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叔本華的心靈咒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20065
- 條形碼:9787550220065 ; 978-7-5502-2006-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叔本華的心靈咒語 本書特色
1.人生導師鼻祖叔本華集大成之作:叔本華是德國重要的哲學家,非理性主義哲學先驅,他上承康德,下啟尼采,英國哲學家羅素認為他開啟了十九世紀“意志”的哲學,是西方哲學的轉折點。叔本華對人生和道德同樣有著很深的理解,他的作品影響了尼采、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托爾斯泰等人,被世人稱為“靈魂導師”。本書精選了叔本華一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中體現了叔本華哲學、道德、人生、美學等思想的精髓。 2.直擊現代人的苦悶焦慮,叔本華解惑之作:叔本華被認為是悲觀主義哲學家,但他的作品揭露了人生痛苦的來源,同時指明了幸福的方向。名為“悲觀”,實則“人間清醒”,看破又說破,一本書講透幸福度過一生的智慧。讀過叔本華的人都說,他的書好像是專門寫給我看的。 3.篇篇金句,字字珠璣:本書內容豐富,涉及叔本華對人生、哲學、美學、道德等諸多方面的深刻思考,行文采用格言體,語句優美流暢,譯文準確。本書并非高深的哲學專著,而是一本“反雞湯”的人生幸福指南。
叔本華的心靈咒語 內容簡介
《叔本華的心靈咒語》從叔本華的諸多作品中選取了十數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內容涉及人生、哲學、美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全面地反映了叔本華人生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叔本華用既嚴謹又不枯燥,既冷靜又不乏想象力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他被稱為悲觀主義者,面對苦難的世界主張禁欲忘我。但他又指明了幸福的方向,提出人生的智慧就是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對于人的幸福起著首要關鍵作用的,是包括高貴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體魄在內的人類美好素質。在他看似悲觀的思想中,是他對人性深刻的洞察以及“人間清醒”的生活態度。
叔本華的心靈咒語 目錄
譯者序
人生的苦惱
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是我的意志
生存的痛苦與虛無
意志與痛苦
天才的哲學
天才論
哲學與智力
獨立的思考
論歷史
生活的美學
美的存在
文學的美
奇妙的音樂
書籍與閱讀
道德的天平
倫理與道德
健全的人格
女性的價值
財富欲
叔本華的心靈咒語 節選
天才論 “天才”的真正所指是對我曾經討論過的那一類認識(認識力能夠擺脫意志而把握事物)具備明顯突出的能力;一切純正的藝術、詩歌,乃至哲學作品都源于這類認識。正因為事物的柏拉圖式的理念是這一認識的對象,并且我們只能于直觀中而非抽象中認識它們,所以直觀認識的完美和力度才是天才的真正本質所在。據此,人們把那些出自于和訴諸直觀認識的作品,即造型藝術和圖畫藝術的作品,明確地稱為天才的作品;其次就是詩歌作品,是把直觀認識傳達給人們的作品形式。在此,天才與只是人才、能人的區別就變得非常清楚了。后者的優勢在于其能更靈活、更準確地推論知識,而不是通過直覺獲取直觀知識。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做出的思考比常人來得更加快捷和準確。相比之下,天才所看到的是一個其他人所看不到的世界,雖然這只是因為天才對這一世界比其他人看得更深而已。而這又是因為世界在天才的頭腦里得到更為客觀,同時也更為純凈和清晰的反映。 智力只是被用來作為發現動因的工具,這本該就是智力的天然使命。所以,人們利用它看事物,因而看到的不是別的,而是這些事物與意志之間直接或間接的,或者只是有可能存在的關系。對動物而言,它們的智力幾乎只停留于事物同自身意志的直接關系上,因而智力的這種用途就更為突出。對它們來說,與自身意志無關的東西是不存在的。由此,我們不時會驚訝地發現,甚至連那些*為聰明的動物也可能注意不到一些自身異乎尋常的事物,比如,它們不會驚訝于在我們身上或周圍環境所發生的明顯變化。對于常人來說,他們自身智力認識的范圍雖然擴大到了事物與他們的意志間接的、甚至具有某種可能性的關系——這些認識的總和加起來就構成了人們的整體對他們有用的知識——但這些認識也還僅僅局限于關系方面。所以,在一般人看來,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純凈的和客觀的事物圖像,因為屬于常人的直觀認識能力一旦沒有意志的刺激就會變得疲倦、懈怠,這是因為存在于他們智力中的能量并不足夠使他們可以自發地、在缺少目的的情況下達到純粹客觀地認識這一世界的目的。而如果智力具有了這樣的能量,大腦形成表象的能力足夠充裕,那么在沒有任何實際目的的情況下,頭腦也能純粹、清晰、客觀地反映出外部世界——這種能力對意志的目標其實并無裨益,這種情形愈演愈烈時,意志活動會受到這種情況干擾甚至被破壞——可以稱之為“天才”的某種特殊氣質在此間流露出來。天才標志著某種對意志,亦即對我來說是具有距離感的東西,好像某種外來的精靈,對人類充滿吸引力卻又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這樣說吧,天才是我們的認知功能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產物——這一發展超出了意志需要的范圍,但認知功能本來就是只為意志而存在的。所以,嚴格來說,根據生理學的理論,這種多余的腦力活動以及這大腦本身幾乎都可以歸入“因過度發育而變畸形”的一類,而這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常識,這種活動又可以與“因欠缺發育而變畸形”和“因錯位而變畸形”相提并論。所以,天才也就是具有超常的、過度的智力的人,也只有在把握生存的普遍方面才能看到它的影子,這時候它才真正地發揮了作用。它以這種方式致力于為整個人類服務,正如一般程度的智力只為個人服務一樣。為了將這種情形表達得更清楚,我們或許這樣說更為恰當:如果正常人具有三分之二的意志和三分之一的智力,那么,可以稱之為天才的人則具有三分之二的智力和三分之一的意志。這種情形可以用一個化學的比喻來說明。一種中性鹽呈堿性或酸性是根據兩者中的原子團跟氧原子的比例來劃分的。在原子團與氧原子的比例中,前者占優勢,鹽呈堿性;鹽呈酸性則是在這比例中后者占了大部分。同樣的道理,天才之所以能區別于常人全在于意志和智力兩者之間的比例。這種不同的比例也就導致了根本性差別的產生——這可以從天才和常人的整個本性、行為、活動中得到清晰的辨認,在他們各自的成就中,這種差別變得毫無疑問。在這點之外還有一點可以作為補充——關于這兩種人間的差別:兩種相對立的化學物質之間,會有*強烈的親和力和吸引力產生,但這種情況不會出現于人類,我們通常能看到的是恰好相反的情形。 具備*原初和根本的知識是充足有余的認識力的首要表現,這種知識亦即直觀知識,通常以一幅圖畫、一個形象的方式加以復制。畫家和雕塑家由此產生。因此,對于他們來說,從天才的認識到藝術作品的產生,這兩者之間的距離是*短的。用來表現他們的天才及其活動的形式是*樸素和*簡單的,采用的描述方式也是*直白的。盡管如此,我們在這里可以看到所有藝術,甚至詩歌還有哲學的一切真正作品生發的源頭,雖然這些作品產生的過程并不像常人想象得那么簡單。 讓我們回顧一下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 1 章里所得出的結論:所有的直觀認識都與智力相關,而并不只是與感官有關。如果現在把我在此做出的分析附加上去,同時,公平地考慮到上世紀的哲學家把直觀認識功能稱為“靈魂的低級能力”,那么,當人們看到阿德隆不得不將他那個時代的語言沿用下去,把天才列為“超強的靈魂的低級能力”時,我們就不會對這種表面上荒唐之極的提法感到驚訝,并值得遭受約翰·保羅苛刻的嘲諷——他在其作品《美學的基礎》引用了阿德隆的這一說法。盡管人們公認這個了不起的人所寫的著作有著許多非凡之處,但我認為還是有必要在這里指出:如果我們是以進行理論探討和傳授知識為目標的,那么總是通過說些機智、俏皮的話和用比喻逃避問題是不怎么妥當的。
叔本華的心靈咒語 作者簡介
叔本華,德國哲學家,非理性主義哲學先驅,唯意志論者。早年在英國和法國接受教育,后在柏林學習哲學。能夠流利使用德語、英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等。他繼承發展了康德哲學,同時受到了印度佛教思想影響,批判性地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而意志是世界的核心與本質。叔本華融合了東西方哲學思想,開啟了十九世紀強調“意志”的哲學,深刻影響了尼采、維特根斯坦、托爾斯泰、莫泊桑等文學家和哲學家,以及愛因斯坦、薛定諤、弗洛伊德等科學家、心理學家。主要作品有《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人生的智慧》《論意志的自由》《論道德的基礎》等。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