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科學·人文·哲學之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978952
- 條形碼:9787502978952 ; 978-7-5029-789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人文·哲學之問 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科學、人文素養提升讀本,并不直奔“主題”,而是繞到科學、人文、哲學三者得以生發和展開之基(“思維-表達-理解”關聯)發問。全書將“三問”作為主干,每問又引出系列“問題串”。**問圍繞“思維”機制展開,揭示人類科學和藝術兩大創造交融;第二問扣住“表達”多樣疊加分析,指明人類活動方式相通;第三問以“理解”作為交匯點,辨明“理解”以“思維”的“表達”為抓手,既是對“表達”的詮釋,又是“借題發揮”。本書將理論探討與豐富實例相結合,通俗易懂又發人深思,適合大眾讀者提升科學、人文素養閱讀參考。
科學·人文·哲學之問 目錄
前言
01 “思維”篇——你懂思維嗎?
一、什么是思維?
二、思維有哪些基本特征?
三、思維有哪些基本類型?
四、什么是科學(探索)思維?
五、什么是藝術(創作)思維?
六、怎樣看待科學(探索)思維與藝術(創作)思維的關系?
七、什么是哲學思維?
八、什么是思維的“發散”與“收斂”?
九、本篇小結
02 “表達”篇——你會表達嗎?
一、什么是“表達”?
二、“表達”有哪些基本形式?
三、科學的“表達”形式既“分”又“合”?
四、科學技術的“表達”有別于科學?
五、藝術有哪些“表達”形式?
六、各藝術形式間有交互?
七、本篇小結
03 “理解”篇——你能理解嗎?
一、什么是“理解”?
二、“理解”就是為著“解惑”嗎?
三、為什么要轉向孩童“思維方式”的考究?
四、為什么要轉向教育?
五、“理解”中有“誤解”?
六、何謂科學的“理解”?
七、本篇小結
后記
01 “思維”篇——你懂思維嗎?
一、什么是思維?
二、思維有哪些基本特征?
三、思維有哪些基本類型?
四、什么是科學(探索)思維?
五、什么是藝術(創作)思維?
六、怎樣看待科學(探索)思維與藝術(創作)思維的關系?
七、什么是哲學思維?
八、什么是思維的“發散”與“收斂”?
九、本篇小結
02 “表達”篇——你會表達嗎?
一、什么是“表達”?
二、“表達”有哪些基本形式?
三、科學的“表達”形式既“分”又“合”?
四、科學技術的“表達”有別于科學?
五、藝術有哪些“表達”形式?
六、各藝術形式間有交互?
七、本篇小結
03 “理解”篇——你能理解嗎?
一、什么是“理解”?
二、“理解”就是為著“解惑”嗎?
三、為什么要轉向孩童“思維方式”的考究?
四、為什么要轉向教育?
五、“理解”中有“誤解”?
六、何謂科學的“理解”?
七、本篇小結
后記
展開全部
科學·人文·哲學之問 作者簡介
張雙喜,廣州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原理、科學方法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書友推薦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