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體渾和與文體演進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2710754
- 條形碼:9787522710754 ; 978-7-5227-107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體渾和與文體演進 內(nèi)容簡介
中國古代文體學已趨繁榮,但是關(guān)于中國古代文體的發(fā)展演變情況的研究尚較薄弱。文體發(fā)展演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研究角度也有多種。概要說,不外乎內(nèi)因論和外因論二途。 《文體渾和與文體演進》屬于前者。其主要內(nèi)容有:(1)吸收學界文體內(nèi)涵論研究成果,界定“文體”內(nèi)涵。(2)分析文體發(fā)展演變論研究存在的問題,著重探討中國古代文體之相關(guān)研究比較薄弱的原因,以圖糾補。(3)提出并論證單純文體、復合文體與大成文體等概念,尤其探討了大成文體的內(nèi)涵及文體學意義,并由此宏觀地勾勒了文體發(fā)展演變之輪廓。(4)首次探討了中國古代文體融合的方式、文體劇變的促發(fā)因素等問題,并對“以文為詩”“以詩為文”等作出新的闡述。
文體渾和與文體演進 目錄
**章 中國古代文體學基本概念解析
**節(jié) 什么是文體
第二節(jié) 什么是文體學,中國古代文體學包含哪些內(nèi)容
第三節(jié) 什么是文體學批評
第二章 文體渾和與文體演進(上)
**節(jié) 文體發(fā)展演變論研究的自律論和他律論
第二節(jié) 文體發(fā)展演變研究的三個角度與兩大路徑
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文體發(fā)展演變及其規(guī)律研究長期嚴重滯后的原因
第三章 文體渾和與文體演進(下)
**節(jié) 文體演進的起點:單純文體
第二節(jié) 文體渾和論
第三節(jié) 文體演進的節(jié)點:大成文體
第四節(jié) 論中國古代文體融合的方式
第五節(jié) 論“以文為詩”的四種型態(tài)
第六節(jié) “以詩為文”解析
第四章 中國古代文體學散論
**節(jié) 論尾興
第二節(jié) 文學素人的神吹海侃
第三節(jié) 論魏晉六朝時的“單篇意識”與文體自覺
第四節(jié) 論杜甫文體寫作的“集成性”
第五節(jié) 論中國古代的“跨文體寫作”
第五章 中國古代文體學新思考
**節(jié) 中國古代知類文化與文體學
第二節(jié) 文學自覺與文體自覺
第三節(jié) 論篇幅之于文體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文體渾和與文體演進 節(jié)選
《文體渾和與文體演進》: 當然,戲劇文體與詩歌、文章和小說等有很大不同。戲劇較特殊。因此,愚以為,戲劇文體的自覺標準,也應靈活些。這主要是因為戲劇屬于通俗文藝,其受眾主體乃是無學無文的茫茫大眾。這些茫茫大眾是不會寫劇論或曲話的。但是,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他們的評價雖然大都是非文本狀態(tài),屬典型的非典型性文論,但是,這些無聲的評論卻極其重要,民間或?qū)I(yè)的戲劇家們都會特別地看重群眾的“口碑”。毫無疑問,它是戲劇的生命線和全部價值所基。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沒有戲劇評論,也無礙于戲劇的自覺。實際上,只要演出繁榮,愛看者眾,就可以斷言戲劇已經(jīng)自覺了。所以說元代是戲劇的自覺期。因為只有元代戲劇才稱得上“繁榮”二字。所以王國維才說,中國的“真戲劇”始于有元。或許,成熟的戲劇并非起于元代——中國戲劇的形成期或成熟期尚有爭議。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說,王氏所說的“真”實際是“好”或“優(yōu)秀”的意思,所以,王國維實際是說元代戲劇達到*佳,而并非說中國戲劇形成于元代,但是,某種文體的自覺,應當與其優(yōu)秀之作或*佳之作的出現(xiàn)為標志之一,所以,我們把元代定為戲劇的自覺期。 還有一點,也支持元代戲劇自覺說,即劇本的出現(xiàn)和成熟。有沒有劇本是不是戲劇形成或成熟的標準(之一)呢?于此,學界尚有一些爭議。但是,當我們討論戲劇的自覺問題時,這一條是必須考慮的。很難想象,已經(jīng)步入自覺的戲劇文體卻可以沒有或經(jīng)常沒有劇本。從某種意義上說,戲劇的自覺,就是“劇本”的自覺。所謂劇本的自覺,也就是劇本已經(jīng)區(qū)分于一般的敘事文學的文本,也區(qū)別于一般的說唱文學的文本,與它體劃清了界域,有了自己的范型或日體制特色。這個區(qū)別,也就是王國維所說的由“敘述體”轉(zhuǎn)變?yōu)椤按泽w”。而且,這種代言體的劇本必須是獨立的、定型的、成熟的。而元劇劇本無論結(jié)構(gòu)、唱腔、角色等都已經(jīng)高度規(guī)范、定型和成熟。另,“自覺的劇本”也意味著不僅搬演效果好,同時也往往是可以“悅”讀的。史實亦然。元代的戲劇不僅舞臺效果好(一些優(yōu)秀劇目至今仍盛演不衰),而且其劇本本身也往往頗具可讀性。后一點元劇本也完全做到了。比如我們讀元人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等劇本,書寫簡利生動,故事驚心動魄,達到了王國偉所說的“不隔”的境界,猶如讀現(xiàn)代驚險小說一樣刺激,讀者能獲得極大的審美滿足。元劇佳作疊現(xiàn),當時熱鬧,后世影響亦廣大深遠。另外,元劇還有流派,有豪放派、輕俊派、鍛煉派、本色派、文采派、典雅派等。這些都足以證明:中國戲劇之體元代已經(jīng)自覺了。 以上筆者粗淺論述了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大文體的自覺期。這些說法當然不是定論,誠愿拋磚引玉,并期待識者指正。中國古代文體種類極繁,遠非上述之四體。這也是中國文學的特色。所以,中國文體自覺的話題,到這里只能說剛開了一個“小頭”。 (五)關(guān)于賦、駢文、律詩、詞、白話小說等文體的自覺期 中國文體分類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難問題,傳統(tǒng)的劃分自然并不都科學或都很科學,那么,傳統(tǒng)文體是否須要再作劃分?再作劃分的話,應該怎么劃分?依什么標準為*佳呢?這些也都存在再議的空間,從科學性、清晰性角度來說,這些再議也非常有必要。再議、再定以后,再分體、分批、分層次地對諸體之自覺期、獨立期逐一予以研討和確認,這樣研究當然是*理想的學術(shù)狀態(tài)了。但是,中國古代“文體”確實成“問題”,學界有爭議總是在所難免,短期內(nèi)也不可能統(tǒng)一認識或達成共識。所以,下面,筆者就暫時按照傳統(tǒng)的文體分類成說,把以上四大主要文體之外的一些“次主要”文體的自覺與獨立情況做初步的考察。這些次主要文體主要有:賦、駢文、律詩、詞、白話小說等。 ……
文體渾和與文體演進 作者簡介
王章才(1967-),筆名王澍,漢族,河南泌陽人,文學博士,教授,原任教于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現(xiàn)任教于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文化傳播學院。主要研究中國文體學、文論、文學及文化。先后出版著作4部、參編1部,在《光明日報》(理論版)、《思想戰(zhàn)線》、《學術(shù)界》、《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報刊發(fā)表論文50多篇;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廳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項;獲得省部級等各級獎勵6項。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山海經(jīng)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