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哲學史 德國古典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42617
- 條形碼:9787214242617 ; 978-7-214-24261-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哲學史 德國古典哲學 本書特色
書中介紹了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著名的德國古典哲學家的生平及其著作
西方哲學史 德國古典哲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葉秀山、王樹人總主編的《西方哲學史》(學術版)之分卷,全書分六篇,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從德國啟蒙運動、德國文學對哲學的影響、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等三方面介紹了德國古典哲學產生的思想文化背景;2.介紹了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著名的德國古典哲學家的生平及其著作,由此總結出德國古典哲學的特征;3.通過對黑格爾學派、費爾巴哈以及馬克思恩格斯論德國古典哲學,介紹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西方哲學史 德國古典哲學 目錄
緒 論
一 德國古典哲學的界定
二 德國古典哲學產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三 德國古典哲學的特征及代表人物四 德國古典哲學研究在中國
**篇 德國古典哲學產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章 德國啟蒙運動
**節 德國啟蒙運動
第二節 德國啟蒙時代的哲學
第三節 德國啟蒙運動的理論焦點
第四節 德國啟蒙運動的自我理解
第五節 虔敬派運動
第六節 通俗哲學
第二章 與文學并肩而行
**節 狂飆突進運動:赫爾德
第二節 從狂飆突進運動到古典文學:席勒
第三節 德國文學的旗幟:歌德
第四節 浪漫派運動:施萊格爾兄弟
第三章 自然科學迅速發展
**節 “ 科學”的理念
第二節 自然哲學作為自然科學發展的一種特殊形態
第三節 自然科學成就概觀:天文學、數學、化學、生物學
第四章 學院哲學與學術自由
**節 哲學在大學的地位
第二節 哲學課程的內容與形式
第三節 哲學與學術自由
第二篇 康 德
**章 生平與著作
第二章 《 純粹理性批判》
**節 分析判斷與綜合判斷
第二節 先驗感性論
第三節 先驗知性論第四節 先驗理性論
第三章 《 實踐理性批判》
**節 《 實踐理性批判》在康德哲學中的位置
第二節 實踐理性與自由的實在性
第三節 純粹實踐理性基本法則
第四節 純粹實踐理性對象
第五節 純粹實踐理性的動力
第四章《判斷力批判》
**節《 判斷力批判》的緣起
第二節 反思判斷力的提出
第三節 審美判斷力批判
第四節 目的論判斷力批判
第五章 政治哲學
**節 為知識奠基與為自由辯護
第二節 自由與權利
第三節 一種*好的政體:共和制
第四節 一個哲學的千年王國:永久和平
第三篇 費希特
**章 生平與著作
第二章 知識學及其演變
**節 知識學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知識學的轉向
第三章 呼喚自由的社會政治學說
**節 索回思想自由與捍衛法國革命
第二節“ 自然法權”和“ 鎖閉的商業國”
第四章 道德宗教與人性尊嚴
**節 先驗哲學與宗教
第二節 道德理想與上帝概念
第三節 超凡世界與極樂生活
第四篇 謝 林
**章 生平與著作
第二章 自然與精神
**節 絕對的自我與經驗的自我
第二節 第二節 生生不息的自然
第三節 自然的創造與級次
第四節 人與自然
第三章 《 先驗唯心論體系》
**節 基本原理
第二節 理論哲學體系
第三節 實踐哲學體系
第四節 目的論與藝術哲學第五節 評價
第三章 絕對與人類自由
**節 自由與體系
第二節 自由與上帝
第三節 自由與必然
第四章 宗教與神話
**節 真誠與浪漫
第二節 哲學與宗教
第三節 神話與啟示
第五篇 黑格爾
**章 生平、著作、講座及黑格爾研究
**節 生平
第二節 著作
第三節 講座
第四節 黑格爾哲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
第二章 早期思想:批判和改造宗教、注重實踐哲學
**節 客觀宗教、主觀宗教、民眾宗教
第二節“ 理性的神話學”
第三節“ 愛”“ 生命”“ 歷史命運”
第四節“ 我一向對政治有一種偏愛”
第五節“ 絕對的對立是有效的”
第三章 耶拿時期:對當代哲學的批評和嘗試創建體系
**節 考察哲學現狀、重新定位哲學
第二節 重新定位哲學與宗教的關系
第三節 創建一個科學的哲學體系
第三章《精神現象學》
**節 寫作過程和全書結構
第二節 “ 精神”和“ 現象學”的概念
第三節 內容概述與評論
第四節 效果史
第五章 《哲學科學百科全書》及邏輯學
**節 體系的前奏:《 邏輯科學》
第二節 辯證法的確立
第三節 哲學的基本性質
第四節 邏輯學
第六章 自然哲學
**節 自然哲學的必要性及其與物理學的關系
第二節 何為自然?
第三節 自然哲學及其所涉及的自然科學問題
第四節 自然哲學的命運
第七章 精神哲學
**節 主觀精神
第二節 客觀精神
第三節 絕對精神
第四節 論自由
第六篇 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章 黑格爾學派
**節 老年黑格爾派
第二節 青年黑格爾派
第三節 關于宗教問題的爭論
第四節 關于政治問題的爭論
第二章 費爾巴哈
**節 生平、著作和影響
第二節 《 黑格爾哲學批判》
第三節 《基督教的本質》
第四節 《 未來哲學原理》
第三章 馬克思恩格斯論德國古典哲學
**節 青年馬克思的成長歷程
第二節 《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第三節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第四節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西方哲學史 德國古典哲學 節選
德國古典哲學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狄爾泰在回顧哲學發展史時曾經精辟地指出,每一個哲學時代,都有一個貫穿于其中的概念,18世紀的哲學概念是“理性”,19世紀是“精神”,20世紀是“生命”。應該說,理性和精神充分體現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特征。 馬克斯(W.Marx)在回顧德國古典哲學歷史時指出:它有兩個鮮明特征,一是體系性,二是實踐性。體系性要求哲學首先應該是科學,科學的體現就在于它必須有一條統一的*高原則,有一個包羅萬象的體系。實踐性表明哲學應該關注時代、社會和人生的諸種問題。 德國古典哲學家們的成就集中在理論和實踐兩個領域。在理論上,他們探討形而上學、認識論、邏輯、意識、自我、主體與客體的同一、自然與精神的一致性等多種問題,其深刻性是以往哲學無法與之相比的。在實踐上,他們代表新興市民階層的利益,反對封建專制,期待民族的統一,提倡自由平等、人的道德教育和全面發展,把人的精神需求和能力表達得淋漓盡致,成為當時進步的意識形態。 康德是銜接啟蒙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的關鍵人物。他的前批判哲學和啟蒙哲學思潮有很大的相似性,主旨是對以萊布尼茨和沃爾夫為代表的唯理性哲學進行批判,以“破”為主。在批判唯理論舊傳統、接受經驗論新觀念的過程中,他終于從“舊形而上學的噩夢”中驚醒,逐步創立了批判先驗哲學,拉開了德國古典哲學發展的序幕。《純粹理性批判》對人的認識能力的研究,對感性、知性、理性三個認識階段的劃分,對超驗世界的限制,在哲學史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實踐理性批判》極大地宣揚意志自由。《判斷力批判》不僅研究美學這個新生領域的種種問題, 更重要的是想從“判斷力”中為人的情感能力尋求一種先天的原則,以便使人的知、情、意都能具有先驗哲學的基礎,從而完成對整個人性作哲學研究的具有先驗性質的“人類學”。晚期的康德宣傳人類永久和平和做世界公民的思想,這與當今世界的全球化發展趨勢在某種程度上是合拍的。他推崇理性、自由等觀念,以“人”作為哲學的出發點和根本,更是奠定了現代思想的基礎。 費希特是康德批判哲學的直接繼承人。他的知識學和倫理學把康德思想發揮到極致。他創造了以“自我”為核心的、充滿辯證法思想的知識論體系,他提出的知識學三條原理,使人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得到極大提升。 在政治上,費希特是法國大革命的擁護者,猛烈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反動教會,堅決捍衛新興資產階級的自由和人權理念,向統治者索要思想自由。他還身體力行地為德意志民族的解放和復興而斗爭。 謝林在德國古典哲學里的位置比較特殊。他在自然哲學、同一哲學、美學、宗教哲學和神話哲學方面都有獨到的研究,其成果為世人矚目。他是從費希特哲學出發的,在早期提倡同一哲學,認為自然和精神都是對“絕對”的說明。他的自然哲學是古典哲學的一顆明珠,充分體現 了天才的獨創性。他與浪漫派的交往和唱和,也是德國文化史上的輝煌一頁。謝林早期的思想毫無疑問應該歸屬古典哲學范圍,但是他在沉寂三十多年后再寫的一些晚期作品,尤其是一些講課,關注神話和宗教中的啟示問題,則很難歸屬此列,倒是與神秘主義、歷史主義、存在主義等當代哲學有相通之處。謝林晚期的保皇和保守政治立場,曾受到黑格爾學派、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猛烈批判,直至盧卡奇,對晚年的謝林仍大加討伐。今天人們則很少提及這段歷史,謝林的政治態度在今天似乎已無足輕重,反而是他的神秘主義、推崇東方的思想傾向,更激起人們的興趣,因為在此可以找到古典哲學與現代哲學對話的渠道。 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初,他繼承啟蒙精神,想在實踐領域推進康德開創的哲學革命,并在美學、宗教中尋找統一性的原則。后來他開始重新給理論哲學定位,力圖按照時代精神,將日漸衰落的哲學改造成為一個科學的體系。他在創建哲學體系時,用邏輯學改造 形而上學,并吸收當時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新成果,建構了一個既有邏輯環節的發展又體現了現實性諸要素的龐大體系。這是哲學史上*大也是*后一個理論體系。黑格爾非常重視歷史的因素,歷史與邏輯的統一、理論性與現實性的統一是他所追求的目標。他擴大了傳統哲學的范圍,把哲學的筆觸延伸到宗教、美學、歷史、哲學史等領域,他在這些領域的講座是了解他那個時代思想文化狀況的*好文獻。他強調人的自由,注重人的倫理性,希望建立一個法制和民主的社會。他的學生圍繞他形成了黑格爾學派,使他的哲學得到廣泛傳播。 黑格爾哲學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高峰,但同時也意味著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黑格爾去世后,德國處在1848年大革命的前夜,在變化了的社會局勢下,黑格爾的一部分學生還想發展他的學說,有些人確實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另一部分學生,如大衛·施特勞斯、布魯諾·鮑威爾、費 爾巴哈等人,不愿再在老師的舊軌道上行進,他們要批判宗教的神圣性和虛偽性,批判哲學中的“絕對之物”。青年黑格爾派的宗教批判基本上使黑格爾哲學走向沒落。費爾巴哈開創了哲學發展的一個新方向,在德國恢復了唯物主義的地位。馬克思恩格斯沒有停留在理論批判的層面上,對他們來說,實踐的重要性超過對理論的興趣,他們志在改造現實。 馬克思接受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立場,并認真地研究了黑格爾的法哲學和精神現象學,在批判性地改造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
西方哲學史 德國古典哲學 作者簡介
張慎(1954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78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1987年獲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哲學所西方哲學研究室主任。現退休。主要研究方向為德國近現代哲學和文化,尤其注重對德國古典哲學的文本解讀,對黑格爾哲學有獨到研究,對解釋學和現象學也有涉獵。主要代表作有:《黑格爾傳》,《黑格爾建立哲學體系的過程》(德文版),《西方哲學史》第六卷(主編)。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