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西對話中的現代性問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0666
- 條形碼:9787208180666 ; 978-7-208-18066-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西對話中的現代性問題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大眾
“現代化”(modernization)一詞及其派生概念,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舶來品。近代以來,“現代化”逐漸成為一代代中國人前赴后繼的目標。而在本書作者、七七級大學生童世駿眼中,對于“現代化”的認識,歷經了“從老四化到新四化”的轉變,他正在和我們一起,見證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
但“現代化”本身,是有其性質和特征的,而這種性質和特征,亦即“現代性”(modernity),便不是通過某種宏大敘事可以簡單涵蓋的了:因為它們并不都是正面的。
在中國,馬恩學說及其經典著作對于哲學研究者來說是一個很難避開的話題,但近現代西方哲學其實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概念。西方哲學界對于解決所謂“現代性”問題(也可說是解決“資產階級社會”帶來的問題)的努力,絕不是馬恩學說可以單單涵蓋的。作者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歷程和將其與中國發展現實結合進行探討的努力,成為貫穿本書的主線,值得一讀。
中西對話中的現代性問題 內容簡介
本書初版于2010年。自初版至今的十余年中,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不斷走向深處。“現代化”的概念作為某種“舶來品”,其在西方社會所產生的無論優劣的結果(現代性),也正逐漸顯現于中國社會。本次再版,作者對原稿進行了修訂和增補,以期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 本書包括四個部分,第四部分為再版時增加的。**部分 “中國視野中的西方思潮”,很大程度上把西方思潮當作中國改革開放的同時代思想背景和思想資源來介紹和討論。第二部分 “西方影響下的中國思想”,討論現代中國至關重要的“體用”范疇、“民主”概念、道德理想和精神價值。第三部分 “中西對話中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區分馬克思主義的內核與外圍的基礎上,著重討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三大問題即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問題、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問題和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以及與這三大問題高度相關的當代資本主義和當代社會主義。第四部分 “中西對話的方法論思考”,討論普遍與特殊之間關系這個中西對話乃至更廣范圍內更多層次上的思想文化交流的基礎性問題。
中西對話中的現代性問題 目錄
章 “新”與“后”的時代——1968年以來的歐洲思潮
第二章 超越“兩難”的種種努力
第三章 社會主義今天意味著什么?
第四章 “后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市民社會 第二篇 西方影響下的中國思想
第五章 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體”“用”范疇
第六章 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的“民主”觀念
第七章 毛澤東思想中的道德理想和成人之道
第八章 社會世俗化條件下的精神生活 第三篇 中西對話中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第九章 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內核”與“外圍”
第十章 “理論”的“實踐”意義
第十一章 合理解決理想和現實的關系問題
第十二章 和諧文化是傳統智慧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統一
第十三章 資本的“文明化趨勢”及其內在限制
第十四章 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民族特色和世界意義 第四篇 中西對話的方法論思考
第十五章 文化如何才有重要作用?
第十六章 普遍主義之種種
第十七章 “多重現代性”觀念的規范內容
第十八章 用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顯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活力 增訂本后記
中西對話中的現代性問題 作者簡介
童世駿
1958年9月生于上海市。1982年、1984年分別在華東師大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94年在挪威卑爾根大學獲博士學位。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和哲學研究所所長,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主任和校黨委書記等職。
現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認識論、實踐哲學和社會理論,已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十余種。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