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40214
- 條形碼:9787513940214 ; 978-7-5139-402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本書特色
警惕潛在的危險,掌握應對的方法,讓孩子遠離傷害!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意外風險實在太多:交通事故、觸電、溺水、霸凌、被拐賣……也許每一項意外的發生概率極低,可這足以給孩子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父母不可能寸步不離地守護孩子,因此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很有必要。 父母愛孩子,就要讓孩子知道人世間有愛也有恨,有善也有惡,并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輸自我保護的意識,教會他們切實可行的應對危險的方法。只有這樣,當孩子獨自面對世界時,我們才能安心地放手。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故事、分析、總結,并*終做出解答的形式,溫和地教給孩子遠離傷害的常識,讓孩子在面對危險時能更好地借鑒與應對。書中不僅講解了基本的自救知識,還教授了意外發生時應如何及時處理并向身邊的人求助,以及如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等。相信在本書的指導下,孩子能警惕潛在的危險,快速掌握應對方法,學會自我保護。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目錄
Part 1 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001
孩子要有愛自己的能力 003
讓孩子學會尊重生命 008
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 013
讓孩子學會接納和取悅自己 018
讓孩子明白他不需要完美 023
內心強大的孩子更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029
Part 2 孩子要有危機意識 035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 037
發生意外時的應急處理 042
讓孩子掌握基本的自救知識 047
讓孩子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052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拒絕校園暴力 058
Part 3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063
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065
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070
培養孩子的勇氣與責任心 077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082
幫助孩子樹立積極正確的價值觀 087
Part 4 保護自己,從小事做起 093
注意自我信息的保護 095
上網、玩游戲要適度 101
堅持運動,強身健體 108
不攀比、不炫耀,低調做人 114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權利意識和觀念 120
Part 5 不得不談的性知識 127
正確看待性 129
做孩子的情感顧問 135
讓孩子把握好與異性交往的尺度 141
如何度過青春期? 147
如何面對社會上的各種誘惑? 154
Part 6 父母是孩子*堅實的后盾 161
人生*寶貴的是生命 163
做了錯事時不要對父母隱瞞 169
不管發生什么都要杜絕過激行為 175
理解父母,*愛你的人永遠是父母 181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節選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是什么意思?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君子不會立于搖搖欲墜的危墻之下。對這句話的深入理解就是我們要有安全意識,要審時度勢,防患于未然,不做違反道義和原則的事情。 在這個變化萬千的復雜社會中,從小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做到有備無患,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經常從網上或報紙上看到一些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意識而釀成可怕的悲劇。 缺少安全教育的孩子,不知道哪些行為是危險的。 有的孩子喜歡玩水,一到夏天就去河里游泳;有的孩子喜歡滑冰,看到河面上結了冰就要玩;有的孩子喜歡玩彈弓;有的孩子喜歡玩火;有的孩子隨便觸碰電器…… 孩子們如果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就很容易發生危險。缺少安全教育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傷害,在他們遇到危險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自救,只會手忙腳亂,而經常接受安全教育的孩子,在遇到危險時會冷靜地思考應該如何自救。 在公眾場所,沒有安全意識的孩子,可能會亂摸、亂碰違禁物品,這不僅給自己帶來麻煩,還會將別人置于危險之中。 孩子單純、善良,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但他們的生活經驗卻很少,因此危險常常與他們相伴。很多孩子可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識,比如,“紅燈停,綠燈行”“靠右行走”……但很多孩子對于煤氣中毒、火災、用電的安全知識知之甚少,對于地震、滑坡、泥石流、雷電等自然災害的知識甚至一無所知。所以,學習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識,增強安全意識,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至關重要的一課。 孩子的自救能力差是極其讓人擔憂的,我們經常從網絡上看到一些關于青少年煤氣中毒、食物中毒、燙傷、摔傷、發生交通事故等報道。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發生地震了怎么辦?煤氣泄漏了怎么辦?發生火災了怎么辦?小偷進家了怎么辦?如果我們留心一下孩子的反應,就會發現多數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 某個星期天,我正在家里安靜地看書,忽然聽到一聲巨響,我仔細尋找了一圈,并未發現異樣。這時我聽到了鄰居家的爭吵聲。 鄰居家的陽臺是一個玻璃房,陽臺頂全是鋼化玻璃做的,主要就是為了預防高空墜物。原來,那聲巨響是因為三樓的一塊瓷磚掉下來砸碎了玻璃,好在沒有人受傷。 三樓的鄰居家有一個13 歲的孩子,這天正是周末,他想要幫媽媽擦窗戶。他家防盜窗上鋪著兩塊瓷磚,孩子擦窗戶時不小心碰到了,一塊瓷磚就掉下來了。其實,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在操作中沒有考慮到安全隱患。 相比之下,孩子家長的責任更大,他們把危險物品放在防盜窗上本就不對,也沒有對孩子進行安全隱患的教育。所幸那塊瓷磚只是砸壞了一塊鋼化玻璃,倘若砸到人,后果不堪設想。 安全意識對于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不僅能讓他們少遇到危險,當危險來臨時,還可以讓他們自救甚至挽救別人。 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1. 經常對孩子進行安全意識教育。 我們可以通過安全教育片、安全教育活動、新聞報道等,讓孩子看到由于缺乏安全意識而導致不良后果的事例,讓孩子自己感悟安全意識的重要性。 生活中,我們可以收集一些安全事故講給孩子聽,讓孩子說出自己的體會。 2. 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隨機地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生活中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居家有水、電、燃氣;出行有交通安全、自然災害;校園有體育設施安全、校園欺凌;還有網絡安全;等等。 因此,我們家長要從日常生活開始,反復叮囑孩子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要遵守交規,不闖紅燈;要知道防火、防電的標志,知道安全用火、用電的知識;沒有家長的陪同,不能私自去游泳、滑冰;不隨便拿燙的東西,看到大人拿著燙的東西時要趕緊避開;不登梯爬高,走樓梯時不相互追逐;正確使用刀具等廚房用品;不隨便吃藥,不隨便吃不認識的食物…… 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形成趨利避害的意識,同時讓孩子理解,我們的限制是對他們的愛護。 3.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現在的孩子大多嬌生慣養,父母可以為了孩子在精神和物質方面傾其所有,但是過度的付出反而會害了孩子。 我們應該讓孩子學著獨自面對問題,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培養孩子自己上下學、自己買東西、自己做飯、獨自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的安全隱患時才能自如地應對。 4. 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 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也是一項重要的安全教育內容。 要讓孩子學會如何應對環境變化,知道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增減衣服,預防感冒;要讓孩子知道面對突發事件時如何應對,孩子可能還無法處理一些危險的事情,但一定要積極行動,爭取將傷害降到*低。比如,如果身體受傷了,應及時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盡快去處理傷口;在鬧市中走丟了,應該盡快地尋找可以幫助自己的人…… 總之,我們可以人為地設定一些情境,引導孩子想出自救的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應變能力。 5. 多為孩子提供鍛煉身體的機會。 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變了,很多時候,我們會沉迷于網絡和手機,喜歡“宅”,不愿意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其實,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喜歡跑跑跳跳的孩子,身體更健壯,不易生病,也不容易磕傷、碰傷;經常宅在家里的孩子,性格內向,愛生病,偶爾出去活動時也容易磕著、碰著。 那些愛出去鍛煉的孩子,遇到危險時,反應快,動作敏捷,能很好地進行自救;而那些不愛鍛煉的孩子,遇到危險時,反應慢,動作遲緩,就容易受傷。 可見,增強孩子的體能是提高孩子自救能力的重要方法。 看到媒體對安全事故的報道時,我們在惋惜之余,更要從中吸取教訓,不要等到事故發生之后再進行安全教育。事后補救固然重要,但事前預防更為重要。我們要以預防為主,常抓不懈,才能減少悲劇的發生。 青少年時期是孩子發生安全事故*多的時候,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好奇心比較重,接觸的人和事物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我們家長不可能寸步不離地陪著孩子,所以,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遠離危險,是極為重要的事情。 讓孩子掌握基本的自救知識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安全地成長,都愿意傾其所有為孩子構筑一個象牙塔。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防不勝防,沒有人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我們無法做到時時刻刻守候在孩子身邊,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學會基本的自救能力,比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更為重要。因為孩子的生命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沒有生命安全的保障,才是真正地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們要從現在開始,認真地教孩子一些不同場景的應對方法。當孩子遇到不同的危險時,他們可以保持冷靜,利用以前學過的自救知識實現自救。千萬不要嫌麻煩,也不要覺得沒必要。要知道,孩子的這些自救能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碎碎念”中慢慢養成的。 13 歲的小五坐電梯時,電梯忽然停止運行了。小五在短暫的驚慌之后,**時間按下了電梯內的緊急呼叫按鈕。她間斷性地按開門按鈕,每隔幾分鐘就大聲呼救一次。半小時后,小五成功脫險。 兩名救援人員聽完她的自救方法后,不由得向她豎起大拇指,更是對小五的父母贊不絕口,因為小五說這些方法都是她的爸爸媽媽平時教給她的。 由此可見,從生活點滴中給孩子灌輸自救的方法是多么重要。小五如果發現電梯故障之后,不是冷靜地尋求幫助,而是大聲哭鬧,強行撞門、扒門,那么可能會對她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孩子擁有基本的自救能力,也就相當于擁有了絕處逢生、化險為夷的能力。自救能力就像一把萬能鑰匙,可以在孩子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幫助孩子打開安全逃生的大門。 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熟記各種救援電話,讓孩子知道哪些人可以幫助自己,讓孩子有分辨善惡的能力。有時候,我們為了嚇唬孩子會說“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之類的話,這是極其不正確的。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一定不要開這種玩笑,以免混淆孩子的判斷力。 我家樓上的小雨在暑假的時候和媽媽一起去廈門旅游了。旅游回來后,小雨媽媽對我說:“我們以后可不出門了,太嚇人了。要不是小雨反應快,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經過小雨媽媽的描述,我也為她捏了一把冷汗。 原來在火車站,小雨等媽媽取票的時候,走過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看上去面目慈祥,告訴小雨自己不識字,也沒有人陪同,這會兒正想上廁所,想讓小雨幫忙帶著去廁所。 小雨見媽媽正排隊,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取到票,就帶著老婆婆去了。可是,老婆婆表現得特別怪異。首先,她不讓小雨告訴媽媽,說:“我們很快就回來了,就別打擾你媽媽了。”然后,老婆婆說她想去地下那層的廁所,因為那里人少,不用等太久。小雨覺得不安心,一邊走,一邊觀察周圍環境。這時,她正好發現有一位安檢員,便趕緊跑到安檢員身邊,告訴他:“叔叔,這位奶奶要去廁所,您可以幫她一下嗎?我要趕緊回去找我媽媽了。” 正當安檢員要幫助老婆婆時,老婆婆卻說:“這是我孫女,不用麻煩您了,她能帶我去廁所。”小雨頓時意識到自己遇到了危險。 圍觀者見狀,紛紛指責小雨不懂事。小雨剛要解釋自己不是她孫女,老婆婆便向眾人訴起苦來。眼見圍觀者越來越多,越來越解釋不清,小雨便一把搶過旁邊一位圍觀者的手機,說:“等我媽媽來了,我一定還給您,并向您道歉。” 當小雨媽媽找到小雨后,出現了兩個人,他們聲稱是老婆婆的親人,并說老婆婆神志不清,才鬧出這場誤會。 不管故事中的那位婆婆是不是神志不清,小雨能及時脫身都值得我們為她點贊。孩子的所有表現都跟我們的日常教育分不開,小雨如果沒有從小培養起來的安全意識,就不會覺察出身邊的異樣,更不會在危險來臨時做出正確的反應。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救能力呢? 1. 讓孩子掌握家庭成員的信息、電話,并時刻牢記在心,還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救援電話,能分辨什么人可以幫助自己。同時,我們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及家人的信息。 現在的孩子都會上網,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要隨意在網上填寫個人信息。有的罪犯可以叫出孩子的名字或者說出家庭成員的信息,有可能就是因為他在跟蹤時聽到過或者在哪里看到過這些信息。 我們要告訴孩子,平時遇到陌生人問路或敲門時都要警惕。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如果有人編造緊急情況試圖將他帶走,他一定要**時間聯系父母。如果聯系不上父母,孩子有權自己做出決定,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就算是警察叔叔,在未經監護人允許的情況下也不能強行將他帶走。 2. 我們要告訴孩子,出門在外時要多留心觀察所接觸的人或物。 在遇到自己感覺不安的情況時,孩子寧可相信自己的直覺,也不要心存僥幸。我們應當告訴孩子不要只留心陌生人或面目兇惡的人,不要養成固定思維,不要只以長相論善惡。要知道,很多罪犯是孩子身邊的熟人或者長著一副慈善面孔的人。 3. 告訴孩子,當危險來臨時要學會大聲呼救,學會觀察周圍可幫助自己的人或物。 孩子太小,而且一般都處于毫無防備的狀態,相比起來,罪犯都是有備而來的。所以,孩子不要與罪犯正面較量,而是可以做一些異常的舉動來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力,比如,大聲呼救,損害圍觀者財物等。 4. 教育孩子要學會拒絕他人。 我們都希望培養出有素質、有教養的孩子,但也應該讓孩子明白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當面對危險時,所有的規則都可以被打破,我們要告訴孩子,如果有人威脅他們,讓他們做危險的或他們不情愿做的事情時,他們要勇敢地說“不”。不要顧及面子,也不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一切以安全為主。 5.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 我們經常從網上看到孩子被性侵的事件,在為孩子感到惋惜,對犯罪分子感到痛恨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加強孩子自我保護的教育,以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他們的隱私部位什么人都不可以觸碰,就算是醫生為我們檢查身體也應要求監護人在場監督。我們尤其要告訴女孩子,一定不要留宿他人家中或者跟他人去荒僻無人的地方,要格外注意身邊的異性,對他們異常的言行舉止要提高警惕。 6. 我們要學會傾聽。 平時我們應該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他們*堅實的后盾。如果孩子告訴我們,他討厭某個人,不喜歡某個人的行為時,我們不要簡單粗暴地打斷孩子,也不要道德綁架式地不允許孩子背后說人壞話,而是認真地傾聽孩子的所見所聞,并幫助孩子分析。 這樣,孩子在我們面前才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孩子如果遇到危險,也會**時間找我們傾訴,而不是選擇自己承擔,不敢說出來,致使壞人逍遙法外。 7. 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生活中。 只靠語言告訴孩子一些自救的方法是不夠的,很多孩子覺得大人危言聳聽,對于這些話,他們往往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僅起不到作用,孩子還可能覺得我們太嘮叨。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看到的關于青少年受傷害的新聞事件,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我們也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扮演壞人,對孩子做出危險的舉動,測試孩子的反應能力,讓孩子從游戲中掌握自救的要領。平時和孩子一起出門散步時,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告訴孩子可能會發生的危險,然后告訴孩子要學會求助于他人,比如公園、商場的工作人員。 明天和意外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所以,我們需要做好萬全的準備。這樣,孩子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才能靈活應對,從而化險為夷。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作者簡介
張海清,畢業于北京工商大學工商管理系,曾任中央黨校《求是先鋒》編輯部策劃編輯,目前全職寫作。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