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立言明道:戰國士人的語言觀念與思想表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776897
- 條形碼:9787560776897 ; 978-7-5607-768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立言明道:戰國士人的語言觀念與思想表達 內容簡介
本書以語言觀念為綱,考察戰國士人的思想表達行為,剖析“立言明道”這一觀念產生的社會歷史機理,在此基礎上探討士人的著述意識、論說文體的嬗變等戰國文學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本書以“言以為事”歸納政治世界、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形態,以此凸顯“立言明道”的獨特之處,指出其產生源自士階層的崛起、學士群體的分化及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場域的出現;論述學士群體“不治而議論”的歷史處境及形成原因,呈現他們與秩序重建的歷史進程之間的復雜互動,進而闡述其著述意識的成熟及其思想表達的政治意義;指出“立言明道”的追求也是文體更選的動力,論說文成為主流表達方式,有塑造學十群體形象的功用,是學土主體張揚的結果。
立言明道:戰國士人的語言觀念與思想表達 目錄
緒論
**章 言以為事:政治世界中的語言表達
**節 “言以為事”與“文以行禮”
第二節 “言以為事”與戰國縱橫家言
第二章 立言明道:春秋戰國之際的學術轉關
**節 離事言理的濫觴:春秋時期的賢人議禮
第二節 孔子的文教事業與“言以明道”的確立
第三章 不治而議論:戰國學士的社會處境
**節 策士與學士:政治領域與思想世界的分立
第二節 仕進與退隱:學士的出處之道
第三節 禮賢養客:列同對學士的安置
第四章 儒者之志:經典之學與儒家著述意識的形成
**節 儒者之志與經典之學
第二節 儒者著述意識與經典制作本事
第五章 以治為務:思想表達的政治意涵
**節 作為政治行為的思想表達
第二節 道與國家:思想表達與政制建設
第三節 禮制與勸學:荀子溝通學、仕的嘗試
第六章 明道之言:思想表達的文體形式
**節 思想世界中的對話
第二節 書寫與論說文的形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山東大學中文專刊目錄
**章 言以為事:政治世界中的語言表達
**節 “言以為事”與“文以行禮”
第二節 “言以為事”與戰國縱橫家言
第二章 立言明道:春秋戰國之際的學術轉關
**節 離事言理的濫觴:春秋時期的賢人議禮
第二節 孔子的文教事業與“言以明道”的確立
第三章 不治而議論:戰國學士的社會處境
**節 策士與學士:政治領域與思想世界的分立
第二節 仕進與退隱:學士的出處之道
第三節 禮賢養客:列同對學士的安置
第四章 儒者之志:經典之學與儒家著述意識的形成
**節 儒者之志與經典之學
第二節 儒者著述意識與經典制作本事
第五章 以治為務:思想表達的政治意涵
**節 作為政治行為的思想表達
第二節 道與國家:思想表達與政制建設
第三節 禮制與勸學:荀子溝通學、仕的嘗試
第六章 明道之言:思想表達的文體形式
**節 思想世界中的對話
第二節 書寫與論說文的形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山東大學中文專刊目錄
展開全部
立言明道:戰國士人的語言觀念與思想表達 作者簡介
劉書剛 1984年生,山東高密人,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后獲得學士(2007年)、碩士(2010年)、博士(2014年)學位,現為山東大學文學院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出版專著《在物之間:莊子的倫理意識與語言觀念》,在《文學遺產》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