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新形勢下區域合作理論與東亞區域合作實現路徑探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4339
- 條形碼:9787522814339 ; 978-7-5228-143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形勢下區域合作理論與東亞區域合作實現路徑探討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三編,**編為“理論邏輯”,主要選取新區域主義、區域一體化、英國學派的國際社會理論與安全領域的區域合作理論;第二編為“歷史邏輯”,基于歷史邏輯解析借鑒區域合作相關經典實例,并對它們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區域合作的成功經驗與現實不足,研判區域合作的觸發機制;第三編為“實踐路徑”,立足實踐邏輯探討當前和今后東亞區域合作實現路徑,并從中國角度對東亞安全共同體的目標、建構原則、機制、功能、推動路徑等進行設計分析。
新形勢下區域合作理論與東亞區域合作實現路徑探討 目錄
**章 區域合作的內涵與重要意義
**節 新形勢下區域合作的發展
(一)新形勢下區域合作與可持續發展
(二)區域合作的影響要素
第二節 區域合作的模式
(一)歐盟區域合作分析
(二)中國的區域發展與區域政策
(三)中歐區域政策對話
第三節 新形勢下推進區域合作的重要意義
(一)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的威脅促使全球衛生領域合作應對
(二)全球難民危機需要區域合作來尋求解決
(三)全球生態危機需要區域合作來全面應對
第二章 有關區域合作理論的評述
**節 新區域主義理論
(一)新區域主義的概念
(二)新區域主義的評述
第二節 區域一體化理論
(一)區域一體化理論的主要爭論
(二)區域一體化的法律釋義
第三節 英國學派的國際社會理論
(一)國際體系與國際社會的爭論
(二)國際社會的現實形式
第四節 有關安全的區域合作理論
(一)關于安全的不同認知
(二)建構主義與安全共同體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
第三章 新形勢下區域合作的發展趨勢
**節 新形勢下的全球化發展趨勢
(一)全球化的原因分析
(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
第二節 區域合作與全球治理
(一)區域治理與全球治理
(二)新興區域一體化的發展
(三)區域經濟外交與安全
第三節 區域主義與世界秩序
(一)區域主義可能影響未來世界秩序的方式
(二)歐洲主導下的區域秩序
(三)美國主導下的區域秩序
第二編 歷史邏輯:相關實例分析
第四章 碩果累累的實例:東盟
**節 東盟的發展歷程與成就
(一)東盟建立的初衷
(二)東盟的曲折發展
(三)東盟取得的成就
第二節 中國-東盟區域合作的新進展
(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安全挑戰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策溝通方面面臨的挑戰
(三)“一帶一路”倡議區域文化認同面臨的挑戰
第三編 實踐邏輯:東亞區域合作與安全共同體實現路徑探討
第七章 東亞區域合作的環境審視
**節 東亞區域合作的新態勢
(一)東亞區域合作的新發展
(二)中國在東亞發展的新方向
第二節 東亞安全秩序的中國考量
(一)東亞安全秩序的歷史反思
(二)東亞安全困境問題的研究
(三)相關區域安全共同體建設的研究
第三節 中國東亞安全戰略新思維
(一)從零和博弈到共同安全
(二)從軍事安全到綜合安全
(三)從武力對抗到合作安全
(四)從短期安全到可持續安全
第八章 東亞安全共同體中國構想的目標
**節 形態目標:東亞多元型安全共同體
(一)東亞多元型安全共同體的概念
(二)東亞多元型安全共同體的特征
(三)東亞多元型安全共同體對傳統安全共同體的超越
第二節 理念目標:東亞安全共同體建構原則設想
(一)開放包容的認同原則
(二)互利共贏的合作原則
(三)合作安全的共享原則
第三節 結構目標:東亞安全共同體機制設想
(一)東亞安全共同體機制的包容性
(二)東亞安全共同體機制的多樣性
(三)東亞安全共同體機制的互惠性
第四節 功能目標:東亞安全共同體功能設想
(一)東亞經濟安全的保障功能
(二)東亞非傳統安全的保障功能
(三)東亞政治安全的保障功能
第九章 東亞安全共同體中國構想的路徑選擇
**節 中國+東盟安全核心機制的建構
(一)經濟合作促動政治安全合作
(二)以東盟為核心構建東亞安全架構
(三)以中國為動力推動“小馬拉大車
第二節 中國+東盟+X安全擴展模式的推進
(一)東亞安全合作機制的啟動:中國+東盟+蒙俄
(二)東亞安全合作機制的建設:中國+東盟+蒙俄+朝韓
(三)東亞安全合作機制的形成:中國+東盟+蒙俄+朝韓+日
第三節 中美在東亞安全共同體建構中的合作
(一)非傳統安全上的合作機制
(二)傳統安全上的協調機制
(三)東亞整體安全架構的治理機制
參考文獻
新形勢下區域合作理論與東亞區域合作實現路徑探討 節選
《新形勢下區域合作理論與東亞區域合作實現路徑探討》: 歐盟還將自己在解決沖突和發展鄰國關系方面的經驗應用于整個世界。美國當然也是如此。兩種不同的權力,強硬的和文明的,彼此面對。在歐洲奏效的做法*終可能會被證明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歐盟的差異并不表示歐洲與美國不同的民族心態,而是構成了雙方所持的對比鮮明的世界秩序原則。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共存,無論這種共存是否令人不安。美國國內現在仍有人呼吁回歸多邊主義:美國及其主要地區伙伴必須開始為美國主導下的區域秩序做好準備。這種轉變將使歐洲和美國走得更近,但它不會消除多區域主義模式和區域大國全球協調模式之間的差異。 世界一體化的當前階段向我們展示了兩個辯證的、相互制約、內在對立的過程:全球化和區域化。全球化是一種普遍現象,反映了各國在解決共同問題上日益增強的相互依附性,也反映了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的密切關系。參與者利用善意的可持續區域一體化系統發揮協調作用,這使不同的國家能夠在全球一級表現為一個統一的結構,以保護它們的共同利益。 對區域主義的研究是在尋找一個移動的目標,即使這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復雜的本體論問題。“區域”這個概念本身仍然極其模糊,只有在談論有關邊界的、政治控制的領土,以及在全球化和區域化的背景下,相關研究才有意義。回顧過去,無論出發點是聯邦制、功能主義還是新功能主義,其理念都是通過超越舊有的邏輯,找到制度化的永久國際合作形式來實現和平。*近的辯論更多是由國家邊界的侵蝕和如何在舊有的邏輯之外找到另一種秩序的緊迫問題引起的。新功能主義是三種具有理論野心的早期方法中的唯一一種在區域主義(或區域一體化這一更受歡迎的概念)出現之前就被摒棄了的。因此,在冷戰結束和全球化開始的背景下,應該看到對區域主義的新一波興趣。換句話說,現在的挑戰是,在沒有太多理論可供借鑒的情況下,將一個迅速出現的經驗現象理論化。 區域主義*初主要被解釋為一種貿易安排,但很快人們就清楚地看到,這種新趨勢超越了貿易,進入了貨幣政策、發展戰略、安全與環境保護領域,更不用說*重要的合作或提供區域公共產品的領域了。因此,區域合作成為除了政府外的許多行為者的舞臺,并且,由于區域合作日益增強的凝聚力(區域性)及其日益增強的行動能力(行為者),區域合作本身正成為一個重要的行為者,具有塑造世界秩序的潛力。因此,區域間主義現象必須得到進一步理論化。我們需要知道這是世界社會的一種普遍趨勢,還是只是歐盟世界觀的一種投射。 即使沒有一個完全區域化的世界(多區域主義),區域化進程也必定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未來的世界秩序產生影響。當前的全球主義意識形態主張一種特殊形式的全球化,即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然而,將全球化等同于新自由主義是一種簡單化。其他政治內容原則上應該是可能的,事實上,正在出現一場關于全球化政治內容的形態的斗爭。區域主義無疑會影響全球化的性質。例如,較強的區域將根據各自區域的政治趨勢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世界秩序的形式和內容,這些趨勢可能改變方向,從而改變構建世界秩序的先決條件。從理論的視角出發,區域主義、區域間主義以及*終的多區域主義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以歐盟和美國為代表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秩序模式之間斗爭的結果。由于這些差異,我們可以假設歐盟對世界秩序的看法與美國不同,歐盟的世界秩序模式也會不同。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了近年來*嚴重的全球經濟崩潰,這主要是因為疫情防控措施的措施(例如,隔離、待在家里和社會距離政策)導致經濟活動急劇停止。在這方面,國家間的協調是有效防控疫情和促進經濟復蘇的重要手段。疫情防控措施對各國和各區域造成兩類負面經濟影響。**,國內流動限制所產生的直接影響,這嚴重打擊了該國的許多部門的發展,不只包括醫院,娛樂業、銀行、股票市場和教育行業也不例外。 ……
新形勢下區域合作理論與東亞區域合作實現路徑探討 作者簡介
魏永艷,法學博士,畢業于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關系專業,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家戰略與安全問題研究,中國與東盟區域問題研究。編寫和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在研教育部課題1項,參與完成省級課題4項,參與完成市級課題多項。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