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好老師學《論語》——走向生命覺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6494
- 條形碼:9787559856494 ; 978-7-5598-564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好老師學《論語》——走向生命覺醒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賣點 辛意云傾情講解,從美學和生命感悟的視角釋讀《論語》。北京師范大學客座教授辛意云,師承錢穆先生,學貫中西。早年屢創臺灣地區高中升學率的奇跡,至今無人打破。白先勇先生“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計劃”主要推動者和參與者。執教半世紀,他用生命的力量詮釋千年《論語》。 北京師范大學中華文化教育研究院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實踐案例的系列成果之一。遵照《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師德修養)》,北京師范大學中華文化教育研究院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北京師范大學)自2017年至今,開辦了34期“京師好老師生命成長營”和9期百日線上《論語》學習班,并于2020年11月獲評“‘國培計劃’十周年優秀培訓實踐案例”,本書是其成果之一。 優秀教師切身感悟,幫助教師和學生學《論語》、用《論語》。精選來自全國的老師在學習《論語》過程中撰寫的36篇優秀家書(已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刊播),這是他們聆聽辛意云講解《論語》后結合自身工作、生活的真實記錄,充分體現《論語》作為教育經典的功用所在。 附送音頻。掃描書內二維碼即可播放全書誦讀音頻和講解音頻。 編輯推薦 1.從美學的角度看《論語》,用生命的力量去詮釋,以培養好老師為目的。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老師?早在幾千年前,《論語》就給出了答案,給出了教書育人的行為準則。 2.豐富的名師學《論語》記錄,以家書的方式來呈現《論語》對生活、生命的影響與啟迪。實踐與經典的前后呼應,令人不禁感嘆“道不遠人”。 3.掃碼收聽音頻,學習《論語》就像聽故事一樣,行走坐臥都能增長知識、“每日三省吾身”。
好老師學《論語》——走向生命覺醒 內容簡介
書稿是北京師范大學中華文化教育研究院和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實踐案例的系列成果之一,上篇“《論語》72章導讀”,是根據辛意云先生的講解所整理的講稿(含誦讀音頻和講解音頻);下篇精選來自全國的學員老師們在學習《論語》過程中撰寫的36篇優秀家書(已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刊播,含高質量音頻),是來自全國各地中小學幼兒園的學員老師們一起用心聆聽《論語》、撰寫《論語》家書的自我修養記錄。本書稿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們在《論語》的智慧滋養下,在辛意云先生的生命覺醒呼喚中不斷自我修養的生命成長見證和智慧展現。
好老師學《論語》——走向生命覺醒 目錄
好老師學《論語》——走向生命覺醒 節選
書摘——當仁,不讓于師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當仁”這個“當”字有兩個意思。**個意思是值,這個 “值”作遇到解,也就是正好碰上的意思。“當仁”就是正好碰上了仁道的事。什么是仁道?我們曾經說過,仁道就是自我生命的覺醒,以至于達到了圓滿覺醒的這條道路,這種生命的道路。而我們知道, 生命自我覺醒,是人自我內在生命意識的開展。人在自我覺醒后, 就會自然勇往直前,無需“讓于師”了。“不讓于師”的“讓”是指謙讓。“不”就是不需要。“不讓于師”就是即使遇到了老師也無需謙讓于老師。 孔子提倡教育,推廣平民教育,提倡尊師,因為師尊而后道尊, 所以學生依禮當謙讓于師。不過,唯有在仁道上,在生命自覺的這個路途上,進而要走向生命圓滿自覺的這個生命路途上,無需謙讓于師。 “當”的第二個意思是作承擔講、擔當講。“仁”作為公義、正 義講,或說是好的事情,有利于仁的事情。“當仁”就是承擔起公義,有利于仁的事情,這個時候就勇往直前,無需謙讓于師了。 這兩種解釋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就是尊師。尊師乃以謙讓為*基本的禮節,不過,在當仁之時,無需謙讓于師。這說明了“當仁”的重要性。只是,“當仁”是指自我內在生命的覺醒,還是遇到正義的事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來?這是兩個不同指向的作為,一個在內,一個在外。孔子說過“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他又說“我欲仁,斯仁至矣”。這都是強調生命的自我覺醒,并且努力地走向圓滿的生命覺醒,這一切都是個人內在自我的努力與奮進。由此,“當仁,不讓于師”是非常自然的事,因為是自我內在的事。至于遇見公義的事,可不讓于師,這雖然強調見義勇為,不過相較于**個解釋來講,就略顯曲折了,所以我個人認為,以**個解釋比較好。 此外,古人又說“師者,眾也”,“當仁,不讓于師”就是當仁 不讓于眾,也就是于眾人所當行之事,自己更是率先而為之,無需有任何的退讓。這種說法更是強調要能夠見義勇為了。在見義勇為、當仁的事情之前,絕不退讓,絕不退縮。這個解釋又更曲折了。我們陳述后面兩個解釋,目的是提供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在解釋上,我選擇了**個解釋:為仁由己,不需要在外面尋求,那全然是自己的事,生命的自覺重點在于自己心靈的奮進與上升,在這點上,當然不需要在老師的面前退讓。 選自辛意云、王文靜主編《好老師學〈論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
好老師學《論語》——走向生命覺醒 作者簡介
辛意云,當代傳統文化大家、美學大家,臺北藝術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師承錢穆先生,學貫中西。早年屢創臺灣地區高中升學率的奇跡,至今無人打破。白先勇先生“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計劃”主要推動者和參與者。執教半世紀,青絲變華發,用生命的力量詮釋千年《論語》,用生命的激情投身于兩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遞。 王文靜,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師范大學中華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長,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北京師范大學)負責人,北京市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基地負責人。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副會長。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