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張抗抗文集 牡丹的拒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7200
- 條形碼:9787559857200 ; 978-7-5598-572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抗抗文集 牡丹的拒絕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賣點
著名作家張抗抗的《牡丹的拒絕》以紀實為主,文辭細膩、情感飽滿,文中呈現的人物性格堅韌且自信,注重生活細節,一朵野花、一只野鸚鵡都具有豐富的性格特征。文中的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形象清晰,以**人稱的視角、活潑的文字給讀者帶來暢快的閱讀體驗、流暢爽朗的藝術意境和不可遏止的追求渴望。 編輯推薦
張抗抗的散文以紀實為主,但文辭細膩、情感飽滿,文中呈現的人物性格堅韌且自信,注重生活細節,一朵野花、一只野鸚鵡都具有豐富的性格特征,文中的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形象清晰,以**人稱的視角、活潑的文字給讀者帶來暢快的閱讀體驗、流暢爽朗的藝術意境和不可遏止的追求渴望。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真實地記錄了自己思想的隱秘的波動,也正是這種自我審視的思索,使得文字更有真實性和感染力。
張抗抗文集 牡丹的拒絕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從1980年到2001年的散文代表作,包括《地下森林斷想》《橄欖》《埃菲爾鐵塔沉思》《廢墟的記憶》《大江逆行》《夜航船》《仰不愧于天》《我的節日》《牡丹的拒絕》《火山沉默》《風過無痕》《瞬息與永恒的舞蹈》《遺失的日記》《霧天目》《感悟珍珠港》等名篇。作品滲滿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激情、理想,作家以她的切身體驗和對散文抒寫方式的把握,呈現一種活躍著生命力和動感超然的神趣,形成了對人情世態的人性感悟。作品純樸自然,起伏有致,體現了一種自然的人性之美。
張抗抗文集 牡丹的拒絕 目錄
張抗抗文集 牡丹的拒絕 節選
地下森林斷想 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寂靜如一堵堅固的墻。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類,卻已經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驕傲的代表。
可是你,卻為什么長在這里?長在這陰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峽谷。我尋找你,爬上了高高的山嶺,穿過了長長的石洞。裊裊煙云在我身邊飄浮,而你那充滿生機的樹梢,卻剛夠得著我的腳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兒高。山谷深不見底,寬不可測,沒有人見過這片森林的全貌。雖然你擁有珍貴的樹木,這大自然無價的財富,然而你沉默寡言、與世無爭——多么不公平啊,你這個世上罕見的地下森林。你從哪里飛來?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你沉入這黑暗的深淵,熬過了那么漫長的歲月?
一定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遙遠的遠古年代。那時候這里也許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許是清澈的湖泊,美麗的大自然,萬物鼎盛。可是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發,瞬息之間改變了一切。狂風呼嘯,氣浪灼人,沙石飛騰,巖漿橫溢,霎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人們不知道地球為什么要發這么大的脾氣。或許僅僅是因為它喜歡運動。嗬,聽蒼郁的巨木在風暴中咔咔折斷,見地心的“熱血”噴射上天,氣勢之宏偉壯觀,連太陽都要肅然起敬。
然而它終于息怒了。于是一切都平靜下來。平靜了,草地變成了明鏡似的湖,昔日的湖底成了奇形怪狀的石山。它把巖石熔化成沙礫,把峻嶺劈成深淵。一切都改變了:燒焦的石頭取代了綠色的森林,黑色的巖漿覆蓋了嬌艷的野花。多么寧靜的世界呵,萬籟俱寂,沒有百鳥啾啾,沒有樹葉沙沙……
就像地球上有的火山爆發后留下的痕跡一樣,在這里,黑龍江省寧安市境內距鏡泊湖一百八十公里的山林里,早已沉寂的火山留下了七個不規則的深坑,四面均為懸崖,險巖峭立,怪石嶙峋。深處百十米,淺處少說也有三四十米。谷底開闊,散落著萬年前山搖地動時崩塌下來的巨石。
火山制造了峽谷、深淵,卻沒有留下生命。山是光禿禿的,谷是光禿禿的,太陽依然高懸,可是山沒有顏色,谷沒有顏色……
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的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便慷慨地撫愛它們。于是,灰黑的火山石變綠了,懸崖上、山嶺間,一片郁郁蔥蔥,鳥兒也回來了,為的是歌唱生命。
然而那幽暗的峽谷,卻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禿禿、陰森森、靜悄悄。樵夫聽得見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聲,獵人追蹤狼嗥虎嘯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之外什么也沒有。幾千年過去了,大自然的生命無處不在,峽谷卻沒能生長出哪怕一株小草……
也許鳥兒掠過山崖,銜叼的草莖曾在這里落下過草籽兒,但是草籽兒沒有發芽;也許山泉流過谷底,攜帶過幾粒花種,但是小花兒沒有長大。都說陽光是公平的,在這里卻不。不!陽光享用著高山大川原野對它的歡呼致意,卻從來沒有走到這深深的峽谷的底部來探訪。它吝嗇地在崖口徘徊,裝模作樣地點頭;它從沒有留意過這陷落的大坑,早已將它遺忘。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幾束光線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窺測,也是斜視著眼睛,沒有幾絲暖意。
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
不幸的峽谷,它本可以變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縣的高山堰塞湖“五大連池”那樣,輕而易舉就可贏得人們的贊美。可是它卻不。它悄然無聲地躺在這斷崖絕壁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隱姓埋名,安于這荒僻的大山之間,總好像在期待著什么,希望著什么。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著什么呢?
長空的大風經過這里,停下了腳步。不等探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塊碾成粉末,一點一點地撒落到峽谷的石縫里去。
潔凈的山泉日日與它相伴,也終于明白了它。山泉從石洞里流出來,又一滴一滴滲進石縫里去,把石塊碾成的粉末變成了泥土。
山頂的魚鱗松時時顧盼著它。雖然相對無言,卻是心心相通。松樹敬仰峽谷深沉的品格,欽佩峽谷堅韌的毅力;松樹為陽光的偏愛憤懣,為深淵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結下了沉甸甸的種子,毅然跳進了峽谷的懷抱,獻身于那沒有陽光的“地下”。也許為峽谷所感召,純潔的白樺、挺拔的白楊、秀美的黃菠蘿,它們勇敢的種子,都來了,來了。一粒、幾十粒、幾百粒。不是出于憐憫,而是為了試一試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強……
幾千年過去了,幾萬年過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凍中死去,但總有強者活下來了,長起來了,從沒有陽光的深坑里長起來。
幾千年過去了,幾萬年過去了,進入了人類的文明時代。終于有一天,人們在昔日的死火山口發現了一個奇跡,一個生命史上的奇跡——幽暗的峽谷里竟然柞木蒼郁、松樹成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聳立著一片蔚為壯觀的森林。只因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黑森森不見陽光,有人便為它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叫作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成為漂亮的小湖、奇麗的深潭,也許早就免除了這“地下”的一切艱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陽光雖然嫌棄它,時間卻是公正的,為此它寧可付出幾萬年的代價。它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向上,愛生命竟愛得那樣熱烈真摯。盡管陽光一千次對它背過臉去,它卻終于把粗壯的雙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頂,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榮光——那不是人們的贊美,而是它無私地奉獻給人們的偉岸的成材!堅硬、挺直,絕無半分媚骨。
地下森林——我為尋你爬上了高高的山嶺,原只是因為好奇,卻想不到你如此強烈地震動了我的心懷。我不愿離去了。我望見澗底閃爍的泉水,我明白那是你含淚的微笑。
秋日的艷陽在森林的樹梢上歡樂地跳躍,把林子里墨綠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黃的楊、火紅的楓,打扮得五彩繽紛。瞧!陽光現在多么喜愛它們,好像它從來就是這么慷慨。
風兒從我腳下的林子里鉆出來,送來林濤愉悅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給曾在困難中真誠地幫助過你的伙伴們聽的嗎?它們如今都到哪兒去了呢?……
干枯的小草兒在我腳下發出簌簌的響聲,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確實比你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幾分呢,這得意的小草兒。然而我卻想攀著古藤爬下去,爬到那深深的谷底去。那兒的樹木雖然遠不如山上的小草兒高,但它卻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呵,我聽見了,聽見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蕩的回聲:我是森林!
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么,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絕不屈服呵!地下森林,我們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驕子,謝謝你的啟迪。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尋光明的地下的“種子”。愿你們創造更多的奇跡! 《文匯報》1980年7月27日 拾級 我獨自一人沿著那無窮無盡的石階向上攀爬。山路陡峭,走不多時便大汗淋漓。我喘息著,望著峻茂的山林發愁,不知何時到的了峰頂。也許我本來就不該到這兒來?天天走著黃山的“百步云梯”般的人生長途,如今連這西湖的山景,也引不起我的興致了。
我坐在山腰的一塊大石頭上歇息。天空是灰色的,陽光在厚厚的云層里躲躲閃閃,遠近的山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腳下參差不齊的樹林無聲無息地站立著,似乎是因為空氣過于凝重,山風也無力使它們發出響動。在一個心情郁悶的人眼中,生活也如沒有陽光的日子一般黯淡。而生活里總是失意的時候比如意的時候更多些:或許是因為自己追求的目標難以達到,或許是因為無力掙脫世俗的羈絆,或許是由于別人對自己的不理解,或許是由于世事的不公……我在那崎嶇坎坷的人生路上已經走得很累了,為什么還要到這山間小道上來自討苦吃?
我還是下山去吧,躲進我的小屋,關上窗子,到睡夢中去尋找我兒時的天真。
站起來,我回轉身,徑自朝山下走去。
然而——
不遠的石階上,迎面走上來幾個人。一個中年男子和一個瘦弱的女孩,扶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氣喘吁吁地蹣跚而行。中間那個姑娘臉色蒼白,走得很費勁,初時我以為這是附近茶農家的病人,可是當我和他們擦身而過的時候,無意中又望了她一眼,我怔住了:
這是一個盲姑娘。漆黑的短發,清瘦的面容,長得并不漂亮,卻也端正勻稱。然而那一雙大眼睛卻焦灼地顧盼著四周,她的眼睛雖然沒有烏亮的眸子閃光,顯得茫然而捉摸不定,可是卻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求和希望。猶如沙漠里的坎兒井,盡管看不見暗溝里流動著晶瑩的雪水、地面青蔥的田壟,卻煥發著春的氣息……
她是誰?她到這山上來干什么?串門?訪友?總不是登山的游客吧?既是盲人,登山做什么?她能看見什么?聽到什么呢?
她身后跟著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拄著拐杖,卻是面不改色。他不緊不慢地同他們一行人攀談著,問的恰是我心中沒說出來的話:
“姑娘一定是這位大姐的妹子啰?”他問那位攙扶盲姑娘的女孩。
那女孩搖搖她的小辮,輕輕一笑。
“這位同志,是……”他轉而又問那中年男子。看來這是一位愛管閑事、愛尋根究底的熱心人。
“我們……”中年男子顯然有些不好意思,他說:“我們,不是她的親屬,是一個隊同路來的,一個地區民政局組織的先進工作者旅游隊,來游西湖。她不方便,我們陪陪她……”
“她是一個公社的推拿醫生,一個好醫生。”女孩活躍起來,“她的技術可高哩,癱瘓的人都治得好……”
張抗抗文集 牡丹的拒絕 作者簡介
張抗抗,1950年生于杭州,1969年赴北大荒農場,1977年考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專業,1979年調入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文學創作至今。國家一級作家;第七、八、九屆中國作協副主席;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2009年至2020年受聘國務院參事。
已發表小說、散文八百余萬字,出版各類作品百余種。代表作:長篇小說《隱形伴侶》《赤彤丹朱》《情愛畫廊》《作女》等。曾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以及“《上海文學》獎”“蒲松齡短篇小說獎”“中國女性文學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保護金獎”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