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耦合的機理與模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4879
- 條形碼:9787030714879 ; 978-7-03-07148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耦合的機理與模式研究 本書特色
提出我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耦合協調模式及其實現路徑,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耦合的機理與模式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耦合的視角深刻揭示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作用機理,尤其是將耦合風險及其動態演進規律納入研究框架,探求兩者之間復雜的因果關系和反饋關系,這不僅是對傳統理論研究范式的突破,也是耦合理論和系統動力學在經濟領域的創新應用,為解釋中國快速發展的“中國之迷”和“貨幣消失之謎”提供了一定依據。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耦合協調模式及其實現路徑,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為政策決策者提供理論依據和具體措施,為實現我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良性互動做出貢獻。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耦合的機理與模式研究 目錄
第1部分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研究背景、理論基礎與關聯性研究
1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研究背景 3
1.1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初探 3
1.2 金融創新的內涵及發展歷程 5
1.3 經濟增長的內涵及發展歷程 9
1.4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現狀 11
2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相互作用的運行機制 18
2.1 基于內生增長理論的運行機制 18
2.2 基于灰度關聯理論的運行機制 28
2.3 基于系統動力學理論的運行機制 37
3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相互促進的路徑設計 52
3.1 路徑設計的總體目標 52
3.2 路徑設計的理論依據 52
3.3 路徑設計的傳導機制 55
第2部分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耦合協調機制、效果及其影響因素
4 耦合協調知識及相關研究 63
4.1 耦合協調的理論基礎 63
4.2 耦合協調的主要模型 64
4.3 經濟學中耦合理論的應用 67
5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耦合機制 69
5.1 中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整體耦合機制 69
5.2 中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區域耦合機制 72
5.3 中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耦合的影響因素 78
6 耦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的構建 83
6.1 中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整體耦合評價指標和模型 83
6.2 中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區域耦合評價指標和模型 87
6.3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耦合影響因素的評價指標和模型 92
7 實證檢驗結果及分析 102
7.1 中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整體耦合實證分析 102
7.2 中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區域耦合實證分析 107
7.3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區域耦合的溢出效應分析 111
7.4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耦合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130
8 研究結論及建議 138
8.1 研究結論 138
8.2 政策建議 146
第3部分 新發展理念下的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研究
9 技術驅動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155
9.1 金融科技和實體經濟的機理分析 155
9.2 中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評價指標體系 160
9.3 金融科技對實體經濟區域差異的貢獻度研究 165
10 效率視角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178
10.1 金融效率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理分析 178
10.2 金融效率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度量指標體系 184
10.3 金融效率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證分析 215
11 綠色理念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228
11.1 綠色金融和經濟發展的機理分析 228
11.2 綠色金融與高質量發展的區域耦合協調評價 229
11.3 綠色金融與高質量發展分區域的實證分析 233
參考文獻 239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耦合的機理與模式研究 節選
第1部分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研究背景、理論基礎與關聯性研究 1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研究背景 自古以來,金融便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世紀70年代,金融得到跨越式發展,大量長期廉價資金涌入生產活動,工業革命拉開了西方社會“解放雙手”的序幕。經濟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經濟增長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離不開兩個源泉,即生產要素配置效率與生產活動效率。在長久的實踐中,多數學者已肯定金融活動在配置效率的提升和生產效率的改善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相互依存、制約又促進的關系。經過4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已經跨過要素驅動與投資驅動階段,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的新常態下,創新驅動已成為新的增長方式。 1.1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初探 現代經濟社會的目標之一就是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增長。金融產業作為經濟系統的核心環節,表現出明顯的獨立性,無論是在金融資源匯集、配置方面,還是在投資、貿易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全面滿足現代經濟增長的需求。金融產業的健康程度與經濟的持續增長休戚相關,經濟發展促進金融進步,金融發展推動經濟增長。 雖然從表面可以大致看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能夠互相促進,但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運行規律、作用機制等方面的結論眾說紛紜,理論研究與實踐分析也明顯局限于傳統的解釋方法和統計分析方法,因此,還有一系列相關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如何理解金融作為獨立的系統與經濟發生作用?金融發展到底是領先于經濟增長還是緊追其后促進其發展?如何在眾多指標中選取衡量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核心指標?如何測度二者相互作用效力大小?如何利用研究結果,在作為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的中國制定獨*的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目標的政策?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維護金融穩定”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金融監管約束金融創新,引導和糾正金融創新的發展方向。不合理的金融創新或者過度的金融創新是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的首要原因,金融創新創造的新工具加速了資本流動性,同時也創造了被忽視的新風險。金融監管在金融創新中的缺失暴露了經濟增長的脆弱性。金融創新導致的很多金融問題都需要良好、完善的監管制度和法律體系來改善。 囿于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的復雜性,相關研究大多是定性分析,缺乏強有力的經驗證明。實際上,對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的定量分析不僅有助于解釋二者的關系,還有助于揭示金融監管在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作用。雖然金融監管制度受到廣泛關注,但是這些監管措施對金融創新的激勵及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哪些影響尚不清楚。因此,通過理論上研究金融創新路徑,分析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博弈行為,來發現金融監管在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作用。同時,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而如何進行高質量的金融創新并使其服務于經濟增長更是必須回答的問題。完整梳理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復雜的作用機制,探討金融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本書通過三個不同的角度對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剖析:①構建一個同時包含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以新的視角分析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研究表明,首先,金融創新的發展會促進經濟增長并提高經濟增長率;其次,金融監管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倒U形關系,經濟增長率隨著金融監管規則的完善而增加,但是過于嚴厲的金融監管會使創新部門出現無效率的創新,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后,更高的總勞動、知識生產效率和金融監管規則的融資放大效應彈性系數會得到更高的均衡經濟增長率。②運用灰色系統理論,選取金融發展系統和經濟增長系統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實證測度中國1995~2014年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耦合程度。研究發現,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存在顯著的非線性相互促進關系,其耦合度在2009年之前上升,之后下降;發展金融總體規模水平比發展單一股票市場更能促進經濟增長;以第二產業為主的投資水平和金融業總體發展水平有較強的相關關系;調節對第二產業的投資比增加消費和進出口更能拉動金融發展。③利用系統動力學建立包含金融創新系統與經濟增長系統輸入變量、運行變量、輸出變量及其他相關變量的復合模型,基于中國2009~2016年的真實數據對經濟狀況進行仿真與預測。仿真結果證明模型能相對穩定地模擬中國經濟情況,并且預測的2017~2019年中國的經濟增速與實際情況相符,金融業仍存在“脫實向虛”的壓力。 同時,通過政策模擬,本書證明了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相互影響的四項機制的客觀存在,分別是利益驅動機制、競爭協作機制、信息決策機制、學習教育機制。研究發現,相較于外部環境(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例變化帶來的投資機會增加)促使金融創新活動的進行,增強教育投入能更為顯著地增強金融創新;在經濟增長的制約下,金融業通過提升系統要素素質、提供創新活動能量來源,促進系統要素的理性投資行為,逐步與經濟增長相匹配,進而*終實現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逐步向高級協調發展進化。 1.2 金融創新的內涵及發展歷程 1.2.1 金融創新的內涵 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出了創新的定義,認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函數,即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并提出了五種創新模式,包括新產品、新生產方式、新市場、新材料及其來源和新組織形式。基于此,金融創新就是指金融技術、金融工具、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的創新和更完善的金融市場的出現。從系統觀的角度,金融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石丹(2007)提出金融創新系統是指通過一定的機制與制度的各類主體要素關聯實現金融創新從而促進金融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網絡體系。曾龍(2009)和彭慧娟(2011)剖析了金融創新系統的自組織演化機理,提出了系統內部主體間的物質與信息交換關系,主體與外部環境間的物質與信息交換關系。田原和陳煒(2015)認為金融創新的實質即金融創新過程和金融創新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脅迫,其發展過程由低級協調共生向高級協調發展進化。 基于以上研究及其觀點,金融創新系統的概念至少包括以下內涵:①在一定的地域空間范圍內具有開放的邊界;②以企業、研究與開發(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機構(部門)、高等院校、政府機構和服務機構為創新單元;③創新單位之間具有關聯性并構成金融創新系統的組織結構與空間結構;④創新單元通過組織與空間進行自組織活動并與環境相互作用,實現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并對社會、經濟、生態等環境產生影響。 金融創新系統包括三個層次的要素,即系統投入、系統運行、系統產出。其中,系統投入包括生產企業、研發機構(部門)、高等院校、政府機構和服務機構為實現金融創新而進行的資本投入與人力投入;系統運行包括資金供求狀況與科技科研狀況,是創新擴散的體現;系統產出為創新成果,代表金融業發展情況。系統要素又與環境發生物質、信息的交換,從而實現其自組織功能與經濟功能。金融創新運作規律如圖1-1所示。 1.2.2 金融科技的概念及分類 金融創新的范疇包括金融技術、金融工具、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的創新和完善。其中,金融科技是金融創新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在2016年首次發布的有關金融科技的特別報告中對“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FinTech)進行初步定義:金融科技是指能通過使用新興技術帶來金融創新,并可以創建新的金融業務模型、應用程序、流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或金融市場的運作方式產生重大影響。我國對金融科技的定義主要將金融科技拆分成“金融+科技”,李賢(2017)將金融科技定義為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李光磊(2016)也認為金融科技是金融和科技的結合。 對于金融科技的分類,主要有以技術演進劃分的橫向劃分法和以時間推進劃分的縱向劃分法。從技術角度看,金融科技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根據Christensen(1997)的顛覆性創新理論可將金融科技分為兩類:“可持續金融科技”通過漸進式創新使用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