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通信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585967
- 條形碼:9787115585967 ; 978-7-115-5859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通信原理 本書特色
1. 注重邏輯性并配有大量例題,目的是通過討論,使讀者直觀掌握理論知識。 2. 注重在基礎理論中融入*新技術,目的在于激發讀者興趣,提升創新研究能力。 3. 注重在理論教學中融入工程實踐,目的在于培養讀者深度分析、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通信系統復雜問題的能力。 4. 注重內容的系統性、完備性與表述方式的可讀性,目的是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使讀者更有興趣、更加全面地掌握相關理論。 5. 配套教學視頻及習題集,方便讀者自學。
通信原理 內容簡介
本書對通信系統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全書共12章,包括緒論、隨機過程、連續波模擬調制、模擬信號數字化、基帶脈沖傳輸、信號空間分析、數字調制、擴頻調制、無線信道與無線傳輸新技術、信息論基礎、信道編碼,以及同步技術。本書強調通信基礎理論,注重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聯系,內容融入近期新通信技術。本書知識全面,條理清晰,闡述淺顯易懂,配套資源豐富。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類和計算機類專業通信原理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通信原理 目錄
第 1章 緒論
1.1引言2
1.2通信系統2
1.2.1通信與通信系統2
1.2.2通信系統的通信方式4
1.2.3主要通信資源4
1.2.4通信系統的分類5
1.3模擬與數字通信系統7
1.3.1模擬通信系統7
1.3.2數字通信系統8
1.4信道10
1.4.1信道的一般數學模型及分類11
1.4.2恒參信道11
1.4.3變參信道13
1.5香農公式13
1.6通信系統的性能指標15
1.6.1模擬通信系統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5
1.6.2數字通信系統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5
1.7本章小結17
習題17
第 2章 隨機過程
2.1引言20
2.2隨機過程基礎20
2.2.1隨機過程的數學定義20
2.2.2隨機過程的統計特性23
2.2.3隨機過程的數字特征23
2.3平穩過程27
2.3.1嚴平穩隨機過程27
2.3.2寬平穩隨機過程28
2.3.3遍歷過程34
2.3.4循環平穩隨機過程36
2.4隨機過程通過線性系統37
2.5高斯過程38
2.5.1高斯過程的定義38
2.5.2高斯過程的性質39
2.5.3高斯白噪聲41
2.6窄帶過程43
2.6.1窄帶過程的基本概念43
2.6.2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表示法44
2.6.3包絡和相位表示法45
2.7正弦信號加窄帶高斯噪聲47
2.8本章小結49
習題49
第3章 連續波模擬調制
3.1引言54
3.2幅度調制54
3.2.1常規幅度調制54
3.2.2 DSB-SC調制58
3.2.3 SSB調制61
3.2.4 VSB調制63
3.2.5線性調制方案總結66
3.3角度調制67
3.3.1角度調制基本概念67
3.3.2窄帶FM70
3.3.3寬帶FM72
3.4連續波調制系統中的噪聲78
3.4.1接收機模型78
3.4.2 AM包絡檢波接收機的抗噪聲
性能80
3.4.3線性調制相干接收機的抗噪聲
性能82
3.4.4 FM接收機的抗噪聲性能85
3.4.5連續波調制的性能比較88
3.5頻分復用90
3.5.1頻率搬移90
3.5.2頻分復用原理91
3.6本章小結94
習題95
第4章 模擬信號數字化
4.1引言99
4.2抽樣過程100
4.2.1低通信號抽樣定理101
4.2.2帶通信號抽樣定理104
4.2.3實際抽樣105
4.3量化過程109
4.3.1量化基本概念109
4.3.2均勻量化111
4.3.3非均勻量化113
4.4脈沖編碼調制116
4.4.1PCM系統組成117
4.4.2PCM編碼規則117
4.4.3PCM系統的噪聲性能120
4.5差分脈沖編碼調制120
4.6增量調制123
4.6.1DM基本原理123
4.6.2DM系統中的噪聲124
4.7時分復用126
4.7.1時分復用原理127
4.7.2數字復接128
4.8本章小結131
習題132
第5章 基帶脈沖傳輸
5.1引言136
5.2基帶脈沖調制136
5.3基于匹配濾波器的很優接收機138
5.3.1線性接收機138
5.3.2匹配濾波器139
5.4噪聲引起的誤碼率142
5.5符號間干擾145
5.6奈奎斯特準則147
5.6.1理想奈奎斯特信道149
5.6.2升余弦頻譜150
5.7信道均衡152
5.7.1線性均衡152
5.7.2判決反饋均衡154
5.8 M進制系統155
5.9眼圖156
5.10本章小結157
習題158
第6章 信號空間分析
6.1引言161
6.2信號的幾何表示162
6.3 AWGN信道的矢量表示166
6.4優選似然檢測169
6.4.1優選似然準則169
6.4.2相干接收機171
6.5誤碼率173
6.5.1誤碼率的旋轉不變性和平移
不變性173
6.5.2*小能量信號175
6.5.3誤碼率的聯合界175
6.6本章小結179
習題179
第7章 數字調制
7.1引言184
7.2帶通傳輸模型184
7.3幅移鍵控186
7.3.1二進制ASK186
7.3.2 M進制ASK189
7.4頻移鍵控191
7.4.1二進制FSK191
7.4.2*小頻移鍵控193
7.4.3 M進制FSK201
7.5相移鍵控202
7.5.1二進制PSK202
7.5.2四進制PSK205
7.5.3 M進制PSK210
7.5.4二進制差分相移鍵控212
7.6正交幅度調制215
7.7數字調制方式的比較218
7.7.1可靠性218
7.7.2帶寬效率219
7.8本章小結220
習題221
第8章 擴頻調制
8.1引言224
8.2擴頻調制的基本概念224
8.3偽噪聲序列225
8.3.1 m序列225
8.3.2 M序列230
8.3.3 Gold序列231
8.3.4偽噪聲序列的其他應用233
8.4直接序列擴頻234
8.4.1 DS/BPSK系統分析模型236
8.4.2直接序列擴頻的處理增益236
8.4.3干擾容限238
8.5跳頻擴頻239
8.5.1慢跳頻和快跳頻240
8.5.2窄帶物聯網接入信道的跳頻方案242
8.6本章小結244
習題245
第9章 無線信道與無線傳輸新技術
9.1引言248
9.2無線傳播特性248
9.2.1路徑損耗248
9.2.2陰影衰落253
9.2.3小尺度衰落254
9.3多徑信道統計特性257
9.3.1多徑信道的沖激響應模型257
9.3.2信道自相關函數和功率譜密度258
9.3.3多徑信道的數字表征262
9.4無線鏈路預算263
9.4.1噪聲系數和等效噪聲溫度263
9.4.2鏈路預算265
9.5分集技術267
9.5.1分集的實現和方法267
9.5.2瑞利衰落信道上的二進制信號268
9.5.3空間分集270
9.6 MIMO技術272
9.7正交頻分復用275
9.7.1 OFDM的基本原理275
9.7.2 OFDM的FFT實現277
9.7.3 5G中的OFDM技術278
9.8多址技術280
9.9本章小結283
習題284
第 10章 信息論基礎
10.1引言287
10.2信息及其度量287
10.2.1不確定性和熵288
10.2.2聯合熵和條件熵290
10.2.3互信息292
10.2.4微分熵293
10.3離散信源及信源編碼定理297
10.3.1離散信源的熵297
10.3.2離散信源編碼300
10.3.3前綴碼302
10.3.4信源編碼定理308
10.4離散信道及信道編碼定理310
10.4.1離散無記憶信道及其信道容量310
10.4.2信道編碼定理313
10.5信道容量公式315
10.6率失真理論基礎318
10.6.1失真函數和平均失真318
10.6.2信息率失真函數319
10.7本章小結321
習題322
第 11章 信道編碼
11.1引言326
11.2信道編碼的基本原理326
11.2.1信道編碼的基本概念326
11.2.2群、環、域的基本概念328
11.2.3編碼信道330
11.2.4碼距和糾錯能力330
11.2.5譯碼準則332
11.3線性分組碼332
11.3.1生成矩陣和校驗矩陣332
11.3.2校正子和譯碼334
11.4循環碼337
11.4.1循環碼的多項式描述337
11.4.2循環碼的編譯碼電路341
11.4.3常用循環碼介紹343
11.5卷積碼345
11.5.1卷積碼的解析描述346
11.5.2卷積碼的圖形描述347
11.5.3卷積碼的譯碼349
11.5.4卷積碼的糾錯能力352
11.5.5遞歸系統卷積碼353
11.6網格編碼調制353
11.6.1歐氏距離和信號空間劃分354
11.6.2網格編碼調制器的結構和實例355
11.6.3漸近編碼增益356
11.7優選信道編碼技術356
11.7.1 Turbo碼356
11.7.2 LDPC碼358
11.7.3 Polar碼359
11.7.4 5G中的LDPC碼360
11.8本章小結362
習題363
第 12章 同步技術
12.1引言367
12.2同步分類和同步的建立方式367
12.3載波同步368
12.3.1插入導頻法368
12.3.2平方環法370
12.3.3科斯塔環法370
12.4碼元同步371
12.4.1開環碼元同步372
12.4.2閉環碼元同步373
12.5幀同步375
12.5.1集中插入幀同步碼型376
12.5.2漏同步和假同步377
12.5.3幀同步保護379
12.5.4分散插入幀同步380
12.6 擴頻同步380
12.6.1捕獲方法381
12.6.2跟蹤方法383
12.7本章小結384
習題385
附錄A符號標準對照表386
附錄B概率空間與隨機變量
389
B.1概率空間389
B.2隨機變量389
B.2.1一維隨機變量389
B.2.2多維隨機變量392
附錄C相關參考表格393
附錄D常用數學公式399
D.1三角幾何恒等式399
D.2常用對數公式399
附錄E縮略語表400
通信原理 作者簡介
宋鐵成,分別于1989年、1992年和2006年獲得東南大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現為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通信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移動通信理論與技術、認知無線電、物聯網和泛在異構網絡等。先后承擔國家、省部級和企業合作項目數十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另外參與獲得省部級一等獎4項等。主持教育部、江蘇省和東南大學“通信原理”課程教改項目多項,參編教材8本。 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高校中專享專門從事移動通信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基礎理論創新研究及與工程實踐的密切銜接見長,每年均在國際有名雜志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一批較有影響的論文,在科學研究和專門人才的培養方面成績斐然,已成為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移動通信科研機構。目前實驗室主任由尤肖虎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鄔賀銓院士擔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網絡與系統理論及應用、無線信道建模與信息理論、普適無線傳輸理論與技術、移動通信核心器件及芯片設計以及光移動通信與量子信息等。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