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舉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0063284
- 條形碼:9787310063284 ; 978-7-310-0632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舉要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九章,另有導言和余論兩部分。導言,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章,天造地設稟賦超卓:中華文化的生成條件;第二章,匯流成川壯闊波瀾:中國文化的演進軌跡,第三章,體式完整色彩紛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類別;第四章,綱常倫理務實棄虛:中國文化的主要特征;第五章,南北西東同心致中:中國地域文化的貢獻;第六章,御侮睦鄰擇用固本: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第七章,紀實錄功心智結晶:經史子集的輝赫業(yè)績,第八章,才藝技能國粹象征:傳統(tǒng)“芑術”文化的蘊意功能;第九章,風俗習慣成規(guī)作范:日常生活的文化表現(xiàn);余論,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舉要 目錄
導言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一)文化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章天造地設稟賦超卓: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生成條件
一、疆域自然環(huán)境
(一)地理格局相對獨立
(二)地域體量遼闊巨大
(三)地形狀況復雜多樣
(四)地境氣候適宜生存
二、農耕經濟基礎扎實…
(一)農業(yè)自然經濟為主
(二)農耕與游牧經濟交集
三、世俗社會結構嚴密
(一)細化血緣關系
(二)轉化神民關系·
(三)融化天人關系
(四)同化家國關系
第二章匯流成川壯闊波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軌跡
一、史前夏商:孕育萌生
(一)農業(yè)逐步明晰
(二)青銅器取代石器
(三)語言文字生成
二、西周而春秋:根基奠定
(一)西周:文化類別之初步界劃
(二)春秋:文化下移與百家爭鳴
三、戰(zhàn)國到秦漢:驗證成型
(一)戰(zhàn)國:實用印證政治方略
(二)秦朝:建立“大一統(tǒng)”
(三)兩漢:檢討“秦制”創(chuàng)設“漢學”
四、魏晉南北朝:多元互動
(一)制度文化受損重構…
(二)精神文化多向伸張
(三)胡漢文化推拒和合·
五、楊隋與李唐:輝赫繁盛
(一)隋朝:社會建設整體
(二)唐代:文化事業(yè)繁榮
六、宋元明及清中葉:精致凝定…
(一)文化表征細密平實
(二)文化成果豐碩多樣
七、鴉片戰(zhàn)爭以降:圖存轉型
(一)轉型的原因
(二)轉型的舉措
(三)轉型的評價
第三章 體式完整 色彩紛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類別
一、滿足生存必需的物質文化
(一)服裝飾品
(二)食物飲料·
(三)居室建筑·
(四)交通出行
二、規(guī)范社會秩序的制度文化
(一)經濟制度
(二)政治制度·
(三)宗法制度
三、彰顯思理意識的精神文化
(一)傳統(tǒng)精神文化形成機制
(二)中華精神文化理念舉隅
……
第四章 綱常倫理 務實棄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南北西東 同心致中:中國地域文化的貢獻
第六章御侮睦鄰擇用固本: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
第七章紀實心智結晶:經史子集的輝赫業(yè)績
第八章才藝技能國粹象征:傳統(tǒng)技藝文化的蘊能
第九章風俗規(guī)作范:日常生活的文化表現(xiàn)
余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