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地方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6756
- 條形碼:9787100116756 ; 978-7-100-11675-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方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 本書特色
商務印書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賴著譯界鼎力襄助,三十年來印行不下三百余種。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義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每年刊行五十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將陸續匯印。由于采用原紙型,譯文未能重新校訂,體例也不完全統一,凡是原來譯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舊,個別序跋予以訂正或刪除。
地方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 內容簡介
《地方知識》是格爾茨代表作,于1983年面世,2000年再版。全書涉及從藝術、常識、卡里斯瑪到自我人觀的論題,曲折迂回,文采飛揚。其中,尤以作者在東南亞和北非的田野調查為基礎討論了地方社群如何理解社會思想,本土人如何想象倫理道德,乃至法律背后的文化意蘊,并以地方知識的立場戳穿了現代英美法治的普遍性神話,啟迪了中國上世紀末的“法治本土資源論”。這種地方知識的立場,亦足以與中國古人的“千燈互照,光光交徹”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包容理念及共生思想相呼應。本書可作為社會學、人類學、法學、哲學等學科師生的參考書。
地方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 目錄
導言
**部
**章 文類的混淆:社會思維的重新揣摩
第二章 在翻譯中發現:論道德想象的社會史
第三章 “從土著的觀點來看”:論人類學理解的性質
第二部
第四章 作為一種文化體系的常識
第五章 作為一種文化體系的藝術
第六章 中樞、帝王與卡里斯瑪:對權力象征的反思
第七章 當前我們的思維方式:通往一種關于現代思維的民族志
第三部
第八章 地方知識:比較視角下的事實與法律
索引
譯后記
地方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 節選
《地方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漢譯名著本15)》: 當一般的預期落空,當贊德的莊稼人碰到了反常或矛盾的事情時,巫術的說法便會跑出來。至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它是常識思維體系中的一個愚鈍的變項,不僅沒有超越常識性的思維,它還給后者添加了一個全效性的觀念,足以使贊德人更加確信:他們關于事物常態的知識儲備,盡管偶爾會顯得不大對,但終究是可以信賴而且足夠恰當的,從而更加強化了常識性的思維。因此,假若一個人染上了麻風病,只有在他家里沒有亂倫行為的條件下,才會被歸咎于巫術,因為“人人都知道”亂倫會導致麻風病。通奸亦然,也會導致不幸:如果一個妻子不貞,將會使她的丈夫死于戰斗或狩獵。于是,很合情合理地,男人在出發去打仗或打獵之前,通常會要求他的妻子招出她奸夫的名字,如果她很篤定地說她沒有,而丈夫還是死了,那就一定是有巫術在作祟——除非他做了些什么顯然害死他自己的蠢事。同樣,在贊德人眼中,文化意義上的無知、愚蠢或無能,也是造成失敗相當充分的理由。假若在檢查他那口開裂的陶鍋時,陶匠真的發現了一顆小石子,他會馬上停止抱怨巫術作祟,開始嘟噥咒罵自己的粗心大意。也就是說,他不會一股腦兒地認定是巫術讓那粒石子跑到鍋里去的。而且,若是一個缺乏經驗的陶匠所做的鍋子裂了,則理所當然地會被歸咎于他的經驗不夠,而非現實世界里出現了什么本體上的錯亂。 至少在這個情境里,高喊“巫術作祟”對于阿贊德人所發揮的功能,和說一聲“若蒙真主意旨”(Insha Allah)對某些穆斯林的功用以及在自己胸前畫十字架對于基督徒的功用是相同的,都是為了避免牽扯上關乎“世界如何構成?”以及“生命何所歸趨?”的那些更麻煩的宗教、哲學、科學或道德問題,而將這類問題擋在視界之外;它們都是一種將對世界的常識觀點鈐封起來的舉動,以拒斥其不可避免的不充分性免不了要激發的懷疑——正如約瑟夫·巴特勒(Joseph Butler)所說的:“一切事物即其自在本真,而80非其他事物”。 埃文思一普里查德寫道:“一代又一代的阿贊德人依循著一套祖傳的知識來規范經濟行動,不論是農業和狩獵,還是建筑與工藝。就關系到他們生活福祉的部分而言,他們對于自然環境有一套禁得起考驗的知識……他們的知識確實是經驗性的、不完整的,而且并非經由任何系統性的教導來傳遞,而是由上一代緩慢地、隨興地傳授給還在孩提時期以及初成人時期的下一代。但是,這就已經足以應付他們的日常工作與季節性的田獵。”“人是萬物之靈——而且不僅限于經濟方面”,這種平凡人的信念,是讓他可以行動的必要條件,因而也是他不惜一切成本都一定要保住的信念。阿贊德人是通過訴諸巫術來減輕失敗的打擊,而我們則是訴諸歷史悠久的一套樸素的哲學化傳統來紀念成功。當然,“不管在哪個社會里,要長期維持一套宗教信仰都是件困難重重的事”,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而且,如果不扯到所謂原始人的自發性宗教沖動這類理論的話,我也認為這個說法是事實,但是“要長期維持對于常識性的公理與論點的信念則容易得多”,這個至少是同樣正確的事實卻極少被注意到。如果你仔細琢磨一下約翰遜博士用以擺平常識性懷疑的著名說法:“好,這事就到這里結束!”就會發現它與德爾圖良(Tertullian)用來平息宗教疑慮的那句“信條足以戰勝一切的不可能”(credo quia impossible)以及贊德人的“巫術!”相比起來,沒有絲毫稍勝一籌之處,當然也不比它們更壞就是了。人們會用他能找到的任何一種泥巴,把那些會讓他們*需要的信仰流失的破洞堵死。 ……
地方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 作者簡介
克利福德·格爾茨,闡釋人類學的開創者,當代人類學的代表人物。他以“深描”方法進行“文化解釋”的學術實踐在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法學、文學等諸多領域影響巨大。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