形成一種天然屏障,可以防止大自然中化學物質、微生物和水的侵入,也能防止紫外線射入皮膚深處,并可防止體液外滲。角質層細胞富含角蛋白纖維,是一種不溶于水的硬蛋白,對酸、堿、有機溶劑有一定的抵抗力,故可起保護作用;角質層的pH為5.6~6.2,呈弱酸性。所以角質層的功能和狀態與化妝品的選用有很大關系,角質層含10%~20%的水分,隨著角質層水分的增加,皮膚會起皺變白,冬季干燥時,角質層水分減少,皮膚會粗糙皸裂。角質層的排列決定了皮膚表面的視覺光感。 3.透明層為皮膚的第三層,由2~3列老化無核細胞組成,僅存在于手掌和腳掌處。其具有雙向防水及物質通過的屏障帶(磷脂類物質較豐富),還能保持酸堿平衡。 4.顆粒層是皮膚的第四層,由2~4層扁平細胞所組成,該層細胞已逐漸退化,胞質內充滿透明角質顆粒。顆粒層細胞失去細胞核后,演變為發亮的透明層,*后完全角化,角質層是角質細胞分化的*終階段。隨著角質形成細胞的不斷分裂和進化,表層的角質細胞也以相應的速度脫落,形成動態平衡。該層能夠吸收外部物質,具有防水、滲透等屏障作用,因此,這一層可以儲存水分,對化妝品的有效性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當顆粒層的吸收、折射、反射、分散、過濾紫外線功能減弱時,紫外線直接激活黑素母細胞,產生大量黑素細胞,隨著新陳代謝加快,色素沉積。斑的產生過程:當顆粒層細胞受損30%時,皮膚會暗淡無光;當顆粒層細胞受損50%時,皮膚會暗沉;當顆粒層細胞受損70%時,皮膚會晦暗,色素堆積;當顆粒層細胞受損90%時,皮膚會出現較深的色斑堆積。 5.棘層為皮膚的第五層,是表皮中*厚的一層。一般由4~10層細胞組成,棘層細胞內有淋巴液,棘細胞向上逐漸趨向退化為不規則扁形或菱形顆粒,即為顆粒層,顆粒層細胞間能夠儲存水分。這一層對化妝品的使用效果有著重要作用,使用化妝品發生“過敏反應”往往與這層細胞有關。棘層是表皮層的營養層,具有初級免疫的能力,含大量的營養液和淋巴液,當棘層受損后,棘層營養供給不足時,真皮層的毛細血管向上輸送營養的過程,就是紅血絲形成的過程;隨著紅血絲的產生,皮膚厚度變薄,易產生敏感、皮內丘瘆、紅腫等現象。紅血絲的形成過程:當棘層受損30%時,紅血絲呈點狀,面部受情緒及溫度變化影響,出現發紅、漲熱等現象;當棘層受損50%時,紅血絲呈絲狀,面部晦暗、局部輕度紅腫;當棘層受損70%時,紅血絲呈網狀,對外界的刺激免疫閾值降低,易出現瘙癢、皮內丘瘆、紅腫;當棘層受損90%時,紅血絲呈片狀,極易紅腫,流黃水,潰爛。含有表皮生長因子(EGF)、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aF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多重表皮生長因子類成分的面霜,能夠給棘層補充大量營養,修復受損的棘層,從而改善和修復紅血絲。 6.基底層是皮膚的第六層,也是表皮的*下(內)層,有黑素細胞分布,約占基底層細胞的10%。基底層又被稱為生發層,這是因為幾乎所有的角質形成細胞都是由基底細胞分化、生發而來的,這一層的細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且分裂比較活躍,它們不斷產生新的細胞并移向淺層,以補充衰老脫落的角質形成細胞。此層細胞與真皮相連。基底層有三種樹突狀細胞,即黑素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和梅克爾細胞。黑素細胞可合成黑素顆粒,并將其輸送到周圍的角質形成細胞。黑色素具有遮擋和反射紫外線,保護深部組織免受輻射的功能,同時陽光又可以促進黑色素的產生。黑色素含量的多少與皮膚的顏色密切相關。當黑素細胞被破壞或其功能異常時,皮膚喪失黑色素,就會引發白癜風、白化病等色素減退或脫失的皮膚疾病。如果黑素細胞受到刺激,導致功能亢進而黑色素增多時,就會出現黃褐斑、雀斑等。美白、祛斑化妝品就是針對這層細胞而設計的。 7.基膜位于表皮的下突部分,和真皮層乳頭互相連接,呈波浪起伏狀。其具有通透屏障作用、對表皮的支撐作用、表皮真皮的黏附作用等。 (二)真皮 在表皮之下,分布有血管和神經,分為兩層:上層稱為乳頭層,下層稱為網狀層。兩層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乳頭層是疏松的結締組織,中心分布有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乳頭層幾乎能被所有皮膚炎癥侵襲;網狀層由厚而致密的結締組織組成,有大血管和淋巴管、汗腺、毛囊、皮脂腺和色素細胞。真皮厚度約3mm,它結實有彈性,由結締組織和無定形基質組成。結締組織由70%~80%的膠原纖維、20%的彈性纖維和少量網狀纖維組成。膠原纖維由膠原蛋白組成,膠原蛋白是人體內*豐富的蛋白質,占人體總蛋白質含量的20%~40%。膠原蛋白有很強的韌性和很強的抗張性,從而使皮膚具有一定的彈性。彈性纖維由彈性蛋白組成,相對較薄且有彈性,它們垂直排列在皮下組織和表皮之間,拉伸后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基質存在于結締組織間隙中,可形成纖維結合,它是一種無定形、均勻的凝膠狀物質,是由成纖維細胞分泌的黏多糖和蛋白質的復合物,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多糖(又稱黏蛋白),主要含有非硫酸黏多糖(主要是透明質酸),黏性強,能保持組織中的水分,使真皮有彈性。這些物質為纖維組織和皮膚附屬物提供了物質基礎,在保持皮膚水分、滋潤、防止皮膚老化、保持皮膚彈性和修復組織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圖1-3)。 一般來說,皮膚老化是指膠原纖維減少,彈性纖01-3維變性斷裂,真皮基質中透明質酸減少,黏多糖變性, 真皮內含水量減少,導致皮膚彈性下降、干燥、失去光澤和皺紋增加。 (三)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又稱皮下脂肪、淺筋膜或脂膜,位于真皮下層,由疏松的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組成,是脂肪細胞形成堆積的脂肪,是身體脂肪的儲藏庫。 皮下組織存在于真皮、肌肉和骨骼之間,使皮膚與深層組織松散連接,具有一定的活動性。它含有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經、毛囊、汗腺等,與真皮無明顯邊界。這一層是有彈性的,可令人擁有豐滿、曲線優美的身材。因此,皮下組織與健美、豐乳及化妝品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皮膚附屬器 皮膚有許多的附屬器,由表皮衍生出來,包括毛發、皮脂腺、小汗腺、大汗腺和指(趾)甲等(圖1-4)。 1.毛發 由角質化的上皮細胞組成,可分為長發、短發及毳發。長發如頭發、胡須、陰毛及腋毛等;睫毛、鼻毛及外耳道的毛;毳發柔軟輕盈、色淡,分布于面部、頸部、軀干及四肢。毛發露出皮膚表面的部分是毛干,皮膚內的部分是毛根。表皮下陷包裹毛根稱為毛囊。毛根的下端稍膨大,為毛球。毛球是毛發和毛囊的生長點。毛球含有毛母質細胞。毛母質細胞之間的黑素細胞可以將色素輸入新的發根,從而形成毛發的顏色。毛發的顏色因人種不同而不同。黑色人種和黃色人種有深棕色的頭發,而白色人種有金黃色的頭發。在毛囊的稍下段有立毛肌,由交感神經控制,立毛肌下端附著在真皮乳頭層,精神緊張及寒冷可引起立毛肌的收縮,也就是所謂的“起雞皮疙瘩” 2.皮脂腺除了手掌、足跖等處外,皮脂腺分布全身。頭面部、胸背部皮脂腺分布較多,被稱為皮脂溢出區。皮脂腺為分泌皮脂的腺體,位于毛囊與立毛肌之間,開口于毛囊上部。皮脂腺由腺體和排泄管組成,腺體是許多皮脂腺細胞的集合,腺體周圍被基膜包圍,其外部被與真皮相連的結締組織包圍。腺體的皮脂腺細胞從腺體的外層向內更新,當細胞更新時,細胞膜破裂并與脂肪融合,形成皮脂填充腺腔,然后通過排泄管從腺口排出,同時,細胞碎片也被排出。皮脂排泄受皮膚表面脂膜黏度的影響。皮脂和汗液擴散到皮膚表面,與老化角質細胞經低溫乳化和空氣氧化后,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油膜,能潤滑和滋潤皮膚和毛發,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具有保濕作用;皮脂中的脂肪酸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從而阻止體外細菌的入侵。天氣寒冷時,皮膚表面溫度降低,出汗量減少,形成的脂膜黏度增加,皮脂輸出量減少,皮膚就會顯得粗糙。 皮脂具有潤滑和保護皮膚及毛發的功能,也有殺菌作用。頭部長期皮脂腺分泌旺盛可損傷毛囊,致使頭發脫落,形成脂溢性脫發。反之,皮脂分泌過少,引起頭發干燥易折,失去光澤。若面部等處皮脂分泌過多,毛囊口堵塞,皮脂排泄不暢,可形成粉刺及毛囊炎,即痤瘡,影響美觀。 3.小汗腺是局部分泌腺,能夠合成和分泌汗液,小汗腺遍布全身皮膚,以掌跖、腋窩、前額等處較多,其次為軀干、頭皮和四肢,由腺體、導管及汗孔三部分組成。小汗腺排出的汗液是一種弱酸性物質,密度為1.001~1.006,pH為4.5~6.5。汗液通常是透明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