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易經應該這樣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678347
- 條形碼:9787512678347 ; 978-7-5126-783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易經應該這樣用 本書特色
整合老莊哲學及禪宗思想,把易經卦爻中的負面含義轉化為趨吉避兇的應變之道1.作者:吳怡教授師從國學大師張起鈞、吳經熊、南懷瑾,研習中國哲學60年,美國加州整體學研究學院(CIIS)講授中國哲學40余年,著有《易經新說》《易經應該這樣用》《易經系辭傳解義》等2.作品:@ 本書以中西方哲學視角,深入而淺出地講授中國傳統經典。 @創造性地以“誠”代表陽爻,以“誠”代表陰爻,使《易經》成為日常精進、處世應變的智慧。
易經應該這樣用 內容簡介
吳先生整合老莊哲學及禪宗思想,把易經卦爻中的負面含義轉化為趨吉避兇的應變之道;性地以“誠”代陽爻、以“謙”代陰爻,融會貫通國學與現代心理學、領導學、管理學等,使大易哲學成為大眾隨時隨境可用的日常精進、處世應變的智慧。
易經應該這樣用 目錄
乾 一 10
坤 二 24
屯 三 36
蒙 四 43
需 五 51
訟 六 60
師 七 69
比 八 76
小畜 九 84
履 十 92
泰 十一 101
否 十二 110
同人 十三 118
大有 十四 126
謙 十五 134
豫 十六 142
隨 十七 150
蠱 十八 157
臨 十九 166
觀 二十 174
噬嗑 二十一 183
賁 二十二 191
剝 二十三 199
復 二十四 207
無妄 二十五 214
大畜 二十六 222
頤 二十七 229
大過 二十八 237
習坎 二十九 246
離 三十 255
咸 三十一 263
恒 三十二 270
遁 三十三 278
大壯 三十四 286
晉 三十五 294
明夷 三十六 302
家人 三十七 310
睽 三十八 318
蹇 三十九 326
解 四十 332
損 四十一 338
益 四十二 345
夬 四十三 353
姤 四十四 362
萃 四十五 368
升 四十六 375
困 四十七 381
井 四十八 388
革 四十九 394
鼎 五十 400
震 五十一 407
艮 五十二 414
漸 五十三 420
歸妹 五十四 427
豐 五十五 432
旅 五十六 439
巽 五十七 445
兌 五十八 451
渙 五十九 458
節 六十 464
中孚 六十一 470
小過 六十二 476
既濟 六十三 483
未濟 六十四
易經應該這樣用 節選
占卜概要 一、卦爻辭通例 這些通例是我們解讀易卦文辭*早的根據。可見之于《系辭 下傳》九章。 1. 爻位的特性 這是指每一卦的六爻各有它們特殊的性能與作用,如: (1)初爻,潛。 (2)二爻,多譽。 (3)三爻,多兇。 (4)四爻,多懼。 (5)五爻,多有功。 (6)上爻,危。 2. 當位與不當位 初爻、三爻、五爻,設定為陽位。二爻、四爻、上爻,設定 為陰位。占得一卦,初爻,或三爻,或五爻,如為陽爻,則位當, 否則位不當。二爻,或四爻,或上爻,如為陰爻,則位當,否則位不當。位當可能有正面意義,位不當也許多負面意義。 3. 相應與不相應 初爻與四爻為一對,二爻與五爻為一對,三爻與上爻為一對。 在每一對中,如一陰一陽則相應;如兩者皆陰或皆陽,則不應。 相應則多有正面意義,不相應則多負面意義。 4. 內外卦 下面三爻為內卦,上面三爻為外卦。內卦在內,主思想、主 家庭等;外卦在外,主行為、主朝廷等。 …… 乾 一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一、 語譯 乾。元其始善,主亨通,重利之和,堅守貞固。 陽在初爻:深潛的龍,不宜于有用。 陽在二爻:龍現在地上,能見大人則有利。 陽在三爻:君子終日處于兩個乾陽之間,需要在夜間警惕自 己,好像面臨危機,則沒有咎患。 陽在四爻:或者能從深淵中躍出,就沒有咎患。 陽在五爻:飛龍翱翔在天上,能見大人則有利。 陽在上爻:過高的龍,會有悔事。 陽爻之用:現出群龍沒有首領,吉。 二、 解義 1. 這六根陽爻是由八卦中的兩個乾卦重疊而成,是純陽之氣。 就“乾”的形象來看,該字的左邊是象征日在樹林中,右邊是象 征氣的向上升。所以乾是象征純陽之氣的上升。乾卦象征天道、 陽剛、生生不息。 2. 卦辭“元、亨、利、貞”四字,是描寫這一卦的總綱。這 四字在占卜的原始《易經》中,常解“元”為“大”,“亨”為 “祭”,“利”為有利,“貞”為“占”,即大祭、利占的意思。可 是在孔子及其門人所作的“十翼”的《系辭傳》中,把“元”解 為“善之長”,“亨”解為“嘉之會”,“利”解為“義之和”,“貞” 解為“事之干”。這樣一來,即把占卜的“易”,轉變為義理的 “易”,而影響了此后二千五百年來中國人的思維。在這四字中, “元”,象人之首,有始和大兩義。始和大表面上有矛盾,因為始 時必微、必小,何以有大?本書的解讀是“始”中具有變“大” 的因子,這是萬物變化的必然。“亨”字象祭祀之形,祭之大者 為祭天地,祭天祭地必出于誠,這是天人上下溝通之誠。“利” 是陰陽相合,萬物化生之利,所以是利人利物之利。“貞”是象 鼎之形,是代表重和定的意思,也代表處事的正道、為人的正性。 這四字在其他的各卦爻中,“元”“亨”“利”是原則性的,所以都是正面的,都是好的意思。只有“貞”字在各卦爻中,有正負 的不同,這是因為“貞”需要就各爻之位來看。貞是信念,堅持 原則,由于爻位的陽陰相應關系,所以“貞”是處在實際情形中 的,它的運用是有條件的,有時需要堅持,有時卻要變通。 3. 初九:本爻當位,與九四不應。潛龍是指“位”而言,是 剛開始時,如把六爻分成天地人的三才,初九、九二屬地,初 九在地下,自然是“潛”,這個“潛”字,并非退隱如道家人 物,而是指深潛于地下或水中,是指潛修德行的意思。“龍”是 純陽之氣的象征,在全部《易經》中,“龍”字出現在乾卦中四 次,是指純陽之爻,在坤卦中出現一次,還是指的乾卦的純陽之 龍。“勿用”是因時而說的,在占卜的意義來說,是指這個位置上, 雖然是陽爻在陽位,可動,但初九與九四都是陽爻,不相應,還 是不動、不用為宜,這是實踐語。但從深一層來解義,在潛修德 行時,不要想到“用”,因為急功近利之用,會自限了德行本身 的意義,這時的“勿用”相當于老子的“無為”。“無為”并非不為, 而是“無不為”的功夫。同樣“勿用”也是一種功夫語。不是要 我們放棄“用”,也不是要我們只求“用”,而是建議我們在潛修 德行時,專心于德行本身。這才是真正潛修、為學的功夫。 4. 九二:本爻位不當,與九五不相應。“見龍在田”,是指的 位在第二爻,也是在地面上,本爻是陰位,卻是陽爻,所以位有 不當,且九二、九五皆陽爻,不能相應,而有所不足。“利見大人”, 并非說在這一爻上就能有利,而是條件語,是指如能見“大人” 則有利。“大人”兩字就占卜來說,二五相應,是指的九五這一爻。 因為九五是陽爻在陽位,而且第五爻,一向視為君位,正好又是陽剛中正,所以二爻上的臣子,如遇中正的明君則有利。在第二 爻上,多半象征臣子、君子或人民,而爻象的意義,多半著重在 修養德行上。如與**爻的潛修比較,**爻的修養在潛,也就 是內心的修養,而第二爻在地上,也就是指道德修養著重在人際 關系上。同時“大人”兩字除了象征明君外,也代表領導、主管, 以及教師、原則等等。 5. 九三:本爻位當,與上九不應。“君子終日乾乾”是指“位” 而言,九三在內卦三陽爻之上,是位處陽剛之盛,而面臨的又是 三根乾陽,所以本爻處陽剛極盛之中,且又面臨內卦轉向外卦, 所以“夕惕若厲”。“厲”是指險象,是由外面產生的,這是指內 外轉變的鴻溝。“夕惕”是深夜的警惕。“夕”是代表陰氣,照理 說應該來自陰爻,可是本卦各爻全陽,何來陰氣?可見這個“夕” 字有深意。因為九三與上九都是雙陽,不能相應,九三在陽位, 本來當位,但需要陰氣相應,所以說一個“夕”,要我們深夜警惕, 則可以無咎。這個“咎”字**次出現,此后在爻辭中經常用到, 它比“吉”“兇”兩字還重要。“咎”是指外來的責難和過患。“咎” 字常出現在該爻上,指該爻象本有麻煩,如果照爻辭的教訓去做, 則可以“無咎”。這兩字正對應了孔子所說“加我數年,五十以 學易,則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無大過”,即“無咎” 的意思。在這爻上,也可以看出孔子讀《易》的心得,以及用 《易》的原則了。 6. 九四:本爻位不當,與初九不應。“或躍在淵”是指“位” 而言。“或”是疑慮和可否之辭,這是描述從內卦到了外卦之初 的心情。雖然“或”有進退之意,但退不是退入內卦,因為易理是由下爻一直向上進的,“退”的真意乃是退居本位,不宜躁進, 目的仍然是向上進,只是稍有考慮而已。“在淵”是指在它的位 上,當然是指第四爻。這個“淵”字有不同的象征,可指從內卦 到外卦的這條鴻溝,也可指內卦的三根陽爻。就“鴻溝”來說, 這一爻剛跳過了鴻溝,在鴻溝之上,便有戒慎恐懼的心情,只能 向上躍,不能再回頭。如果就下面的三爻來說,這一爻在三個陽 爻之上。三個陽爻代表純陽之氣的積累,由“潛”“見大人”“夕 惕”的進德修業,正是第四爻向上躍進的動力和資糧。所以說“無 咎”。“咎”是由于本爻是在陰位,卻是陽爻,且和初爻同為雙陽, 不能相應,因此有咎;但如果有躍進的精神,以及“在淵”的基礎, 就能“無咎”了。 7. 九五:本爻位當,與九二不應。“飛龍在天”是指位而言。 第五爻是在天位,所以說“飛”,說“天”。本爻在陽位中,是陽 剛中正,可惜與九二爻同陽,不能相應,所以有不足。“利見大 人”便成為條件句,即能遇見“大人”則有利。這里的“大人”, 按五二相應來說是指九二,按君臣相輔來說可指九四。但九二、 九四皆為陽爻,與九五不能相應,所以為條件句,能見大人則利。 8. 上九:本爻位不當,與九三不應。“亢龍”是指位的過高。 “亢”有高和驕兩義。上九為六根陽爻的*高處,是陽剛過盛, 本為陰位,可是卻為陽所占,所以有悔之象。“悔”在爻辭中有 兩義:一是事后的悔,一是事前的知悔。知有悔而不致后悔,才 是《易經》“悔”的真正作用。《易經》*上一爻處高危,都有險象, 而《系辭傳》說“易知”,就是知悔的作用,可以避免危險。 9. 用九:“見群龍無首”是說全卦六爻的總結教訓。“群龍”是指六爻,“無首”是指“龍”的無首。“龍”如何能無首?這是 象征各龍的不亢首傲視,而能潛藏于密,和諧相處。在《易經》 中只有乾卦有用九,坤卦有用六。這是因為這兩卦都是純陽和純 陰。“用九”,就是九之用,也是陽爻之用。“群龍無首”是指把 這六爻合成一爻,以說明陽爻在其他各卦中的運用。“無首”也 正是謙虛之意。陽爻的性質是剛強,而在運用上,卻以謙柔為用, 才能與陰爻相和合。“吉”是判斷語,是隨前面的語句而判斷, 并非對該爻的判斷。如“群龍無首”,則吉;相反的,“群龍有首”, 則就不吉了。 三、 處變學 這里的處變學,就《易經》的爻位來看,可分為三部分:一 是“自修”,以初爻、二爻為主;二是“應變”,以三爻、四爻、 上爻為主;三是處變者的“自處”,以第五爻為主。 (一) 自修 1. 初九:這里的自修分德和業兩項。初爻的自修以德性為主。 “德”字加一個“性”字,可見德性以性為體,與一般的道德不同。 在儒家的德性中,*能具有此種特質的就是一個“誠”字。為什 么?有以下兩個理由。 (1)這初爻無論是陽是陰,都是進入了相對性的現象界,因 為六十四卦的六個爻都是位,都是屬于現象界的,而在初爻之前, 卻在陰陽之前,一片空闊。宋儒要我們觀未畫卦,或未畫一爻之前的氣象,其實這就是天道的氣象。《中庸》上所謂的“誠者, 天之道也”,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這 個“不勉”“不思”,也正對應了《系辭傳》第十章的“易,無思也, 無為也,寂然不動”。所以“誠”正可以作為這一爻通透天道的 性德。 (2)在六十四卦的卦爻辭中,雖然沒有這個“誠”字,但卻 有一個作誠信解的“孚”字,而且有中孚一卦也正是代表內心的 誠之德。孔子讀《易》,強調“不占而已矣”。如果我們在畫卦之 前,便修此誠德,無論進入哪一卦,都能如《中庸》所論“至誠 不息”“至誠如神”“至誠能化”,無論占與不占,都能一以貫之。 然而要如何潛修這個誠德,儒家的功夫很多,擇要而說,可 歸納為兩個要點: ……
易經應該這樣用 作者簡介
吳怡,1939年生,浙江青田人,著名哲學家。海外大學任教四十余年,傳授中國哲學,主講易經、儒學、道家、禪宗及中國哲學史等課程。著有《老子新說》《莊子新說》《禪與老莊》《易經新說》《易經應該這樣用》《易經系辭傳新義》《中國哲學發展史》《中國哲學關鍵詞50講》《整體生命心理學》,The Book of Lao Tzu,The Mind of Chinese Chan(Zen),The Book of Changes and Virtues of I Ching等近三十部中英文著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