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10693
- 條形碼:9787522710693 ; 978-7-5227-106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論文集 內容簡介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論文集》主要內容包括城市結對:對可持續發展城市范式的展望,杭州-馬德普拉塔跨文化合作,杭州夢想小鎮(互聯網村)帶給哥倫比亞的啟示,杭州自行車服務案例研究,在西安,追尋古波斯的印記,解讀旅游與文化的經濟協同效應——以上海為例,“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阿拉伯和非洲地區的合作模式研究——以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開發區為例,日本報紙關于“一帶一路”報道的考察,“一帶一路”旅游對瑞士商務休閑旅游者的啟示,“一帶一路”倡議對意中兩國關系的影響,綠色“一帶一路”與中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從“一帶一路”倡議看老撾旅游業的發展,“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中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化,阿富汗孔子學院的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地理標志驅動旅游業發展:以中國為例,格魯吉亞國家博物館的中國陶瓷,吉利公司在阿根廷的業務發展,中國在巴西投資的機會,等。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論文集 目錄
杭州一馬德普拉塔跨文化合作
杭州夢想小鎮(互聯網村)帶給哥倫比亞的啟示
杭州自行車服務案例研究
在西安,追尋古波斯的印記
解讀旅游與文化的經濟協同效應——以上海為例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阿拉伯和非洲地區的合作模式研究——以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開發區為例
日本報紙關于“一帶一路”報道的考察
“一帶一路”旅游對瑞士商務休閑旅游者的啟示
“一帶一路”倡議對意中兩國關系的影響
綠色“一帶一路”與中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
從“一帶一路”倡議看老撾旅游業的發展
“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中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化
阿富汗孔子學院的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
地理標志驅動旅游業發展:以中國為例
格魯吉亞國家博物館的中國陶瓷
吉利公司在阿根廷的業務發展
中國在巴西投資的機會
……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論文集 節選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論文集》: 一 可持續性和跨文化合作 首先,我們將分析“可持續性”一詞及其在綜合實踐、歷史和規劃中的含義。在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實踐、歷史和規劃中,中國為創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尊重和互助的觀念在中國代代相傳,它們是中國為建立一個基于團結統一的全球新秩序而倡導的價值觀。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圍繞著這個主題,中國城市不斷地出臺相關政治決策并且采取切實的行動來踐行這一使命。它們渴望實現文化上的可持續性,為跨代和合作超越這一目標的規劃、實施和平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鼛资陙,中國在全球舞臺上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給世界不同地區帶來了深遠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影響。中國與各國也逐漸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國際關系,這為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提供了支持! 榱藢崿F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將環境問題提到全球議程,因此我們需要可行的計劃和實施者,他們將確立發展趨勢,并就全球權力分配提出不同的變革方法。通過整合論壇和各種聯盟,國際氣候組織為自己構建一個統一的交流空間,這推動了國家間新層次的互動交流。正是從這里開始,在“可持續發展”這一涉及整個國際社會、國際體系結構和動態發展的主題下,中國這樣的實施者發揮了領導者的作用! 闇p輕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中國制定的戰略目標、政策和所采取的行動,以及為提高全民環保意識而進行的社會宣傳,都將促進國際合作交流,進而加強應對機制,以改變目前的全球氣候模式,實現人類進步發展! ⊥瑫r,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完善了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管理體制和勞動機制,加強了統計計算研究和系統建設,提高了科技政治研究水平,加強了教育培訓,使應對能力和行動能力得到增強。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發布4年來,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制定了相關政策以及地方應對方案,現已進入整體組織實施階段。隨后,相關部門相繼發布了針對海洋、氣象和生態保護區的行動計劃和項目。這些計劃、行動以及實施過程凸顯了中國在上述領域的主導作用。在這4年里,中國在國際氣候談判領域發揮了前所未有的領導作用,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中國成功地實現了基于“可持續發展計劃”而設定的目標,堅定地捍衛了多元化發展和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 〉诙覀冃枰粩嗟貜娬{跨文化合作的價值,這對于加強人力資本、國家發展、促進基于地方可持續發展政策的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文化的力量不可估量,聯合國也宣布了文化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目前,它在國際議程上占據著戰略地位,是解決影響當代社會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支柱。在鼓勵創造力、創新、人類進步和人民福祉方面,文化提供了社會基礎;它是發展的推動力,其價值可見一斑! 〗逃且豁椢幕瘷嗬,對于促進可持續性和社會包容性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它與當地政策密切相關——沒有教育的發展,那么整個發展必將不完整,何談可持續發展?政府應當加強對外合作,促進文化交流,鼓勵公民積極參與文化生活,建立跨文化、跨際的合作關系! ≈袊2007年首次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納入人類文明的范疇。從那時起,中國在政策、行動、預測以及捍衛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并與其他國家分享了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經驗。 在建設生態文明過程中,中國*杰出的成就體現在全球計劃和試點項目方面,涉及監管、問責和自然資源平衡等關鍵領域。這些領域在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八個關鍵方面(自然資源產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空間規劃、資源綜合管理和節約利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市場、生態文明評價與評估、問責與追究)有所改善。這八個方面是中國所倡導的生態文明的基本支柱,并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看到了巨大的成果! ×暯街飨岢觥皥猿挚沙掷m發展,共創美好世界”。他強調,可持續發展是破解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我們要打造開放多元的世界經濟,努力建設包容互利的幸福社會,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開啟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 ≡诤献鞣矫妫袊*早一批同二戰后開始組建的國際發展合作體系(SICD)開展合作的國家! ‰S后,中國的合作皆以1964年的一份文件所制定的一系列原則為基礎,即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幾十年來,這些政治和價值支柱并沒有被改變,只是得到了擴大或者完善,這說明了中國的國家政策是穩定和一致的! ≈袊岢龅膰H合作為現有的國際體制結構劃定了一個明確的可行性戰略,主要側重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和進步。作為一個新興世界的領導者,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援助,履行其國際義務,表明其遵守公平、互利、爭取實質性成果和順應時代的原則,促進基于共同價值觀的團結統一。中國設想從戰略高度,在互惠標準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和發展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來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系,以解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過程中的結構性問題。 跨文化政策旨在促進技術、科學和文化間的交流,而對這些政策進行分析,我們會學到有關促進文化模式交流、加強文化間對話和跨際交流的經驗,從而實現聯合國組織設定的部分目標,包括“加強執行手段和振興世界可持續發展聯盟”。 與國際城市建立結對合作關系之后,我們需要加強人力資本。這是城市之間互動的一個基本工具,有助于我們預測和實施跨文化、跨代交流的目標,從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源藶榍疤幔覀冃枰獙I發展項目的戰略規劃進行分析,這對于科技(在本案例中為夢想小鎮)以及以創新、環保為基礎的知識經濟的發展有著基礎性的作用。 ……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