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芳蹤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758457
- 條形碼:9787531758457 ; 978-7-5317-584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芳蹤集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散文集,集納了作者近二十年里部分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去過的不同地方,有城市有村莊,有他鄉與故地,有敘述有歌唱,有哲思有考量,還有詩和遠方。天地之間,點點芳蹤,卻初心不改,始終在路上,記錄下使心靈豐盈的點滴。
芳蹤集 內容簡介
全書用“2004—2008”“七里坪往事”“2009—2017”“2018—2022”四個篇章的書寫,描繪了人世間的諸多美景風物以及生活片斷,意趣無窮,并巧妙地將知識點融入其中。全書雖無法盡述作者的經歷,卻已然展開了一幅獨特的人生風景。
芳蹤集 目錄
醉在瓷都
四姑娘山歷險記
神秘丹巴,關于碉樓的無窮想象
卓克基藏寨的細碎時光
云朵上的蘿卜寨
羅江,梨花如雪的詩魂
守望,*后的女兒國
春天,行走在遂寧
犍為,兩次散文詩般的約會
一路向北,探黃河之源
年畫村之魂
Chapter 2 七里坪往事
2008年的一次轉身
打開“田園城市”新范式
新上山下鄉時代
煙雨中迷失的清涼
又一次夢想之旅
以愛的名義留下
驚喜像花兒一樣綻放
Chapter 3 2009—2017
香格里拉手記
十年金沙炫
王都錦生活
貴氣從西來
卡龍溝,炫彩的海洋
怒江春日澡堂會
美麗的千島湖之戀
與杏花村有約
一個人的理想之城
我的“旅游春運”
在野菜的世界里
Chapter 4 2018—2022
甑子場,開放的花朵
阿克蘇,夏日里不落的太陽
行走無疆,甜蜜又珍貴的時光
解碼德昌的鳳凰基因
夢里花開昭覺行
秋水湯湯雅礱江
冕寧,安寧河畔的璀璨明珠
上海一夢,多少華光流年
那一片遠去的荷影
以漂流助威,用時間煮酒
羅目古鎮的低調和從容
片片檸檬隋
菌菇飄香入畫來
澳門初印象
中國臘味
一場不期而遇的驚喜
花的市與鋼的城
雪地尋蹤鄧池溝
普格,*美的遇見
回望阿壩的目光
后記
芳蹤集 節選
醉在瓷都 出發前,哪里知道德化是什么地方,粗粗地翻了翻邀請方寄來的一份當地的小報,大致知道德化是個縣,位于福建省著名僑鄉——泉州市的北部,以“瓷”聞名天下,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瓷業生產區和外銷瓷的重要產地之一,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中國三大古瓷都,是我國南方歷史悠久、工藝獨特的瓷都之一。腦子里便翻來覆去地想,一個有著這樣美譽的地方為什么藏在深閨人未識?一個有著千年陶業史的“大家族”,一路走來經歷了怎樣的風風雨雨?如今的她該是何等模樣? 伴隨暮色和淅淅瀝瀝的小雨,我一腳踏上了德化縣的土地。一條蜿蜒平緩的河流將城市一分為二,宛如熟悉的成都錦江。河水清亮,波瀾不興,它靜如處子,也有一個好聽的芳名——浐溪。在后來的游歷中,我漸漸明白,為什么大師手中的觀音如此安然自若、處變不驚,為什么熊熊爐火燒出的歷代絕色女子皆浣紗繞膝、似神若仙,為什么這里的姑娘小伙皆聰穎靈秀,靜守一方窯、一把小小的雕刀就能創造奇跡?莫不跟飲浐溪之水、聽浐產溪之音、感浐溪之韻有密切的關系?隨后的幾天夜夜伴浐溪而眠,連我也無法不似醉非醉、飄飄欲仙了。 對德化的了解除了**個躍入眼簾的浐產溪,便是屈斗官古窯址和博物館了。那座建于緩坡上的朱紅色屈斗宮古窯,在當地人眼里就像一位熟悉的老朋友,每天都在無聲地和后輩們交流。而我們是初次見面,即使是初次見面仍恍惚覺得往事如煙。 這座古窯連同博物館記錄的正是德化陶瓷業一段輝煌的發展史,比之后來看到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和行云流水般的生產線,我仿佛看到歷史和現實不經意間被一個字銜接,幾千年彈指一揮間,完成的也只是一個方塊漢字,那就是“瓷”。只是,這不是一般的瓷。它白如雪、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便有了印紋陶的燒制;瓷器在宋元時期通過刺桐港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貿易商品之一;它的建白瓷、高白瓷、瓷雕喜滋滋地捧回中國瓷壇“三朵金花”的美稱。1275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中盛贊“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別城,名稱迪云州(德化),制造瓷器,既多且美”。由此歐洲人認為這種白瓷是馬可·波羅在元代從中國帶過去的,故將德化陶瓷命名為“馬可.波羅瓷”。從民間到殿堂、從百姓到專家,故事已經太多太多。還有,從何朝宗大師的“象牙白”到明清的青花瓷,從如今的西洋工藝瓷到新開發的紅壤陶、輕質瓷、釉下多彩精陶、稀土生態陶瓷等“綠色陶瓷”,寫就的是怎樣一部豐富多彩、容量宏大的巨著。 聞名于世界的德化陶瓷主要還是以明代生產的白瓷*負盛名,也*有影響力。可以說,德化的明代制瓷技術已經達到了當時世界的*高水平;在造型藝術方面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陶瓷世界里天生麗質、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在清代出口歐洲,晚清以后,德化瓷業每況愈下,但藝人蘇學金、許友義等仍堅守此業,其作品在巴拿馬、英國、日本等國際博覽會上多次獲得金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德化瓷業獲得新生,新秀輩出,他們繼承前人的優秀技法和風格,不斷創新發展,使德化瓷燒制技藝重新煥發出青春。 我有些找不著北了。如果說滬溪只是一杯“狀元紅”,那屈斗宮千年不熄的窯火,博物館件件珍品散發出的陣陣瓷香,那些被橘紅的燈光罩著、透著無限神秘的大師之作,無疑是真正的“高粱紅”了。真的是酒不醉人自醉啊! 我還是醒了。讓我清醒的是一艘名為“泰興號”的沉船。那陳列著幾經艱難才返回故鄉的72件德化古瓷珍品的櫥窗讓我久久不肯離去。文字記載:1822年1月,大型客貨商船“泰興號”(The Tek Sing)從廈門港出發,朝古稱爪哇的印尼駛去。為避海盜搶掠,商船繞道西沙,當船駛到中沙群島附近時,船體觸礁,船身入水,并在1個小時內迅即沉沒。當時船上載有2000多名乘客及船員,只有198人僥幸獲救,其余人員全部尸沉海底,被喻為“東方的泰坦尼克號”。船上同時盛載著價值連城的陶瓷。 1999年5月,英國著名的海難打撈專家邁克·哈徹經過數月的勘探和打撈,就在費用將要耗盡時,大海給了他一個大得幾乎無法承受的驚喜,他除將“泰興號”沉船打撈出水外,還撈獲了35萬件古瓷器!這是世界水下考古史上*大的一次發現。后據考證,這些瓷器大都是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德化生產的出口亞洲市場的青花瓷,且這些青花瓷仍完美如新,雖見證了1800多人的海難,仍散發著誘人的光彩。 我相信,那一刻,邁克一定喜極而瘋。P1-3
芳蹤集 作者簡介
盛紅 曾用筆名安聞,現居成都。資深媒體人、策劃人、作家。先后供職于四川航天三線7102廠,四川日報報業集團《華西都市報》、《川商》雜志,華僑城集團四川齊盛藝庫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做過工人、秘書、經理、編輯、主編、運營總監、央企高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畫藝術交流促進會副會長。出版散文集《光陰u盤》《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小說《成長是種柔軟的痛》,合作編撰財經人物傳記《封面人物》,在《讀者》《散文》《福建文學》《四川文學》《青年作家》《晚霞》《中國青年報》《四川日報》《成都日報》《華西都市報》《四川經濟日報》等媒體發表各類文學作品100余萬字。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