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認知藝術學導論 理論話語與批評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9003
- 條形碼:9787503969003 ; 978-7-5039-690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認知藝術學導論 理論話語與批評實踐 本書特色
藝術學獨立為一個學科門類以后,本書可以覆蓋藝術學理論、美術學、戲劇與影視、音樂與舞蹈和設計學5個一級學科,同時,也可以兼顧廣告學、新聞學和傳播學研究領域,并作為這些學科*新*前沿的教材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兩個層面同步推廣發行,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認知藝術學導論 理論話語與批評實踐 內容簡介
“認知藝術研究”是西方當代審美文化研究“認知轉向”之后的理論熱點,也是當代藝術批評的基本理論范式。本書以貢布里希、潘諾夫斯基、阿恩海姆等西方認知藝術研究學者的經典文本為分析對象,全面論述認知藝術研究的視野、理論與方法,在中國漢語學界首次提出“認知藝術學”和“認知藝術研究”術語與概念,對于推動藝術學理論學科和諸門類藝術研究的“認知轉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認知藝術學導論 理論話語與批評實踐 目錄
一、圖像轉向與知覺固化:為視覺想象力而奮斗
二、作為繪畫平臺(painting flatbed)的身體與知覺經驗
三、眼、手、心:從感覺的邏輯、筆觸的痕跡到云的理論
四、數碼電子設備時代藝術的“視覺落差”與身體觸知
**章 廣義認知詩學
**節 廣義認知詩學的理論內涵與關鍵概念
一、心智轉換:認知心理學內涵
二、具身認知:認知語言學內涵
第二節 廣義認知詩學批評實踐
一、當代版畫藝術的感性配享與具身心智
二、數字時代繪畫藝術的具身藝術與邊際精神
三、走向“人文-具身設計學”:數字AI智能時代設計學研究的“認知轉向”
第二章 認知圖像學
**節 認知圖像學的理論內涵與關鍵概念
一、視覺認知無意識:認知圖像學的生理-心理之維
二、文化認知:認知圖像學的社會學之維
三、轉錄與虛構:圖像生產的兩種模式
第二節 認知圖像學批評實踐
一、/云/圖像與當代藝術的認知機制
二、鄉土藝術的空間敘事與地方圖像
三、余論
第三章 認知藝術心理學
**節 認知藝術心理學的理論內涵與關鍵概念
一、心理整合:認知藝術心理學的“認知綜合觀”
二、知識遷移與反抗簡化:藝術認知靈活觀
三、釋放潛能:藝術教育“認知想象力”
第二節 認知藝術心理學批評實踐
一、具身之物的身體經驗與時間意識
二、當代水墨對固化知覺與透明性書寫的反抗
第四章 認知神經美學
**節 認知神經美學研究的理論內涵和關鍵概念
一、“視覺模組”與“審美專化”:審美經驗的生理學基礎
二、追求真相:視覺藝術的恒常性
第二節 認知神經美學批評實踐
一、后鄉土繪畫與視知覺的多重草稿競爭
二、當代版畫知覺經驗的延展與再造
第五章 認知神經藝術史
**節 神經藝術史研究的理論內涵和關鍵詞概念
一、神經藝術史的學科背景與理論緣起
二、神經藝術史的腦科學基礎與實驗技術手段
三、神經藝術史理論范式的方法論特征與學術價值
第二節 認知神經藝術史批評實踐
一、西方動態藝術史的認知神經美學闡釋
二、作為“具身觀看”的中國傳統藝術
附錄 認知藝術學與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的“具身性轉向”
參考文獻
后記
認知藝術學導論 理論話語與批評實踐 作者簡介
支宇,男,文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藝術美學、中國現當代藝術思潮與視覺文化研究。出版《術語解碼:比較美學與藝術批評》(2009)、《新批評:中國后現代性批評話語》(2008)、《文學批評的批評》(2004)、《高小華》(合著,2012)、《永恒的原鄉:中國當代生態美術研究》(合著,2015)、《重構景觀:中國當代生態藝術思潮研究》(合著,2018)、《藝術史敘事與藝術經典的重構》(I-VI,2015-2019,合著)等著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