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文本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13966
- 條形碼:9787522513966 ; 978-7-5225-139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文本解讀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文本解讀的根本路徑,對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進行解讀,以期在時間坐標的維度上,真實再現馬克思自身思想成長發展的歷程。本書的核心思想是:以文本解讀為根本,立足于對馬克思主義本身精神的理解,試圖打破并掙脫前蘇東教科書的意識形態框架和體系,對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有代表性的重要文本進行解讀,以期獲得對這一時期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完整把握和科學認識。
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文本解讀 目錄
一、“自我意識”哲學維度的凸顯:以主觀形式解讀希臘哲學的重要性
二、“感性直觀”之于經驗實證的優越:主體自我心靈自由的獲得
三、“原子”個別性特征的顯現:“偶然性”對“必然性”的打破
四、主體建構邏輯的不足:歷史唯物主義的缺席及其理論后果
第二章 一般唯物主義理論的初步建構:《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及其“導言”的深層解讀
一、“苦惱的疑問”與閱讀費爾巴哈:對黑格爾唯心主義方法論批判的理論基礎
二、對黑格爾思辨思維的批判:法權唯物主義思想的集中表現
三、“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本學唯物主義理論的初步建構
四、一般唯物主義理論建構后需要深入推進的問題
第三章 人本主義異化史觀的邏輯建構:《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深層解讀
一、有利有弊:從國民經濟學出發來思考私有財產的雙重邏輯后果
二、異化勞動:以經濟學概念來注釋人本主義思路的現實指向
三、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人與物(私有財產)的關系異化的實質
四、人本主義異化史觀的形成:從人性的角度完成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
第四章 從勞動異化到社會關系的異化:《穆勒評注》的文本解讀
一、勞動異化依然是《穆勒評注》的核心話語
二、對貨幣的本質問題的探究
三、交往異化的根本問題在于私有制的出現
四、從勞動異化走向社會關系的異化
……
第五章 一般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建構:《神圣家族》的文本解讀
第六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新視界的前夜:《評李斯特》的思想解讀
第七章 實踐、社會關系與革命:《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思想導讀
參考文獻
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文本解讀 節選
《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文本解讀》: 黑格爾認為,這正是家庭與市民社會的價值所在。此時黑格爾對市民社會也是抱著批判態度的,他努力借助國家和法來對市民社會進行批判。馬克思指責黑格爾把觀念的東西變成了主體的東西,顯然,馬克思在此抓住了黑格爾第三篇《國家章》將黑格爾批判了一番。殊不知,此時年輕的馬克思無法看到,黑格爾所言的“觀念”就是一種“國家精神”,現實生活中的那個經驗的、利己的國家黑格爾早就討論過了。因此,馬克思與黑格爾不是在一個層面上討論國家、市民社會與家庭等概念的。我們不能將唯心主義放在經驗/知識的層面上來認識,而必須放在智慧/哲學的層面上來解讀。缺少反思精神就會易于接受經驗性的東西,會停留于事物的表象而放棄追問事物的本質。黑格爾所講的國家不是外部意義或外在于公民之外的國家,毋寧說,它主要指向一種“國家精神”或“國家意志”。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生活的時代與黑格爾生活的時代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馬克思生活的時代,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統治著普魯士,對外稱霸歐洲,對內鎮壓新興工人運動。這個現實讓黑格爾看到,他所期待的那個國家理念,并沒有給德國帶來良好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開始關注新興的市民階層,認為他們更能代表德國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向。因此,當1843年年底馬克思到達巴黎之后,還攜帶著他的《論猶太人問題》的論文。在這篇論文里,青年馬克思非常清楚地寫道:“猶太教的世俗基礎是什么呢?實際需要,自私自利。猶太教的世俗基礎是什么呢?做生意。他們的世俗的神是什么呢?金錢。”青年馬克思此時已經看到,經濟力量的內在操縱正成為社會普遍化的主導,左右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準則。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猶太人的生活方式,正逐漸成為當代社會的普遍存在方式。那種小市民的金錢邏輯,也正成為可能統治一切的內在力量。國家、家庭、倫理、法律等上層建筑,都是這個經濟架構下的產物。顯然,此時青年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思想已經很明顯了,只不過,因為受制于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的概念的框架束縛,很多問題還沒有得到清晰的闡釋。也正因為此,黑格爾的思辨體系總是成為青年馬克思不斷批判的對象! 〉诙,社會歷史的發展導致了國家政治社會與市民社會的分離。如上所述,青年馬克思此刻正是狂熱的費爾巴哈分子,因此,他經常會用費爾巴哈批評黑格爾的方式來批評黑格爾。我們知道,在黑格爾那里,曾經在中世紀時處于同一地位的市民社會與國家政治生活卻在現代國家產生了分離,而且,市民社會與國家政治生活還在客觀上形成了對立。馬克思首先肯定了黑格爾關于市民社會與國家政治生活之間的矛盾的觀點,但是對他找不到正確的解決矛盾的方法很是不滿。因為黑格爾將自由意志的國家理念的實現過程視為解決這一矛盾的主要途徑。然而在馬克思看來,在客觀的現實關系中,市民社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矛盾是思辨唯物主義哲學無法解決的;從根本上看,一定是社會歷史的發展導致了二者的分離。馬克思認為,中世紀的社會等級其實就是政治等級,然而自從法國大革命爆發后,市民社會與政治生活逐漸開始分離開來,曾經固定的客觀共同體逐步發展為一個個流動的個體的集團;在現實的市民社會中,社會成員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不平等關系,然而在國家政治生活層面又呈現出作為國家的組成成員以及作為“人”的平等的特性。以馬克思的觀點看,在這種情況下,黑格爾堅持將自由理念的國家的實現作為解決二者分離問題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因為黑格爾的觀點是非歷史的思辨觀,它脫離了現實的客觀關系而倒向了唯心主義。于是,青年馬克思用一種犀利的語氣對德國思想現狀進行了批判,認為不能圍繞著宗教批判進行,而應該將哲學關注的眼光從關注宗教轉向關注人本身:“宗教批判摘取了裝飾在鎖鏈上的那些虛幻的花朵,但是不是要人依舊帶上這些沒有任何樂趣任何慰藉的鎖鏈,而是要人扔掉它們,伸手摘取真實的花朵。宗教批判使人擺脫了幻想,使人能夠作為擺脫了幻想、具有理性的人來思想,來行動,來建立自己的現實性;使他能夠圍繞著自身和自己現實的太陽旋轉。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陽,當人還沒有開始圍繞著自身旋轉以前,它總是圍繞著人而旋轉!狈艞墝ψ诮痰呐卸D向關注德國人的生存狀態,才是哲學的崇高使命。并且,在此時青年馬克思的心里,發生在德國的革命與以往的革命有很大的不同,絕不僅僅是“頭腦中的革命”,而是一場“給敵人以打擊”的肉身的革命!
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文本解讀 作者簡介
程廣麗,女,河南唐河人,河海大學法學博士,南京大學哲學博士后,現為貴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國外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學術研究》《武漢大學學報》《江海學刊》《江蘇社會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學習與探索》《理論探討》《理論探索》《福建論壇》《貴州社會科學》《北方論叢》《新視野》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七十余篇,其中部分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人大復印資料和“學習強國”平臺全文轉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