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文化史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6395
- 條形碼:9787100216395 ; 978-7-100-21639-5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史導論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專院校、中學師生,此書當與《國史大綱》合讀,庶易獲得著者寫作之意所在。……余對中西文化問題之商榷討論屢有著作,而大體論點并無越出本書所提主要綱宗之外。 ——錢穆 國家、政府、民族、宗教、文字、思想觀念、文學、藝術、生活……錢穆先生將上述事物放在大歷史的環境中作縱向回顧和橫向對比,向我們論證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向我們講述他為什么對中國文化抱有堅定的信念。
中國文化史導論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指陳中國文化之真相”的力作。本書寫作于抗戰時期,是錢穆先生在完成《國史大綱》后,首部系統深入討論中國文化史的經典之作。 錢穆先生從地理背景、國家觀念、治理手段、經濟政策、民族意識、生活形態、宗教思想、文藝學術等方面對中華文化進行評介,兼及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進而提出中國文化是“舉世農耕和平文化Z優秀之代表”。本書有指陳,有回顧,也有展望和預測,集中反映了錢穆先生對中國文化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 本書是商務印書館新近推出的錢穆經典著述簡體橫排版之一種。
中國文化史導論 目錄
**章 中國文化之地理背景
第二章 國家凝成與民族融和
第三章 古代觀念與古代生活
第四章 古代學術與古代文字
第五章 文治政府之創建
第六章 社會主義與經濟政策
第七章 新民族與新宗教之再融和
第八章 文藝美術與個性伸展
第九章 宗教再澄清民族再融和與社會文化之再普及與再深人
第十章 中西接觸與文化更新
附 錄 中國文化傳統之演進
補跋
中國文化史導論 節選
中國是一個文化發展很早的國家,他與埃及、巴比侖、印度,在世界史上上古部分里,同應佔到很重要的篇幅。但中國因其環境關系,他的文化,自始即走上獨自發展的路徑。在有史以前,更渺茫的時代襄,中國是否與西方文化有所接觸,及其相互間影響何如,現在尚無從深論。但就大體言,中國文化開始,較之埃及、巴比侖、印度諸國,特別見為是一種孤立的,則已成為一種明顯的事實。 中國文化不僅比較孤立,而且亦比較特殊,這裹面有些可從地理背景上來說明。埃及、巴比侖、印度的文化,比較上皆在一個小地面上產生。獮有中國文化,產生在特別大的地面上。這是雙方*相異的一點。人類文化的*先開始,他們的居地,均賴有河水灌溉,好使農業易於產生。而此灌溉區域,又須不很廣大,四圍有天然的屏障,好讓這區域襄的居民,一則易於集中而到達相當的密度,一則易於安居樂業而不受外圍敵人之侵擾。在此環境下,人類文化始易萌芽。埃及尼羅河流域,巴比侖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印度河流域,莫不如此。印度文化進展到恒河流域,較為擴大,但仍不能與中國相比。中國的地理背景,顯然與上述諸國不同。 普通都說,中國文化發生在黃河流域。其實黃河本身并不適於灌溉與交通。中國文化發生,精密言之,并不賴藉於黃河本身,他所依憑的是黃河的各條支流。每一支流之兩岸和其流進黃河時兩水相交的那一個角里,卻是古代中國文化之搖藍。那一種兩水相交而形成的三角地帶,這是一個水椏杈,中國古書里稱之曰「汭」,汭是在兩水環抱之內的意思。中國古書里常稱渭汭、涇汭、洛汭,即指此等三角地帶而言。我們若把中國古史上各個朝代的發源地和根據地分配在上述的地理形勢上,則大略可作如下之推測。唐、虞文化是發生在現在山西省之西南部,黃河大曲的東岸及北岸,汾水兩岸及其流入黃河的椏杈地帶。夏文化則發生在現在河南省之西部,黃河大曲之南岸,伊水、洛水兩岸,及其流入黃河的椏杈地帶。周文化則發生在現在陜西省之東部,大曲之西岸,渭水兩岸,及其流入黃河的椏杈地帶。這一個黃河的大隈曲,兩岸流著涇、渭、伊、洛、汾、涑幾條支流,每一條支流的兩岸,及其流進黃河的三角椏杈地帶里面,都合宜於古代農業之發展。而這一些支流之上游,又莫不有高山疊嶺為其天然的屏蔽,故每一支流實自成為一小區域,宛如埃及、巴比侖般,合宜於人類文化之生長。而黃河的幾個渡口,在今山西省河津、臨晉諸縣的,則為他們當時相互交通的孔道。 據中國古史傳說,虞、夏文化極相密接,大概夏部族便從洛水流域向北渡過黃河,而與汾水流域的虞部族相接觸。其主要的渡口為平陸的茅津渡。稍東的有孟津。周部族之原始居地,據舊說乃自今陜西渭河上流逐步東移。但據本書作者之意見,頗似有從山西汾河下流西渡黃河轉到陜西渭河下流之可能。無論如何,周部族在其定居渭河下游之后,常與黃河東岸汾水流域居民交通接觸,則為斷無可疑之事。因此上述虞夏周三氏族的文化,很早便能融成一體,很難再分辨的了。這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較為西部的一個文化系統。 ……
中國文化史導論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年),歷任燕京、北大、清華、西南聯大、齊魯、華西、江南等大學教授,創辦香港新亞書院。著有《國史大綱》《國學概論》《先秦諸子系年》《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朱子新學案》《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等。其一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傾注了無限深厚之感情與深切之關注。舉凡史學、文學、政治學、地理學、宗教學等方面的研究,他無不涉獵,并成就斐然。他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一座高峰。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