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中國少年司法總第48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934346
- 條形碼:9787510934346 ; 978-7-5109-343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少年司法總第48輯 內容簡介
《中國少年司法》叢書設置了有關少年司法工作的政策與精神、法官論壇、改革與探索、理論與實務研究、典型案例、裁判文書以及規范性文件等欄目。叢書的出版,旨在切實加強對少年司法工作相關問題的研究、加強對全國少年法庭工作的指導、強化相關方面的調查研究和理論探討。叢書對各級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工作、相關政法部門少年司法執法工作和有關社會組織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中國少年司法總第48輯 目錄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把新時代少年法庭工作
提高到新水平
——在北京法院加強新時代少年法庭工作部署會上的講話
認真貫徹落實未成年人“兩法”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在*高人民法院“六一”公眾開放日上的講話
【理論研究】
未成年人網絡沉迷治理研究
如何有效應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特別審判程序實施問題實證研究
【改革探索】
未成年人司法法的中國方案及其未來
打造新時代少年法庭新模式
少年法庭審判應做好“庭外功夫
【規范性文件】
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關于印發《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加強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的通知(2021年6月6日)
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2021年6月1日)
【“六一”地方法院典型案例發布】
天津法院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典型案例
江蘇法院少年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福建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湖南法院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典型案例
重慶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四川法院未成年人審判工作典型案例
陜西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域外考察與借鑒】
域外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特點
中國少年司法總第48輯 節選
(二)行動層面對于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我國相關職能部門重視程度較高,經過幾年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切實有效的經驗,對家庭、學校、平臺、個人及相關部門都提出了責任要求和行動指南。 1.政府部門積極履行監督職責,要求涉及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互聯網平臺提出規范舉措 實行游戲持證上線的制度。新游戲上線必須要有主管部門發放的版號,否則屬于非法;要求游戲平臺落實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制度;推動直播和短視頻平臺開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時段時長;完善實名實人驗證;完善功能限制、時長限定、內容審核、算法推薦等運行機制;推行公益性未成年人上網監護軟件;開展預防網絡沉迷等專題教育活動,引導家長加強對孩子網絡行為監管,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網絡沉迷和不當消費行為。2.政府部門通過專項行動集中治理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以緩解未成年人網絡沉迷態勢,推動建立健全長效保護機制 2020年8月19日,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從而開啟專項治理行動。其工作目標是整治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不良網絡社交行為、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網絡游戲等問題。可以說,這次專項行動是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行為、沉迷的內容進行的一次全面治理。由于該項治理行動還未結束,實際效果尚無法公布。3.政府部門通過限制游戲版號發放來控制游戲總量,客觀上起到了向平臺施壓,壓實責任,使平臺重視未成年人防沉迷治理的效果 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重災區是游戲沉迷。由于游戲行業入門門檻和成本相對較低,造成的從業人員素質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上存在大量粗制濫造的游戲、涉黃涉賭的游戲,以及大量的二次元、亞文化的侵蝕,對未成年人造成嚴重損害。2018年3月,游戲行業主管部門發布了《游戲申報審批重要事項通知》,所有游戲版號的發放全面暫停,且并未通知暫停期限。此后游戲版號審批一直處于暫停狀態。這意味著游戲沒有了“營業執照”,新游戲無法上線帶來利潤。自2018年3月游戲審批版號暫停,到2018年12月19日恢復審批,國內游戲行業陷入一場持續8個月的“版號焦慮”,給國內游戲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過審游戲數量大減,與前兩年相比,2019年獲得版號的游戲數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第二,獲批游戲品類發生變化,*顯著的變化是棋牌類游戲基本銷聲匿跡,其他的類型比如休閑益智、消除類、模擬經營等類型其實還有所增長。而棋牌類游戲一向被行業內人士視為蘊含賭博、洗錢風險的游戲種類。第三,版號收緊迫使游戲公司競爭加劇,促進游戲公司提質減量,強調創新,不少上市游戲公司開始將游戲精品化作為公司重要戰略。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八部門關于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國家新聞出版署要對網絡游戲總量加以調控,控制新增網絡游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第四,推動互聯網平臺自律,從消極履職到積極主動采取措施預防未成年入網絡沉迷。由于社會的壓力和政府監管嚴厲,不少互聯網平臺采取措施應對監管。一是研發并上線預防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游戲產業方面,以騰訊為例。自2017年騰訊公司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建議準入確認,開啟“兒童鎖”模式,13周歲以下的未成年新用戶在首次登錄游戲之前將被強制要求進行“兒童鎖”登記認證,并嘗試將某些游戲設置16周歲的年齡限制。推出健康系統,對未成年人游戲賬號執行嚴格的游戲時長限制規則。推出成長守護平臺,協助家長對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戲行為進行引導。短視頻平臺方面,以抖音為例。專門成立青少年網絡健康成長研究中心,面向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開發了青少年模式。加強對用戶的主動提醒,用戶每日首次登錄時,可根據彈窗提示開啟青少年模式,瀏覽由抖音青少年團隊所精選的短視頻內容。二是加強內容審核。抖音成立未成年人保護計劃專項小組,通過技術手段、產品策略、內容優化和行業自律機制,防止未成年人過度沉迷網絡,建設良好的內容生態。抖音推出“向日葵”計劃,重視內容安全,加強推薦知識科普類、傳統文化類視頻,鼓勵更多適合未成年人的優質內容。組建未成年人專項審核團隊,設置未成年人安全相關的專項舉報人口,頂格懲罰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行為。“快手”目前成立了300余人的未成年人內容專項審核團隊,建立了單獨的未成年人審核標準及應急機制,實行24小時輪班制,對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的內容進行嚴格過濾。隨著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危害性認識的深入,不少平臺也認識到開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是平臺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開始積極主動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入網絡沉迷。第五,社會力量加入,多方研究防沉迷方案。隨著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日益嚴重,全社會予以高度關注。如2017年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互聯網公司在京發布《兒童青少年網絡健康使用指導手冊》,旨在網絡成癮相關研究及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止網絡過度使用的“四大原則”:有限使用、選擇使用、公開使用和工具性使用。作為指導青少年健康上網的準則,通過引導兒童青少年深入思考分析網絡使用的利與弊,幫助其從小樹立正確的網絡使用觀念。結合時間管理、情緒調節、積極應對壓力及同伴不良影響等具體操作方法,為兒童、家長、學校提供三位一體的立體化網絡健康使用解決方案。第六,公、檢、法、司嚴厲打擊涉及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犯罪行為,形成強大威懾力。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是社交沉迷。司法機關在必要時對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網絡社交中出現的侮辱謾罵、人身攻擊、惡意舉報等網絡欺凌和暴力行為,以及敲詐勒索、非法獲取個人隱私等違法活動予以查處。除政府部門重點整治和清理網站平臺少兒、動畫、動漫等頻道涉低俗色情、校園霸凌、拜金主義、封建迷信等導向不良內容之外,司法機關在必要時介入嚴格處置直播、短視頻網站平臺存在的色情、暴力、恐怖等低俗不良信息,嚴厲打擊即時通信工具群圈、社交平臺誘導未成年人自殘自殺和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信息和行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