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論語》的真相(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6562
- 條形碼:9787559856562 ; 978-7-5598-565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語》的真相(上下冊) 本書特色
◎繼《說春秋》《說戰國》之后,賈志剛再度說《論語》,延續經典解讀。 ◎首次總結《論語》中的貴族精神18條,窺看千古帝王師的失意與執著。 ◎淺顯易懂的筆觸,生動呈現孔子與弟子的群像,共同見證孔門弟子的成長史。 ◎重新整合《論語》,輔以原文、傳統譯文以及大家解讀,篇幅短小,體會作者的幽默、情愫與對孔子的敬重。 ◎是一部兼具故事性和知識點的歷史讀物。 百家講壇嘉賓賈志剛的又一力作,喜馬拉雅近3 000 000聽眾的選擇,不抱怨、守規則、自省知恥、包容敬畏的貴族精神,孔門弟子的成長史
《論語》的真相(上下冊) 內容簡介
"李零先生曾說: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古代貴族(君子)為立身標準的人。《<論語>的真相》是賈志剛老師在前人解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的一套歷史讀物。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原有的篇章重新分類,在上篇中羅列出孔子關于為人處世的貴族精神18條,總結出孔子的自省、知恥、自尊自愛、包容和敬畏、堅持與變通。下篇則針對性地對孔子的弟子進行專題介紹,為我們還原了完整的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土匪的子路、土豪的子貢、社恐的冉有、博學的子夏、裝瘋賣傻的宰我…… 那些歷史記載中似乎離一般人很遙遠的人物,在賈志剛的筆下變得鮮活、親近,他的解讀關注了孔子的平凡和艱難,落寞與得意,對學習、人生、理想的思考。倘若問:為什么解讀《論語》的人總是前赴后繼?那一定是因為“孔子確是一個對中國歷史影響深刻的人。每一個中國人的身上都可能流著孔子的血,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里都必然留著孔子的精神”。 20篇《論語》原文,300余章知識延伸,讓我們跟隨作者,輕松地閱讀《論語》,從經典中獲取無盡的智慧。"
《論語》的真相(上下冊) 目錄
**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一:不抱怨
**章 人不知而不慍
第二章 求仁得仁,又何怨
第三章 婚姻的敵人是抱怨
第四章 無力改變別抱怨
第五章 多想辦法少抱怨
第六章 知足者常樂
第七章 工作中不要抱怨
第八章 若想上進別抱怨
第九章 不怨天,不尤人
第十章 無怨才能坦蕩
小結抱怨,你就輸了
第二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二:自省
**章 管仲知禮嗎?
第二章 孔子的自省
第三章 好學生為什么沒有好結果?
第四章 一日三省
第五章 了解別人更重要
第六章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第七章 君子求諸己
第八章 見賢思齊
小結 自省改變命運
第三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三:知恥
**章 有恥和無恥
第二章 貧富與羞恥
第三章 沒有朋友是可恥的
第四章 修行不以窮苦為恥
小結知恥,要從小抓起
第四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四:守規則
**章 所有人都要守規則
第二章 守規則從上層開始
第三章 規則比領導人重要
第四章 我為孔子卸黑鍋
第五章 規則和美德
第六章 規則和行為
第七章 中庸也是規則
第八章 守規則少犯錯
第九章 規則改變習慣
第十章 規則不到義來補
第十一章 禮讓也要守規則
第十二章 規則與形式的關系
第十三章 寧要規矩不要排場
第十四章 求婚的規矩
第十五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十六章 不守規則是可以互相影響的
第十七章 規則的破壞
第十八章 見色忘義
第十九章 官場和職場的禮
小結為什么要學習貴族精神
第五篇貴族精神標準之五:自尊自愛
**章 給別人留下自尊
第二章 自尊和虛榮
第三章 尊嚴和以直報怨
……
第六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六:自知
第七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七:勇敢
第八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八:包容
第九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九:敬畏
第十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十:誠信
第十一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十一:堅持與變通
第十二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十二:人性與孝道
第十三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十三:禮儀禮節
第十四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十四:文化修養
第十五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十五:學習與創新
第十六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十六:語言
第十七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十七:德
第十八篇 貴族精神標準之十八:仁
《的真相 下冊》
**篇 子路:從土匪到貴族
**章 不懂不要裝懂
第二章 不自卑不滿足
第三章 好勇不是優點
第四章 勇需要引導和約束
第五章 急躁和缺乏耐心
第六章 用習慣修正性格
第七章 與朋友和師兄弟的相處之道
第八章 走向成人之路
第九章 人生新目標
第十章 學以致用
第十一章 子路的人格魅力
第十二章 子路有點膨脹
第十三章 子路對孔子的警醒
第十四章 師生、父子、兄弟
第十五章 親如一家的感覺
第十六章 懂得享受生活
第十七章 成為貴族
第十八章 合理的目標很重要
第十九章 發自肺腑的關懷
第二十章 知德者鮮矣
第二十一章 一語成讖
小結子路:性格決定結局
第二篇 子貢:從土豪到貴族
**章 輕狂無知的富二代
第二章 惡習一籮筐
第三章 子貢的反擊
第四章 正面交鋒
第五章 先做后說
第六章 善意也不能強加
第七章 君子不器
第八章 抬杠是有害的
第九章 開始學君子
第十章 土豪到貴族的階梯
第十一章 終于成了君子
第十二章 老師的期望
第十三章 當官的困惑
第十四章 老師對高徒的稱贊
第十五章 老師也會老的
第十六章 孤獨老頭需要安慰
第十七章 子貢的遺憾
第十八章 為老師辯護
第十九章 自學成才不行嗎?
第二十章 詆毀老師?不行
第二十一章 老師也是人
第二十二章 學術爭論
小結子貢:富二代的偶像
第三篇 冉有:訥于言而敏于行
**章 年輕有為
第二章 先富后教
第三章 冉有的口才
第四章 師徒決裂
第五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第六章 退而求其次也做不到
第七章 水火不相容
第八章 冰釋前嫌
……
第四篇 顏回:圣人還是腐儒
第五篇 子夏:博學而篤志
第六篇 子張:水至清則無魚
第七篇 孔門弟子
第八篇 孔子論人
第九篇 孔子論道
第十篇 子曰
第十一篇 君子與小人
第十二篇 *后的致敬
參考文獻
《論語》的真相(上下冊) 節選
其次,什么是租稅?租稅專指土地稅,國君把土地封給自己的子弟以及卿大夫,他們再把土地租給農民耕種,收獲之后農民上繳一定比例的糧食,這部分糧食就是租稅。租稅又分成三個部分:一部分上繳國君;一部分分給封邑里的士,作為他們的俸祿;一部分卿大夫自己留下。再來說說鮑鵬山的解讀。孔子所說的禮是指周禮,基本上可以分為禮制、禮儀和禮節三個部分,所以,把“禮”譯成禮節是錯誤的。事實上,孔子在這里所舉的例子,基本是禮制部分的,和禮儀有些關系,跟禮節恰恰沒什么關系。那么,為什么說“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的傳統譯法是錯誤的呢?很簡單。孔子顯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說管子不節儉,所以只能說管子超有錢,肯定不節儉。那么,“三歸”是什么?大師們避而不談,其實很簡單。管子在齊國首都臨淄有自己的上卿官邸,這是一處;在齊國有自己的封邑,這是一處;另外,魯國在齊魯邊境為他修建了小谷城,這是一處。這三處相隔都不近,三套管理人馬是很正常的。這些能說明管子很有錢嗎?不能啊。所以,“官事不攝”當然不是各有各的管理團隊的意思,“攝”只有“代理”的意思,沒有“兼任”的意思。“攝”*常用的意思是“取”。“官事不攝”的正確解釋是國家不收取管仲封邑的稅賦,免除雜役。孔子的意思,就是管仲有三處家,其中的兩處封邑被免掉了稅賦,因此非常有錢。什么是賦?賦就是政府所征用的器具和武器,譬如牛馬、戰車、盔甲。雜役是什么?就是被征參加政府工程,譬如修建宮室、城墻、水利工程。現在我們來解決**個問題:管子到底節儉不節儉?按照孔子所說,管子超級有錢,但是怎么個不節儉法,其實孔子也不知道,所以他只能推斷說:“他怎么可能節儉?”不過,根據各種記載可以看到,管子是個追求生活品質的人,也追求財富,同時也認為應該享受生活。再加上他的富民政策以及齊國人享受生活的民風,所以我認同孔子的推斷,管仲確實不節儉。緊接著,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管子到底知不知禮?大師們都沒有提到這個問題,他們似乎默認孔子說的是對的。但是,孔子錯了,管子不僅知禮,而且比他還要知禮。我們先來說說為什么孔子說的是錯的。首先,孔子捏造事實了嗎?沒有。他所講的關于管子的事情都是事實,管子也確實很奢侈。但是他越禮了嗎?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懂管子的級別。管子在成為齊國的上卿之前,曾經和齊桓公進行過一次談判。管子提出來:我很窮,地位也不高,所以呢,我很擔心自己當了總理之后會貪污受賄,也怕別人說我壞話,而您呢就聽信了。齊桓公當即表態:**,封邑會很大;第二,拿一年的國稅給你;第三,讓你的地位高于世襲的上卿國家和高家;第四,從今天開始,您就是我的仲父。前兩條好說,說說三、四兩條。齊國有兩家是世襲上卿的,也就是國家和高家。這兩家為什么可以世襲上卿呢?因為他們的祖上當初擔任齊國的上卿是由周王直接任命的,所以他們的地位遠遠高于其他大夫,國君也不能動他們,他們比齊國國君僅僅低半級。現在,管子比他們地位高,比齊桓公大概也就低一些吧。管仲**次見齊桓公,是齊桓公親自給他駕車。管仲臨終,是齊桓公守在他的病榻旁。他們之間,絕不僅僅是君臣關系,還是師生關系、父子關系。這樣的級別,這樣的關系,管仲使用幾樣國君才能使用的東西,過分嗎?越禮嗎?齊桓公和齊國人民都沒說什么,孔老夫子急什么?事實上,管仲不僅知禮,而且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決不越禮。舉兩個簡單例子。管仲前往周王室出使,周王為了表達感激,下令以上卿的規格接待。按照周禮,諸侯的級別等于王室的卿。也就是說,周王要以接待諸侯的規格接待管仲。管仲堅決拒絕,堅持以上大夫的規格接受接待。齊桓公稱霸之后,一度很膨脹,有取代周王的想法,也就是南懷瑾所說的要行王道。齊桓公因此想要封禪泰山。歷史上,只有帝王才能封禪泰山,這是慣例。管仲勸齊桓公放棄,齊桓公不肯。*終,管仲想了一套說辭,舉了一堆例子,說什么歷來都要天降吉祥才能上泰山,而現在啥也沒有,就別去了。結果,齊桓公取消了封禪泰山的行動。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信,管仲治理國家的理念就是以禮治國。在治理國家方面,他比孔子、比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政治家都強許多。我們都聽過“禮義廉恥”這樣一句話吧?很多人以為這是孔子說的,其實這句話出自《管子》。
《論語》的真相(上下冊) 作者簡介
賈志剛,一個理工科出身的歷史作家。一個妄想說完“二十四史”,重新解讀國學經典的人。春秋戰國史寫作者,目前出版的著作有《說春秋》《說戰國》《了不起的春秋》《說論語》《副處長》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