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與豬同游生靈世界:全球化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9403
- 條形碼:9787549639403 ; 978-7-5496-394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與豬同游生靈世界:全球化簡史 本書特色
l 法蘭西學院院士、龔古爾文學獎得主艾瑞克·歐森納又一力作。歐森納為法國知名政治家、經濟學家與暢銷書作家,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佳評如潮,掌聲不斷,可說是20世紀*重要的法文作家之一。 l 跨越多學科的全球化簡史:在這場與豬結伴的旅行中,我們既可以獲得關于豬與人類關系發展的較為全面的了解,同時也能對“生靈世界”的其他生物(如蝙蝠)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作者以輕松詼諧的口吻,從生物、醫學、化學、農業、歷史、政治的角度,回望歷史,反思當下,展望未來,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彼此關聯、相互影響的生物世界和一幅神奇璀璨卻也引人深思的全球化圖景。 l 角度新穎:這本書把“豬”作為社科研究的對象,來啟發讀者對全球化現象有更深刻的了解,角度特別,沒有傳統歷史書的嚴肅和高門檻。就像作者說的,“在所有動物中,豬與我們*親近。”它既能引起對經濟史感興趣的讀者的注意,又能讓其他泛社科類讀者感到親切。
與豬同游生靈世界:全球化簡史 內容簡介
在所有動物中,豬與我們*親近。 它陪伴著人類走過漫長歲月。我們喜歡它的肉。從基因上來說,它與我們很相似。我們可以從豬身上采集瓣膜,治療受損的心臟;提取胰島素,改善糖尿病。 豬本身也體現了現代社會的種種失序:工業化養殖,虐待,污染……以及它肥碩的身體內悄悄醞釀的疾病。 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地球,了解它的美好與混亂,在豬的陪伴下踏上一場漫長的旅途再好不過——從布列塔尼到中國,從路易六世到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朱爾斯·霍夫曼,從奧維德的《變形記》到喬治·奧威爾的預言。 當然,旅途中還會遇到其他有趣的生靈,比如因新冠而名聲大噪的穿山甲與免疫之王蝙蝠。但別害怕,我們會保持安全距離。祝各位旅途愉快!
與豬同游生靈世界:全球化簡史 目錄
與豬同游生靈世界:全球化簡史 節選
一、一段共同的歷史 豬的歷史也是我們的歷史。 它始于很久很久以前。故事的開頭是6500萬年以前的一場*幸福的災難。 恐龍一直到那時還是地球的霸主。它們體形巨大,嗜吃如命,一點食物都不給其他動物留下。 然而,它們卻突然消失了。一只都不剩。 它們是突然全都染上了瘟疫,或是因為某場可怕的火山噴發而滅絕的嗎?或是因為某顆巨型隕石撞擊了地球,將灼熱的灰塵送上大氣層從而引發了災難?無所謂!正好可以擺脫那些體形太大的野獸,給我們這些哺乳動物留出位子! 尤其是這些巨獸的長時間統治(1億年的光景)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來檢驗自己的這套生殖系統的優越性。將后代生在蛋殼中,哪怕是巨大的蛋殼中,也總是有被吞噬的風險。*好在孩子出世之前一直將它保留在肚子里,或放在口袋里(袋鼠是好樣的!)。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骨肉,并且在危險來臨之際,帶上孩子一起逃跑。 簡而言之,該輪到我們統治地球了。 新生代誕生了,并一直延續至今。新生代中包含第三紀與第四紀。我們叫它“Cénozoïque”,根據的是希臘語“kaïnos”,意思是“全新”,和“zoo”,意思是“動物”。 歡迎來到全新的動物時代! 季節更替變換,數百萬年過去了。 為了應對各種氣候或營養方面的限制,這些新動物們的種類越發多樣化。 于是,在歐洲和亞洲之間的某個地方,在某個無法明確的時期,大約在公元前10萬到公元前6萬年之間,在森林深處出現了一些詭異的生物,響應著*精彩的命運的召喚。 這個家族又分裂成了四個部落。 其中的三個決定去往非洲,它們是毛鹿豚(Babiroussa)、疣豬(Phacochère)和非洲野豬(Potamochères)。它們激動人心的歷險故事數不盡,說不完。唉!還是讓我們集中精力,關注留在歐洲和亞洲的第四個部落吧。 那就是豬屬(Sus)。 然后,豬屬也開始趨于多樣化,至少出現了十個物種,其中包括越南野豬、蘇拉威西疣豬、爪哇野豬、姬豬……而讓我們感興趣的則是Sus Scrofa(野豬)。 豬的祖先就是它,它如同野豬守護神一般。 因為自它開始,出現了: ——Scrofa linnaeus:生活在樹林中的野豬。 ——Scrofa domesticus:正如其拉丁名所指出的,這是馴化野豬,即我們在農莊里飼養,后來成為我們盤中餐的豬。 種系發生學萬歲!這是一門講授物種祖先的種群,然后分類講述每一個種群的不同演化路線的學科。誰會在看到這只粉撲撲的小獸的時候,相信它居然有個如此復雜的過去?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豬…… 我們這就要踏上歷史和地理的旅途了。 馴化之路 在離我們較近的年代,差不多1萬年以前,我們所謂新石器時代(néolithique)正式開啟。從歷史的這個時期開始,我們與地球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巨大變革。 以前,我們行走。要采摘,要打獵,那怎么能不行走呢?為了向大自然索取些什么,誰能停止行走? 某個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們的祖先停下了腳步。在兩河之間〔希臘語的美索(meso),“中間”,和不達莫斯(potamos),“河流”〕他們剛剛發現了一個天堂。那就是美索不達米亞。一塊新月沃土(Croissant fertile)。再也不必到處奔走來尋找食物了。現在*好還是種地,因為什么都能長出來。*好還是飼養動物,而不是精疲力竭地到處追蹤它們。 從今以后,我們不再索取,而是生產。 我們很久以后才明白,這種生產也是索取。但我們暫且一步一步來。 游牧民族成了定居民族,并很快就集合在了一起。村莊誕生了,然后變成**批城市。 很久以前,有一些野獸…… 在公元前9000—前7000年,新月沃土上的居民們開始馴化這些野獸。 將野山羊變成山羊。 將巖羊變成綿羊。 將原牛變成家牛。 將野豬變成家豬。 此時的狗早已完全告別了蠻荒。 驢子稍后也被馴化,之后則輪到了馬。*后一位是貓,它是*倔強的,一直不肯被收編。就是到現在,它打著呼嚕的可愛樣子還狡猾地掩蓋了它仍是貓科動物的事實。 沒有人比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把這段歷史講得更好了: 是的,我*親愛的姑娘,事情說來就來。還是在我們的畜生朋友們還是野獸的時代…… 但事情仍在繼續發展。人口遷徙并不是今天才開始的。人類一旦能直立行走,便不會執著于同一個地方。他們一會兒要逃避殘忍的新來者,一會兒要忍受饑餓的痛苦(有時候,連*肥沃的土地也未必能夠養活所有人),一會兒被好奇心和別處這個雙料魔鬼折磨。這(當然)很好。 再見,底格里斯河!謝謝你所做的一切,幼發拉底河! 越來越多的群落向西方,也就是歐洲中部遷徙。與他們一起遷徙的還有他們全新的農業和畜牧方法,以及從今以后成為家庭的一分子的家禽家畜。當地居民對他們的到來投以好奇的目光,尤其是對看起來很像他們的野豬的家豬。后者要更加溫順,幾乎達到了親人的地步,而且長得也更胖。我們可以想象,交易一定會發生。但把這些新近馴服的野獸放回森林是不可想象的:馴服它們可費了太多力氣。在巴爾干半島,新的亞種正在發展,且離它們的野蠻表親越來越遠。 感謝遺傳學,我們終能追隨動物的發展史。 根據我在里昂的動物考古學家朋友所搜集的信息,豬的馴化似乎是順著兩條道路進行的。 **條路一路向西,一直沒有離開多瑙河畔,然后又北上來到凱爾特人居住的地區。 第二條路緩緩沿著地中海沿岸而行。 于是,物種之間出現了差異,并漸漸得到改良。因為羅馬征服者讓整個歐洲都享受到了越來越高效的畜牧技術。在物競天擇的作用之下,動物們的個頭越來越大,肉質也越來越肥美。比如高盧地區就擁有不計其數的豬群,任何人都會贊嘆其貪吃:僅僅一個高盧地區的豬就能吃盡城市里所有的垃圾,讓城市適于居住。
與豬同游生靈世界:全球化簡史 作者簡介
[法]艾瑞克·歐森納(Erik Orsenna) 生于 1947 年,法國知名作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共著有四十多部隨筆、雜文、小說,其作品《生活,就像在洛桑》(La Vie comme à Lausanne)獲1977年羅杰??尼米埃文學獎,《殖民展覽》(L’Exposition coloniale)獲1988年龔古爾文學獎。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