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云南轎子雪山野生植物鑒定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8622
- 條形碼:9787030738622 ; 978-7-03-07386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云南轎子雪山野生植物鑒定手冊 內容簡介
轎子雪山位于云南省北部祿勸和東川兩區縣的中間地帶,區系地理上剛好處于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和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的東西交匯地帶,同時也是南北植物區系的過渡區域,因此是植物區系地理上重要的區系結和關鍵點;根據野外調查和相關資料,轎子雪山地區種子植物物種多樣豐富,共產2424種,分別隸屬于170科817屬。植物資源豐富,地理聯系廣泛,特有現象突出,是區系地理中東西交匯和南北相通的關鍵區域;同時該區域亦是聯系川東—鄂西、滇黔桂和橫斷山等中國三大生物多樣性特有中心的關鍵地區和過渡地帶。得益于突出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轎子雪山已經成為生物學和生態學野外實習的重要實習基地,在人才培養和科學普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書將精選轎子雪山地區600余種常見和代表性植物種類,編撰野外實習植物鑒定工具書。全書優選精美、逼真的彩色圖片,一種多圖,既有物種的整體外觀,又有鑒別特征的細節特寫,圖文并茂,語言簡明、通俗,可讀性強。作為一本便攜性強的野外植物鑒別手冊,不僅能滿足在轎子雪山地區開展生物學和生態學實習的需要,又可以充當博物學愛好者的科普讀物,實用性強。
云南轎子雪山野生植物鑒定手冊 目錄
自然環境概況 1
1.地理位置 1
2.地質和地貌 1
3.氣候、水文和土壤 2
4.植被 2
5.植物區系 7
Lycophytes and Ferns 17
P1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18
P3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18
P4 木賊科 Equisetaceae 19
P17 科 Marsileaceae 20
P30 鳳尾蕨科 Pteridaceae 20
P31 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 24
P37 鐵角蕨科 Aspleniaceae 25
P38 巖蕨科 Woodsiaceae 25
P41 蹄蓋蕨科 Athyriaceae 26
P45 鱗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26
P51 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28
裸子植物 Gymnosperms 33
G1 蘇鐵科 Cycadaceae 34
G6 麻黃科 Ephedraceae 34
G7 松科 Pinaceae 34
G11 柏科 Cupressaceae 36
G12 紅豆杉科 Taxaceae 37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39
A7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40
A10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41
A12 馬兜鈴科 Aristolochiaceae 41
A14 木蘭科 Magnoliaceae 41
A23 蓮葉桐科 Hernandiaceae 42
A25 樟科 Lauraceae 42
A28 天南星科 Araceae 44
A29 巖菖蒲科 Tofieldiaceae 46
A45 薯蕷科 Dioscoreaceae 46
A48 百部科 Stemonaceae 47
A53 藜蘆科 Melanthiaceae 48
A56 秋水仙科 Colchicaceae 49
A59 菝葜科 Smilacaceae 50
A60 百合科 Liliaceae 51
A61 蘭科 Orchidaceae 52
A66 仙茅科 Hypoxidaceae 60
A70 鳶尾科 Iridaceae 60
A72 阿;ǹ Asphodelaceae 61
A73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61
A74 天門冬科 Asparagaceae 63
A78 鴨跖草科 Commelinaceae 67
A85 芭蕉科 Musaceae 69
A89 姜科 Zingiberaceae 69
A97 燈心草科 Juncaceae 71
A98 莎草科 Cyperaceae 73
A103 禾本科 Poaceae 75
A106 罌粟科 Papaveraceae 82
A109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86
A110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86
A111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89
A112 清風藤科 Sabiaceae 101
A117 黃楊科 Buxaceae 101
A122 芍藥科 Paeoniaceae 102
A127 鼠刺科 Iteaceae 103
A128 茶藨子科 Grossulariaceae 103
A129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103
A130 景天科 Crassulaceae 111
A136 葡萄科 Vitaceae 114
A140 豆科 Fabaceae 116
A142 遠志科 Polygalaceae 128
A143 薔薇科 Rosaceae 130
A146 胡頹子科 Elaeagnaceae 148
A147 鼠李科 Rhamnaceae 148
A150 桑科 Moraceae 149
A151 蕁麻科 Urticaceae 150
A153 殼斗科 Fagaceae 153
A155 胡桃科 Juglandaceae 157
A158 樺木科 Betulaceae 157
A162 馬? Coriariaceae 158
A163 葫蘆科 Cucurbitaceae 158
A166 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159
A168 衛矛科 Celastraceae 160
A171 酢漿草科 Oxalidaceae 162
A186 金絲桃科 Hypericaceae 162
A200 堇菜科 Violaceae 163
A204 楊柳科 Salicaceae 166
A207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167
A211 葉下珠科 Phyllanthaceae 169
A212 牻牛兒苗科 Geraniaceae 170
A214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172
A216 柳葉菜科 Onagraceae 172
A226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173
A239 漆樹科 Anacardiaceae 173
A240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174
A241 蕓香科 Rutaceae 176
A247 錦葵科 Malvaceae 178
A249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178
A270 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180
A276 檀香科 Santalaceae 185
A279 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 186
A283 蓼科 Polygonaceae 186
A284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191
A295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191
A297 莧科 Amaranthaceae 199
A305 商陸科 Phytolaccaceae 199
A320 繡球花科 Hydrangeaceae 199
A324 山茱萸科 Cornaceae 201
A325 鳳仙花科 Balsaminaceae 201
A335 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204
A336 山茶科 Theaceae 212
A338 巖梅科 Diapensiaceae 213
A345 杜鵑花科 Ericaceae 214
A348 茶茱萸科 Icacinaceae 222
A352 茜草科 Rubiaceae 223
A353 龍膽科 Gentianaceae 226
A356 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233
A357 紫草科 Boraginaceae 236
A359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240
A360 茄科 Solanaceae 241
A366 木犀科 Oleaceae 242
A369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243
A370 車前科 Plantaginaceae 247
A371 玄參科 Scrophulariaceae 248
A377 爵床科 Acanthaceae 250
A378 紫葳科 Bignoniaceae 252
A383 唇形科 Labiatae 253
A387 列當科 Orobanchaceae 266
A391 青莢葉科 Helwingiaceae 274
A392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275
A394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275
A403 菊科 Compositae 280
A408 五福花科 Adoxaceae 300
A409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302
A413 海桐科 Pittosporaceae 306
A414 五加科 Araliaceae 306
A416 傘形科 Umbelliferae 307
參考文獻 313
中文名索引 316
拉丁名索引 331
云南轎子雪山野生植物鑒定手冊 節選
自然環境概況 1.地理位置 轎子山也被稱為轎子雪山或烏蒙山,因主峰峰頂似花轎而得名。轎子山位于云南省北部,距省會昆明160多千米,地處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和東川區的中間地帶,坐落于金沙江南岸的兩條一級支流——小江和普渡河之間,整個山體屬于拱王山系。行政區劃上涉及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東部的雪山鄉、烏蒙鄉、轉龍鎮和中屏鎮,以及東川區西部的舍塊鄉、湯丹鎮和紅土地鎮。*高點位于東川火石梁子的雪嶺,海拔4344.1m,為滇中**高峰,是我國青藏高原以東地區海拔*高的山地之一,也是北半球該緯度帶上*高的山地之一。整個轎子山范圍內海拔超過4000m的山峰共有十余座,除雪嶺外還有馬鬃嶺(4247m)、白石巖(4242m)、轎子峰(4223m)、狐貍房(4206m)等。*低點位于小江與金沙江匯合處,海拔僅695m,與*高點高差達3649.1m。 2.地質和地貌 轎子山是由斷層抬升而來的年輕山地,主體由堅硬的玄武巖構成,山形陡峭,東西南北均有幾百米至上千米的陡壁。從地質構造的角度來看,轎子山地區位于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碰撞帶邊緣,揚子地臺西部、康滇地軸與滇東臺褶帶的交界區,地質構造較為復雜。整個轎子山剛好處于普渡河斷裂帶以東,小江斷裂帶以西。根據大地構造單元劃分,轎子山地區位于一級構造單元揚子準地臺的西南部,所屬二級構造單元為滇東臺褶帶,三級構造單元為昆明臺褶束,四級構造單元為嵩明臺隆,大地構造性質屬于褶皺基底上的長期坳陷區。區內地質歷史久遠,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紀、寒武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第四紀等地質年代的地層在轎子山均有出露,但缺失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白堊紀等地質年代的地層出露。轎子山地區出露*古老的地層為震旦系,出露面積*大的地層為寒武系和二疊系。二疊紀及其以前的地層,均為海相沉積地層,二疊紀以后結束了海洋沉積環境,發育陸相地層,包括河流相、湖相、冰川相等。 轎子山地區的地貌是一種多元化、多層次的組合地貌,地貌類型結構復雜多變。地勢中部高,向東西兩側呈階梯狀下降,河谷切割較深,高差相對較大,區內地貌大格局受構造控制明顯,構造地貌、玄武巖臺地、災害地貌、第四紀冰川遺跡廣布,古冰川遺跡凍土地貌較為發育。 3.氣候、水文和土壤 在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和地勢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轎子山地區氣候總體上具有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的典型特點。夏秋兩季受西南和東南暖濕氣流控制,氣溫高,降水多;冬春兩季受南支西風氣流和偏北干冷氣流的交替控制,氣溫低,降水少。氣候的垂直分異也十分顯著,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降水等發生規律性變化,形成各垂直自然帶的不同水熱條件。從普渡河及小江河谷到*高峰雪嶺,年平均氣溫由21.0°C降至0.0°C左右,年降水量由700.0mm左右遞增到1600.0mm左右。轎子山地區以北亞熱帶為水平基帶,由此向上依次發育有山地暖溫帶、山地中溫帶、山地寒溫帶和山地寒帶,向下則依次為河谷中亞熱帶和河谷南亞熱帶,構成一個典型完整的山地垂直氣候帶系列。同一氣候帶內,陰坡與陽坡,迎風坡與背風坡,山頂、山脊、山腰、河谷和箐溝,小氣候也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復雜的氣候因素為生物多樣性的發育演化奠定了優越而多樣的生境條件,并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垂直自然景觀帶。 轎子山山體高大,許多山峰和*高一級夷平面均超過4000m,山體上部區域降水豐富,年降水量大多在1500~1700mm,是區域內重要的水源地。山間多溪澗與河流,均屬金沙江水系,由一級支流小江水系和普渡河水系構成,兩者之間以拱王山山脊為分水嶺,東部屬小江流域,西部屬普渡河流域。由于山體高大,河流大多發源于轎子山中上部,整體水系呈放射狀,匯入普渡河的支流主要有基多小河、舒姑小河、烏蒙河、洗馬河等,匯入小江的支流主要有黃水箐、小清河、塊河、烏龍河等。轎子山山頂夷平面保存較完好,地勢較平緩,經冰川作用形成了許多冰蝕洼地、冰蝕槽、冰斗等冰蝕地形,部分凹地在冰后期積水即形成冰蝕湖泊。冰蝕湖泊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3950m的區域,數量近百個,但面積都不大,主要有轎子山附近的木梆海、天池,舒姑槽子的小海,狐貍房北部的大精塘、雙塘子等。 轎子山土壤資源豐富多樣,從海拔1000m以下的河谷地帶到海拔4344.1m的*高峰雪嶺,分布著燥紅土、紅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針葉林土、亞高山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沼澤土等10余個土類,其中以棕壤、暗棕壤、亞高山草甸土、棕色針葉林土4個土類的面積*大。復雜多樣的土壤資源為各類植物群落及珍稀瀕危物種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多樣而有利的土壤生態條件。 4.植被 1)植被多樣性 轎子山地區由于山高谷深,地勢反差較大,垂直氣候明顯,給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多樣化的生境,發育了極其多樣的植被。除了滇中高原代表性的地帶性植被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在普渡河、小江等河谷地帶分布有典型的干熱河谷植被類型,在亞高山、高山地帶發育有典型的寒溫性植被類型,植被類型豐富多樣,具有我國西南地區除雨林等典型熱帶植被以外的完整植被垂直帶譜。 按照《云南植被》等專著的分類原則和分類體系,在整理野外實地調查數據和綜合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可以將轎子山的植被分成9個植被型21個植被亞型47個群系,多樣性非常豐富,具體見表1。 2)植被垂直分布規律 隨著海拔的垂直變化,生態環境的水濕條件也發生規律性變化,植物群落也發生相應的垂直漸變,轎子山發育了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具體如下。 。1)亞熱帶干熱河谷植被帶 亞熱帶干熱河谷植被帶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普渡河河谷、金沙江河谷、小江河谷。氣候類型屬南亞熱帶半干旱氣候,降水較少,蒸發量較大,屬半干旱地區。河谷谷底區域原生植被為落葉季雨林,不過該類植被在轎子山地區已經很少,僅在局部區域有斑塊狀殘留,這類群落的喬木層代表性物種有白頭樹Garugafjrres衍、木棉Bombaxceiba、光葉合歡Albizia lucidior等。現狀植被主要是以黃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車桑子Dodonaea viscosa為特征種的稀樹灌木草叢,草本層上散生錐連櫟Quercus franchetii這類耐干旱的硬葉型常綠櫟類樹種,其他較為優勢的種有毛蓮高Artemisia vest/ta、云南餓螞幢Ototropis yunnanensis等。在一些陸坡和石山,也分布有少量干熱河谷硬葉常綠櫟林,以鐵橡櫟Quercus cocciferoides林與錐連櫟Quercus franchetii林為代表,不過由于人為活動的影響,生境常斑塊狀破碎。在河谷局部區域,可見到黃毛青岡Cyclobalanopsis delavayi林,屬于半濕潤常綠闊葉林中適應干旱生境的類型。在干旱的石灰巖山坡上,常見到以短柄銅錢樹Paliurus orientalis、毛核木Symphoricarpos sinensis等為標志種的灌叢。 。2)亞熱帶山地半濕潤植被帶 亞熱帶山地半濕潤植被帶主要位于海拔1500~2300m,氣候類型屬北亞熱帶低緯高原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半濕潤的特點。地帶性植被是半濕潤常綠闊葉林,以滇青岡林、滇石櫟林*為普遍。不過現狀植被以亞熱帶山地針葉林中的云南松林分布面積*大,還有小面積華山松Pinus armandii林、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林等。在村寨附近的箐溝和潮濕山坡,常見有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林,兼具薪柴和綠化保水之效。山地灌草叢的種類更為多樣,標志性的物種有碎米花Rhododendron spiciferum、珍珠花Lyoniaovalifolia、矮楊梅Myrica nana等。石灰巖灌叢以鐵仔Myrsine africana、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iae、須彌茜樹Himalrandia lichiangensis為標志。長穩高山櫟Quercus longispica林也在該植被帶內有分布。 。3)暖溫帶性中山濕性植被帶 暖溫帶性中山濕性植被帶主要位于海拔2300~2900m,氣候類型屬山地中溫帶濕潤季風氣候,降水量充沛,空氣濕度大,氣候以溫涼潮濕為主要特征。植被為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以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林、白稿石櫟Lithocarpus craibianus林、多變石櫟L.variolosus林為代表。該植被帶的有些區域,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被砍伐破壞后會萌生形成介于森林與灌叢間的灌木林,成為通向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的近期階段。寒溫性硬葉常綠櫟類林也是本植被帶的重要成分,黃背櫟Quercus pannosa林和長穗高山櫟Quercus longispica林常成片分布。中山草甸(局部為中山灌草叢)在這一植被帶分布面積較大,以漬中畫眉草Eragrostis mairei、野青茅Calamagrostis arundinacea為標志,在放牧條件下成片分布,間或在此草甸上散生多種杜鵑屬灌木,呈矮灌叢草甸混交的植被外貌。在玄武巖多石的山坡多見矮高山櫟Quercusmonimotricha灌叢,高僅750px,地毯狀覆 蓋地表,其上偶見散生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人工林以華山松Pinus armandii林為主。 。4)寒溫性亞高山濕性植被帶 寒溫性亞高山濕性植被帶主要分布于海拔2900~3900m的亞高山、高山地帶,氣候類型屬于山地寒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冷濕,云霧多,冷、濕特征顯著。標志性植被為寒溫性針葉林,在轎子山以急尖長苞冷杉Abies forrestiivar.smithii林為代表,未發現有云杉林、落葉松林等類型。此外,溫涼性針葉林(如高山柏林、高山松林等)在轎子山也較為常見。冷杉林破壞后形成箭竹Fargesiaspp.灌叢。杜鵑Rhododendron spp.灌叢是該植被帶植被的重要成分,類型多樣,由多種杜鵑組成,如腋花杜鵑R.racemosum、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