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司法應對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14653
- 條形碼:9787522714653 ; 978-7-5227-1465-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司法應對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分析了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產生機理,包括社會基礎、復雜特性、促生因素等方面,細致剖析了在公眾道德需求壓力之下由于司法能力不足、制度不夠完善所導致的司法困境,從理念、模式、方法、敘事、溝通等諸方面設計了司法活動應對公眾道德需求的具體路徑,對于在司法實務中疑難案件的解決,對個案正義的實現,以及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實踐應用價值。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司法應對研究 目錄
引言
章 社會轉型與道德變遷
節 社會轉型與道德范式轉換
一 社會轉型的變革特征
二 道德變遷的復雜特征
第二節 轉型期道德失范的基本認知
一 道德失范的概念與表象
二 轉型期道德失范現象的評價
第三節 轉型期道德失范的社會心理效應
一 道德焦慮的心理表征
二 道德焦慮的社會效應
第四節 道德變遷中法律與司法的角色問題
一 道德變遷中的制度功能
二 法律與道德互動的實踐問題
第二章 社會轉型期的公眾道德需求
節 公眾道德需求的一般理論
一 道德需要的概念與特點
二 道德需要轉化為道德需求
三 公眾道德需求的特殊性
第二節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特征分析
一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社會基礎
二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復雜特性
第三節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促生因素
一 道德供給的普遍不足
二 道德移情心理的推動作用
三 公眾參與性權利的逐漸強化
四 道德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立體化
第四節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異化形式
一 公眾道德需求的真假之分
二 假性道德需求的發生特點
第三章 公眾道德需求下的司法困境
節 司法案件的道德關涉:以影響性案件為例
一 影響性案件的概念分析
二 影響性案件的道德元素
第二節 司法場域的道德壓力生成
一 場域與司法場域
二 公眾如何成為司法場域中的行動者
三 公眾道德需求的嵌入與道德壓力的生成
第三節 道德壓力下的法官角色沖突
一 法官角色的經典意象
二 法官的角色分化與多重期待
三 法官多重角色的互動與沖突
第四節 道德爭議中的司法公信危機
一 司法中的道德爭議及其根源
二 道德疑難案件與爭議主體的轉換
三 道德恐慌與司法公信危機的產生
第四章 道德與司法的理論脈絡
節 法律與道德關系的歷史軌跡
一 法律與道德的聯結論
二 實在法科學的分立
展開全部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司法應對研究 作者簡介
秦策,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理事,南京市監察委屆特約監察員,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員等。曾多次赴海外訪學交流,并掛職擔任中級法院副院長,從事過律師、法制記者等工作。研究興趣包括刑事司法理論、刑事訴訟法學、法哲學等,在《法學研究》等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撰寫與參編著作8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規劃、中華學術外譯等各級各類項目十余項,成果多次獲省部級獎;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曾獲“第三屆江蘇省優秀青年法學家”稱號。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