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二語句法操作的界面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51027
- 條形碼:9787030751027 ; 978-7-03-07510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語句法操作的界面研究 內容簡介
第二語言習得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學習者句法操作能力的發展則是這一過程的核心所在。以往的研究雖然從不同側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索,但都難以解釋二語句法操作在不同的語言界面所表現出的變異問題。本書在界面理論和句法操作的類型學研究基礎上,以國內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段的英語學習者為研究主體,圍繞中國學生在句法語義、形態句法、音系句法和句法語用層面的習得特征,通過定性和定量研究,揭示中國學生二語句法的發展規律和個性差異,著力探索克服二語句法表征缺陷,提高學習者句法準確性、流利性和多樣性的有效途徑,在此基礎上探索中國英語學習者句法表達的特征模式及其多維形成機制,為改進外語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二語句法操作的界面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界面的概念 1
1.2 界面的互動 4
1.3 界面假說 7
1.4 二語句法操作的內部界面 9
1.5 二語句法操作的外部界面 17
1.6 本書的主要內容 20
1.7 研究的意義 22
1.8 本章小結 24
第2章 二語句法操作的語義界面 25
2.1 非賓格結構 25
2.2 終結性情狀 40
2.3 冠詞體系 49
2.4 本章小結 58
第3章 二語句法操作的音系界面 60
3.1 韻律與句法解歧 60
3.2 韻律與句法移位 66
3.3 本章小結 72
第4章 二語句法操作的形態界面 73
4.1 動詞時態 73
4.2 非限定結構 81
4.3 本章小結 88
第5章 二語句法操作的語用界面 89
5.1 存現句 89
5.2 前置結構 96
5.3 倒裝句 105
5.4 關系從句 111
5.5 本章小結 123
第6章 二語句法能力發展的維度 125
6.1 句法準確性 125
6.2 句法復雜性 128
6.3 句法流利性 132
6.4 本章小結 135
第7章 二語句法的教學啟示 136
7.1 大綱設計 136
7.2 教材編寫 139
7.3 產出技能教學 140
7.4 理解技能教學 144
7.5 本章小結 146
參考文獻 147
附錄1 非賓格動詞習得問卷 166
非賓格動詞習得問卷(A) 166
非賓格動詞習得問卷(B) 168
附錄2 終結性情狀習得問卷 171
附錄3 存現句習得問卷 173
附錄4 前置結構習得問卷 175
附錄5 倒裝句習得問卷 181
附錄6 關系從句習得問卷 182
二語句法操作的界面研究 節選
第1章緒論 第二語言習得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學習者句法能力的發展則是這一過程的核心所在。傳統的語言學理論雖然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索,但都難以解釋句法習得中的瓶頸(bottleneck)問題。早期的二語習得研究側重于句法規則的習得過程,但對制約學習者句法發展的界面機制解釋得不夠充分。本章將對語言的界面理論及其相關概念進行闡述,并在此基礎上確立本研究的理論框架。 1.1 界面的概念 在語言學研究中,界面(interface)是一個新興的概念,這一概念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來理解。首先,從廣義上來說,語言本身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語言學與其他學科存在一定的邊界,學科之間的交叉和互動產生了界面,如我們可以從文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不同的學科視角研究語言,從而產生了語言學研究中廣義的界面概念。從狹義上來說,語言自身也是由不同的模塊或層面組成的,如音系、形態、句法、語義、語用等。這些語言模塊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和互動關系,從而形成語言模塊之間的界面。本書所討論的界面機制指的便是狹義上的語言界面關系,如形態-句法界面(morpho-syntax interface)、句法-語義界面(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句法-語用界面(syntax-pragmatics interface)等。 語言界面關系的研究反映出人們對語言認識的不斷深化。以結構主義為代表的傳統語言學研究將音系、形態、句法、語義等作為獨立的層面進行分析,這種研究范式雖然能夠揭示一些語言規律,但卻忽略了語言模塊之間的互動關系,無法解釋一些特定的語言現象。在生成語言學的理論中,語言模塊之間的界面受到了關注,諾姆 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參數與原則理論和*簡方案均發展了語言的界面研究,但其核心仍在于句法的生成過程,并未深入探究界面本身的聯結機制問題(Chomsky 1986,1995)。進入21世紀以來,語言的界面研究逐漸成為一個熱點,困擾研究者的一些語言問題從界面關系的互動中找到了部分答案,語言界面研究呈現出較為繁榮的局面。 國外學者圍繞這方面的研究出版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中,皮特 ?笋R(Peter Ackema)和艾德 尼爾曼(Ad Neeleman)以英語、阿拉伯語和荷蘭語為例,從語言模塊的視角討論了詞的構成問題。作者認為,構詞問題并不僅僅是一個形態過程,詞匯的外部因素也會對這一過程施加影響。實際上,詞的構成是形態與音位和句法過程互動的結果(Ackema & Neeleman 2004)。馬修 貝爾曼(Matthew Baerman)、鄧斯坦 布朗(Dunstan Brown)和格雷維爾 科貝特(Greville Corbett)基于形態-句法視角研究詞的屈折形式融合,并運用類型學的方法分析詞匯屈折融合過程中的句法信息編碼(Baerman et al. 2005)。吉莉安 萊姆查安德(Gillian Ramchand)和查爾斯 瑞斯(Charles Reiss)主編的論文集較為全面地闡述了語言的界面關系,分別從聲音、結構、意義、構造四個方面討論了語言模塊之間的互動。以**部分為例,該書分析了語音-音系界面(phonetics-phonology interface)、音系-形態界面(phonology-morphology interface)和音系-句法界面(phonology-syntax interface)的內在制約機制,并輔以不同語言的實例揭示語音系統與其他語言系統之間的協同關系。該書在第三部分論及語義、語調與信息結構的關系時,認為信息結構是句法結構的反映,后者借助信息結構的實現規則與音系形式構成互動界面,同時借助信息結構的理解規則獲得意義(Ramchand & Reiss 2007)。由此可見,語言界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不僅涉及兩個語言模塊之間的互動,而且也與多個語言模塊之間的聯結有關,多重語言界面的制約關系更為復雜。 從國內的情況來看,界面研究的熱潮始于2004年在復旦大學召開的語言界面國際研討會。在這次會議上,界面概念被正式引入了國內語言學界,研究者圍繞語言本體的各個模塊所構建的界面進行了研討,標志著我國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轉向,開辟了國內語言界面研究的新局面(熊學亮 2004)。后期主要的研究包括沈園(2007)、苗興偉和董素蓉(2009)、孫道功和李葆嘉(2009)、張紹杰(2010,2022)、馬秋武(2013)、劉宇紅(2013)、柳雪飛(2016)、孫道功和施書宇(2018)等的研究。沈園(2007)的研究著眼于動詞語義與句法結構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句法-語義界面研究的3個問題:(1)動詞語義的哪些方面與句法相關;(2)相關的詞匯語義表征有哪些特點及其本質;(3)從詞匯語義到句法的映射規則系統的本質是什么”(見董保華 2009:109)。劉宇紅(2013)通過研究詞匯與句法界面的雙向互動,歸納了三種格現象在詞匯語義與句法層面的排列規律。孫道功(2018)也從句法-語義界面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以大規模語義知識庫為支撐的層級性界面新模式。該模式主要探究詞匯單位的角色轉化、語義角色的范疇排序、語義角色的句法實現、句法實現的語用制約、詞匯與句法結構的互動制約等。 苗興偉和董素蓉(2009)從句法-語篇界面(syntax-discourse interface)出發討論了語言學研究的整合問題,認為可以從界面研究、互補研究和跨學科研究這三個方面進行語言學的整合。就界面研究而言,句法和語篇是互相聯系的兩個語言層面,許多句法現象可以在語篇層面得到解釋,同時,語篇也是句法現象的動因和基礎,并對句法現象有著制約作用。馬秋武(2013)分析了音系與語音、形態和句法的界面關系。就音系-語音界面而言,音系研究的成果有助于解釋一些語音現象,同時語音研究也可為音系學的理論假說提供量化證據。從音系-形態的界面來說,音系規則和構詞規則是交互應用的,而且兩者都是有序的。另外,音系與句法之間存在著互動關系,音系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參照了句法結構,后者通過三種不同的方式映射到前者:基于關系的映射,基于邊界的映射,以及樹棲型映射。柳雪飛(2016)研究了漢語疑問代詞句的語音和句法界面問題,發現了不同功能類別下疑問代詞句的句重音分布及其句法特征。張紹杰(2022)以語態構式為例闡述了語法與語用的界面互動關系,認為只有根據語境做出對語法形式或結構的恰當選擇,才能在話語交際中實現得體的語用效果。 從上述情況來看,界面研究有助于揭示語言的一些內在屬性及其特定規律,跨語言的研究為認識語言的界面機制提供了更多的證據。另外,也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語言界面研究中,句法始終是一個核心的語言層面。由于句法與不同的語言層面均存在互動關系,這種界面互動關系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句法的習得。對第二語言的句法發展而言,這種制約關系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1.2 界面的互動 語言的界面具有互動關系,這種互動關系往往會引起語序的變化,從而導致句法操作(syntactic operation)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所謂句法操作指的是句子的生成方式,既包括詞項組成句子或句與句組成復雜句的操作,也包括基礎句子生成派生句子的操作(董秀英和徐杰 2009)。句法操作作為句法特征在表層結構得以實現的方式或手段,往往會與語言的其他模塊形成互補關系,在語言的界面互動中體現句法形式的變異。以語言中的賓語標記(object marking)為例,印歐語系的語言形態比較豐富,在許多這類語言中,及物動詞的直接賓語通常會攜帶格(case)的形態標記。在波蘭語、克羅地亞語和德語等歐洲語言中,動詞和賓語之間的關系主要是通過賓語格的形態變化進行標記的。與漢語相比,這些語言的語序相對比較靈活,通常情況下即使賓語發生移位也不會出現歧義,其原因在于動詞的賓語具有了格的語法標記。但在一些弱形態的語言(如英語)中,賓語標記的適用范圍較小,僅僅出現在少量的語言成分中。與德語不同,英語的名詞沒有賓語標記,英語中的賓語標記只局限于人稱代詞。從語言類型學的角度看,賓語標記的特征和分布十分復雜,在一些語言中賓語標記不僅取決于動詞與賓語之間的語法關系,而且也受賓語的語義和語用因素制約。 從語言的歷史演變過程來看,英語動詞賓語的形態標記經歷了明顯的變化。與現代英語不同,古英語的形態變化非常豐富,名詞普遍具有格的標記。但在現代英語中,僅有少量的代詞仍然保留賓格形式,如me、us、them等,已經不再對名詞進行賓格標記。如果仔細觀察英語代詞的格標記,可以發現人稱代詞it沒有主格和賓格的形態區分。那么應該如何來解釋這種現象呢?可能的一種解釋是,it一般用來指稱無生命的事物,而句中無生命的事物更有可能充當受事(patient),因此,即使it沒有賓語的格標記,其與施事(agent)主語混淆的可能性也不大。需要指出的是,用來指人的人稱代詞(如I和me)有著較高的生命性,如果不借助形態標記對其加以區分,句中的受事賓語就容易與句子的施事主語發生混淆。這可以較好地解釋英語中指人的人稱代詞大多都有賓格形式,而指物的人稱代詞it卻沒有這種賓語標記,因為其功能在于有效地對受事和施事加以區分。 需要指出的是,英語中的賓語標記只適用于人稱代詞,并不涉及普通的名詞;而在德語中,賓語標記涉及所有的人稱代詞和普通名詞,且屬于一種強制性語法關系;俄語的賓語標記形式有別于英語和德語,在俄語中,賓語標記具有明顯的生命性取向,幾乎所有的生命性名詞作直接賓語時都要標記賓格形式。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賓語標記在語言中的表現形式雖各不相同,但其形態表征了特定的語法功能和句法-語義關系。賓語標記的生命性取向在語言中具有一定的共性,如加泰羅尼亞語、西班牙語、瑪拉雅拉姆語的賓語標記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生命性取向,充分反映了語言類型的分布特點。 賓語標記反映了動詞和賓語之間的復雜制約關系,賓語的格雖然是由動詞賦予的,但格的形態變化卻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從以上的分析來看,賓語內在的語義信息是賓語標記出現變異的重要因素,但生命性和指稱性在不同的語言中卻有著不同的作用。以僧伽羅語為例,賓語的格標記在該語言中并不具有強制性,只有那些具有生命性指稱的賓語才有可能被賦予格的標記。但在希伯來語中,盡管該語言中賓語格的標記是強制性的,但這種標記卻僅限于那些表示定指的賓語。 根據伯納德 科姆里(Bernard Comrie)的研究,賓語的格標記與其自身的突顯度密切相關,突顯度越高,賓語被顯性地賦予格標記的可能性則越大?颇防镎J為,語言中的格標記承擔著區分句子主語和賓語的基本功能(Comrie 1989)。從語義的角度分析,句子的主語往往蘊含著生命性(animacy)和定指性(definiteness)等特征,其突顯度也較高;相對而言,句子的賓語通常涉及的則是非生命性和泛指等語義信息,有著較低的突顯度。如果句子的賓語和主語均被賦予生命性和定指性等語義特征,賓語也會與主語一樣具有較高的突顯度,此時就有必要借助格的標記將賓語與主語區分開來。 在許多語言中,格的形態標記能夠反映動詞對賓語的支配關系,但語言之間也存在一些類型差異,這些類型差異會使賓語的形態標記出現一定的變異。下面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制約賓語標記變異的因素。如上所述,賓語本身所承載的生命性特征和指稱類型是兩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當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均具有較高的生命性時,為了明確兩者的語法關系,避免在語義上將施事和受事的角色混淆,需要對賓語添加強制性的格標記。在許多語言中可以觀察到生命性對賓語標記的這種制約作用,賓語標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從指稱類型來看,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有助于進一步認識賓語標記的特點。例如,許多語言之所以需要對賓語進行標記,與賓語所攜帶的定指性概念有關,賓語蘊含的定指性越強,也就越需要格的形態標記。與歐洲語言不同的是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