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畫論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38063
- 條形碼:9787301338063 ; 978-7-301-33806-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畫論史 本書特色
《中國畫論史》是一部提綱挈領的中國繪畫理論發展史。是一部已成為美術學領域有口皆碑的經典之作,“現在研究中國美術史論的人,尤其是我們這些及以后的幾輩學者,幾乎沒有人沒讀過葛老師的書”(中央美院李軍教授)。
中國畫論史 內容簡介
莊子的“解衣般礴”、歐陽修“畫意不畫形”,倪云林所強調的“逸氣”與“逸筆”,其本義何解? 本書按史的次序,在浩如煙海的古代畫論中,披沙淘金,分類整理,梳理歷代典籍文獻中的繪畫理論和發展脈絡,還原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的歷史真面貌,佐以對具體畫家畫作的分析,敘論結合,是一部簡明而生動的古代畫論史,尤其適合喜愛中國藝術史的讀者參考學習。 《中國畫論史》幾十年來已成為美術學領域有口皆碑的經典之作,本次新版推出,系統地逐條完善、稽查文中提及的作品名稱、引文等,力求成為一部讀者信得過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參考讀物。
中國畫論史 目錄
**章春秋至兩漢繪畫理論/
《左傳》的“使民知神奸”論/
孔子的“繪事后素”與“明鏡察形”論/
莊子的“解衣般礴”論/
《韓非子》論繪畫與生活及刻削之道/
《淮南子》論“君形”及“謹毛失貌”/
王充論畫/
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繪畫理論/
曹植和陸機的繪畫功能論/
陸機論繪畫的特點/
書、畫、文的首次結合及王廙的理論/
顧愷之的繪畫理論貢獻/
謝赫的“六法”及姚*的“心師造化”論/
宗炳和王微的山水畫論/
戴颙的雕塑論/
第三章唐五代繪畫理論/
張懷瓘的“神、骨、肉”論/
“四格”“五等”/
張彥遠論畫/
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論/
荊浩的“六要”與“二病”/
《山水訣》與《山水論》/
民間畫家的《畫論》/
第四章宋代繪畫理論/
“四格”的解釋及其格序的變化/
郭若虛論“氣韻非師”及用筆“三病”/
劉道醇的“六要”“六長”論/
歐陽修、沈括、蘇軾的重神似論/
蘇軾論畫的“常理”/
蘇軾提倡的詩情畫意/
論畫家的修養/
人物畫論/
山水畫論/
宋代花鳥畫論/
第五章元代繪畫理論/
趙孟的畫論/
錢選的“士氣”說/
倪瓚的“逸筆”與“逸氣”說/
李衎論畫竹/
第六章明代繪畫理論/
王履的《華山圖序》/
李開先的《畫品》/
徐渭論畫/
山水畫南北宗論/
論邪、甜、俗、賴及生熟/
沈顥等論題跋、印章/
第七章清代繪畫理論/
以王原祁為代表的擬古思想/
惲格的“攝情”說與鄒一桂的“活脫”說/
石濤論畫/
金農的獨詣精神/
鄭板橋的美術理論/
后記/
新版跋語/
中國畫論史 節選
美術理論和創作的關系,如同一般的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美術理論是美術創作實踐的反映和總結,并指導創作實踐和受創作實踐的檢驗。理論對美術創作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那么,中國古代美術理論究竟怎樣呢? 中國美術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期,那時產生了彩繪陶器。仰韶文化精美的彩陶體現了原始社會先民的藝術創造才智。繼承陶器工藝傳統演變發展而來的是青銅器。現在看到的青銅器*早出于殷商時代,實際上青銅器不始于商,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夏代就有了青銅器,只是至今還沒有實物發現。青銅器與彩陶相比,它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藝術發展的新貌。但這兩種工藝美術創作的理論,在古代非常少。彩陶產生時還沒有文字,當然無從記載。關于青銅器,直至春秋也只有極少的議論。研究青銅器的工作開始于宋代。歐陽修把青銅器、石碑、石刻搜集到一起,編寫了《集古錄》,著重于收藏,評論較少。宋代還有趙明誠和李清照從事過青銅器的研究。這一情況說明中國美術理論,特別是工藝美術理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落后于創作實踐的。為什么有這樣的情況?我們知道,工藝美術,如青銅器,在奴隸制社會中是貴族的生活用品。他們在祭祀、宴會等活動中大量使用青銅器,可是對它的制造者——“百工”之事,是不重視的。只使用,不研究,不評論,這大概是當時沒有理論的原因。 中國美術理論從春秋開始多起來,所以我把春秋至兩漢作為一個階段。這個劃分與一般文學史、藝術史不一樣。我所以要這樣劃分,是因為在這段歷史時期內,美術理論有共同之處,我把它稱做諸子論美術。諸子論美術有兩個特點,一是評論者不是專治美術的,大部分是各立其說的哲學家,這與以后的魏晉時代不同。魏晉一些畫家,自己一方面畫畫,一方面發表意見。二是從論及的內容看,諸子本意不在美術,往往用美術作例子說明或比喻其學術觀點,當然也有專談美術的,但為數不多。 諸子論美術的價值何在呢?盡管他們原意不在談美術,議論也是只言片語,東鱗西爪,不成系統,但提出了一些根本問題,如藝術與政治的關系,即藝術的社會作用問題;藝術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即怎樣反映社會生活的問題;藝術本身的特殊規律問題;藝術創作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品的關系問題;等等。他們對這些問題的闡述雖不詳盡,但畢竟是提出來了。任何事物都是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諸子的美術理論,起了先驅和拓荒作用。有了這一基礎,才可能產生魏晉以后的比較系統的美術理論。還要看到,有些觀點對后來影響很大,其價值就在這里,故應予以重視與研究。 本章先從有關青銅器的理論敘起。
中國畫論史 作者簡介
葛 路,原名葛光植,男,1926年生于陜西定邊。1948年,畢業于北平華北文法學院國文系。1953-1961年,擔任《美術》雜志編輯。1961-1979年,執教于吉林藝術學院美術系。1979年后,執教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2016年去世。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