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mào)易戰(zhàn)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yè)與企業(yè)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海鮮生猛:東海海錯筆記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22419521
- 條形碼:9787122419521 ; 978-7-122-4195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鮮生猛:東海海錯筆記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學(xué)愛好者;對品質(zhì)生活有追求的人群;對東海海域生物有濃厚興趣的讀者。1首部東海海鮮文化筆記 2作者是溫州樂清作協(xié)主席,曾在漁業(yè)水產(chǎn)部門任過職,本書文學(xué)性和專業(yè)性兼具
海鮮生猛:東海海錯筆記 內(nèi)容簡介
東海海域遼闊,大陸海岸線漫長曲折,島嶼、礁巖星羅棋布,海灣與河口沿岸灘涂廣闊。由于水溫適中,再加上錢塘江、甬江、甌江、閩江等多條大江大河的注入,為東海提供了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餌料,使之形成了獨(dú)特、多樣的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海鮮味道異常鮮美。 本書是一部關(guān)于東海海域內(nèi)海鮮的文化筆記,以特色的文學(xué)語言,講述東海海岸百姓日常生活的50余種海鮮的歷史、發(fā)展、性狀、生存狀況、捕撈方式、烹飪手法等。本書融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體,是一本的海洋漁文化讀本。
海鮮生猛:東海海錯筆記 目錄
**輯極品珍饈
時光深處的大黃魚 2
江南**名魚 16
尋覓鰣魚 22
春潮迷霧出刀魚 28
美味西施舌 34
望潮,詩意的海鮮 40
又是河豚欲上時 46
蝤蛑,生猛海鮮的典范 52
梅雨時節(jié)說梅蛤 58
香魚 64
格高味厚江瑤柱 71
海月,大海里的鏡子 78
*是美味梅童魚 84
第二輯筵席常客
泥蚶,筵席上的常客 92
五彩繽紛的蝦 99
香螺 107
海蜇,水做的骨肉 114
烏賊是“賊”嗎 122
透著年味的鰻鲞 130
龜足,在石頭上開花的海味 138
斕鰗,跳著走路的魚 145
天下**鮮 153
弓魚干,冷菜中的妙品 159
龍頭鳳尾蝦 165
第三輯老饕好味
勾人思鄉(xiāng)的泥蒜 174
口吐蓮花的藤壺 180
別問我像誰 188
三春銀魚味正濃 194
海蜈蚣,恐怖而詭異的海物 200
神奇的“東海夫人” 207
一個季節(jié)里的王魚 214
魚,大海中的“飛行器” 220
美麗的紅娘魚 226
花鱸 233
奇葩的魚 240
第四輯日常口福
春江水暖鯔魚美 248
海螄 255
沙蒜,令人又嫌又愛的海鮮 261
白袍素甲銀鯧魚 268
釘螺,吃出音樂節(jié)奏的海產(chǎn) 274
不見不散小黃魚 280
鮮美的花蛤 286
桃花飛,泥螺肥 292
帶魚剛猛 298
三月水潺嫩如水 306
鮮爽清味“爛芝麻” 312
真味縊蟶 318
秋風(fēng)起兮江蟹肥 324
招潮蟹,愛“點(diǎn)贊”的灘涂生靈 330
誰知蝦蟣水蚤做 336
魚生,舌尖上的鄉(xiāng)愁 342
海鮮生猛:東海海錯筆記 節(jié)選
時光深處的大黃魚 一 漢字里,“鮮”由“魚”和“羊”組合,“美”由“羊”與“大”構(gòu)成,魚羊?yàn)轷r,羊大為美。如要鮮,魚是首位的,有魚才會鮮。若得美,羊是主要的,遇羊才能見美。而“鮮”和“美”的相會:鮮美,是所有愛吃海鮮的人的無限向往。 農(nóng)諺云:無魚不成席。一尾魚,經(jīng)烹飪后,端上餐桌,總是鮮妍亮麗,令人心曠神怡的。如果這魚形、色、味、質(zhì)、名五美俱全,那么它在滿席佳肴中就能一味獨(dú)秀,成為餐桌之尊。這樣的魚似乎有不少,比如鰣魚、刀魚、老鼠斑、赤點(diǎn)石斑魚等。但依我看,*顯赫的非大黃魚莫屬。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句古話叫“沒有黃魚不成宴”。盡管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酒宴的菜肴每過幾年會有所變化,一會兒以龍蝦為主菜,一會兒讓海參唱主角,一會兒又請魚翅閃亮登場。但是這些年下來,大黃魚始終牢牢占據(jù)著婚嫁喪事酒宴的霸主地位,撼動不得,儼然成為甌越菜壇的常青樹。 二 在我居住的這座城市里,人們一般將大黃魚省略了一個“大”字,叫它“黃魚”,它在各地還有大黃花魚、桂花黃魚、黃金龍、金龍、金鱗、紅瓜、紅口、大鮮等俗名。這些別稱很形象,也很美,有不少還帶著濃濃的江湖味,很明顯地表達(dá)了人們對黃魚的喜愛之情,也隱隱透露出一種根深蒂固的“拜金”思想。難怪在過去,人們把舊制十兩(312.5 克)重的金條稱作“大黃魚”。 對于大黃魚的稱呼,我覺得還是古人簡約,只用一個名字,那就是石首魚。據(jù)唐代學(xué)者陸廣微在《吳地記》中載:“闔閭十年(公元前505 年),東夷侵吳,吳王親征之,入海據(jù)沙洲上,相守月余。時風(fēng)濤,糧不得渡。王焚香禱之,忽見海上金色逼海而來,繞王所百匝。所司撈得魚,食之美。三軍踴躍,夷人不得一魚,遂降吳王……魚作金色,不知其名,見腦中有骨如白石,號為石首魚。”這段文字將石首魚名字的由來,寫得相當(dāng)?shù)那逦S纱苏f來,早在2500 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石首魚之名就已經(jīng)在江南傳開。 當(dāng)然,《吳地記》作于唐僖宗年間,距離吳越時代已有1380多年,對于該書史料是否完全翔實(shí),也曾有人懷疑過。畢竟,《吳地記》里對于石首魚的記述,摻雜著民間口口相傳的因素。由于吳國的文獻(xiàn)大多沒有保存下來,說闔閭時代已有石首魚的名字,還不足以令人信服。那么三國時代沈瑩的《臨海水土異物志》應(yīng)該是對石首魚的*早記載,他寫道:“石首,小者名?水,其次名春來,石首異種也。又有石頭,長七八寸,與石首同。”學(xué)者認(rèn)為,沈瑩所說的?水、春來、石頭,現(xiàn)代的學(xué)名分別是梅童魚、小黃魚和黃姑魚。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比沈瑩晚生五十來年的東晉郭璞,卻在《江賦》里寫:“介鯨乘濤以出入,鯼順時而往還。”后人根據(jù)“順時往還”,即按時洄游的特性,認(rèn)為“鯼”就是石首魚,自此也被很多典籍包括古詩詞所引用。當(dāng)然,將鯼稱為石首魚,*早出現(xiàn)在三國魏時張揖撰的《廣雅》中:“石首,鯼也。”但對此,明代李時珍持有不同意見,他說:“鯼性啖魚,其目?視,故謂之鯼。《異物 志》以為石首魚,非也。《食療》作,古無此字。”又說:“鯼生江湖中。體圓厚而長,似鳡魚而腹稍起,扁額長喙,口在頷下,細(xì) 鱗腹白,背微黃色。亦能啖魚。大者二三十斤。”今有人做過考證,認(rèn)為李時珍的話值得相信:鯼魚通魚,又稱尖頭鳡、劍鳡,俗名 馬頭鯨,為鯉科大型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一般生活在淡水中,與大海中的石首魚并無多大瓜葛。 而黃魚的名字, *早出現(xiàn)在由薛瑩、韋昭等人著的《吳書·薛綜傳》中:“又故刺史會稽朱符,多以鄉(xiāng)人虞褒、劉彥之徒分作長吏,侵虐百姓,強(qiáng)賦于民,黃魚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賊并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離喪亡。”該志書成書于東吳末期,說明在1700 多年前,已有黃魚的名字。 令我疑惑不解的是,大黃魚在古文里出現(xiàn)時,不是作為軍糧,就是作為稅賦,貌似都沒什么好事。這難道預(yù)示著它那多舛的命運(yùn)? 從宋代開始,人們對黃魚有了更加深入的認(rèn)識,對它的描寫也更加具體。宋代醫(yī)藥家馬志等人編著的《開寶重定本草》中記:“石首魚初出水能鳴,夜視有光,頭中有石,如棋子。”隨后,明代文學(xué)家屠本畯在《海味索隱》中寫道:“黃魚,謂之石首,腦中藏二白石子,故名。”大名鼎鼎的李時珍也說:“生東南海中,其形如白魚,扁身弱骨,細(xì)鱗黃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瑩潔如玉。” 很明顯,石首魚的得名與它的腦中之石密切相關(guān)。此石*初在五代時期日華子編撰的《日華子草本》里叫魚腦石,因它是石首魚科魚類—包括大黃魚、小黃魚、黃姑魚、叫姑魚、白姑魚、黃唇魚、梅童魚、毛鲿魚、魚等體內(nèi)的聽覺和平衡器官,于是又叫耳石,其硬如石。當(dāng)今有人說某某人是“花崗巖腦袋”,其實(shí)花崗巖腦袋誰也沒見過,石頭腦袋倒有,黃魚家族便是。 對黃魚耳石的來源,民間有這樣的傳說:以前,生活在東海的大黃魚頭里是沒有“石頭”的,頭上也沒有那么多的“疤”。有一次,驕傲的大黃魚夸下海口,要閉著眼睛與箬鰨魚比賽誰游得快。緊閉雙眼的大黃魚不辨方向,憑著感覺忽上忽下、橫沖直撞地往前游。途中,只聽“轟隆”一聲響,倒霉的大黃魚一頭撞上巖礁,頓時頭破血流,昏死了過去,而兩塊雪白的小石子,如彈片般牢牢扎入它的腦袋中。這時,蝦兵蟹將慌忙將其抬入龍宮,在大家束手無策時,幸虧神通廣大的龍王用嘴噴酒止住了大黃魚的血,將其救醒。大黃魚傷口愈合后,頭上便落下了坑坑洼洼的疤痕。后來,大黃魚雖然長出了一層被人們俗稱為“癩頭衣”的魚皮來遮擋疤痕,但當(dāng)人們在烹飪大黃魚前,刮鱗用力重了,不留神將那層“癩頭衣”揭去時,大黃魚那蜂窠似的頭頂就會暴露無遺。 這個故事很短,但耳石對大黃魚影響很大,甚至大到?jīng)Q定其命運(yùn)的程度。
海鮮生猛:東海海錯筆記 作者簡介
李振南,浙江樂清人,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樂清市文聯(lián)副主席,樂清市作協(xié)主席。作品見于《散文》《美文》《江南》等報(bào)刊,有多篇散文入選年度文選或獲獎。出版散文集多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jìn)士錄
- >
推拿
- >
經(jīng)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