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云岡石窟全集 本書特色
《云岡石窟全集》的出版,填補了我國云岡石窟學術研究領域的空白,搶救性地采集記錄了這一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瑰寶的**手視覺資料,運用圖像學理論,以經證像、以史證像,代表了“云岡學”研究的新高度,徹底扭轉了“云岡在中國、研究看國外”的局面,是提振民族志氣、不斷樹立文化自信的新成績。《全集》已入選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國家改革和發展項目庫并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云岡石窟全集 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洞窟的順序和表達形式, 以1987年云岡石窟文物研究所提出的云岡石窟洞窟編號為準, 以洞窟為主題, 作出文字介紹和研究成果總結, 或就云岡某一專題內容發表研究性的文章。
云岡石窟全集 目錄
**卷(第1-4窟)
第二卷(第5窟)
第三卷(第6窟上)
第四卷(第6窟下)
第五卷(第7窟)
第六卷(第8窟)
第七卷(第9窟)
第八卷(第10窟)
第九卷(第11窟)
第十卷(第12窟)
第十一卷(第13窟)
第十二卷(第14窟、15窟、16-1窟)
第十三卷(第16窟)
第十四卷(第17窟)
第十五卷(第18窟)
第十六卷(第19窟)
第十七卷(第20窟)
第十八卷西部一(第21-31窟)
第十九卷西部二(第32-45窟)
第二十卷(出土文物)
云岡石窟全集 節選
中華佛教始傳于東漢,醞釀于魏晉,勃興于十六國,鼎盛于南北朝,成熟于隋唐,復興于宋遼金元,衰落于明清。其間,十六國、南北朝是關鍵。像教西來的途徑有二:西南海路與西北陸路,然以絲綢之路為主線。如果說公元前后大月氏、貴霜的僧人東游弘法,走的是一條回鄉之路的話,那么4世紀以后佛教在中華大地上的開花結果,實得益于五胡十六國時期民族大遷徙的歷史機緣。東漢時期,佛教雖傳中土,但朝廷以其西戎之神,唯聽西域人立寺都邑,漢人皆不得出家。魏晉以后,法禁漸弛。西晉末年,天下大亂,來自華夏西、北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紛紛建立政權,逐鹿中原。佛教作為胡教,不但被各胡族統治者立為國教,以“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魏書 · 釋老志》,下引該志不再注明),而且成為顛沛流離、苦難深重的華夷百姓維生系命的精神依托。首先提倡佛教的是后趙羯族皇帝石勒、石虎。他們敬奉西域高僧佛圖澄為大和尚,廣建伽藍,說法授徒,參諮國政。石虎公然宣稱:“朕生自邊壤,君臨諸夏;佛是戎神,正所應奉。其夷、趙百姓,有舍其淫祀,樂事佛者,悉聽為道。”“于是中州胡、晉略皆奉佛”(《高僧傳 · 竺佛圖澄》)。中原佛教迎來了**次短暫的高潮,佛陀救世思想深入人心。隨后的前秦氐族皇帝苻堅、后秦羌族皇帝姚興相繼崇法,釋道安、鳩摩羅什、佛馱跋陀羅等大師輩出,譯經講論、立戒修禪,一時間長安成為中夏佛教的中心。大約同時,西秦乞伏氏政權與北涼沮渠氏政權,亦將隴右、河西佛法推向高峰。佛教信仰成為中國社會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北魏王朝的建立者拓跋鮮卑,族源來自大興安嶺深處,東漢后期游牧塞北,魏晉之時部落始壯大。在五胡爭霸之余,拓跋鮮卑擔負起收拾中原殘局的歷史使命。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建立北魏;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中國北方;448年,征服西域(今新疆);494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不久,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拓跋鮮卑原本不知有佛,然從平城到洛陽,卻因禮佛近乎癡狂,所以北齊魏收撰《魏書》,獨創《釋老志》以述其事云:“魏有天下,至于禪讓,佛經流通,大集中國,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百一十九卷。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于是所在編民,相與入道,假慕沙門,實避調役,猥濫之極,自中國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計之,僧尼大眾二百萬矣,其寺三萬有余。流弊不歸,一至于此,識者所以嘆息也。”與此同時,江南的梁武帝蕭衍也因佞佛身喪國亡,留給后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之類的傷感。中華佛教盛極而悲。
云岡石窟全集 相關資料
云岡石窟全集 作者簡介
主編:張焯,1963年10月出生,河北懷安縣人。歷史學碩士,文博研究館員。現任云岡石窟研究院院長、云岡旅游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著有《中國石窟藝術·云岡》《云岡石窟編年史》《簡明中國軍制史》;編著《中國皇家雕刻藝術·云岡石窟》《云岡石窟雕刻全集》《中國大同雕塑全集》《云岡石窟》《明實錄大同史料匯編》。兼職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河北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大同大學客座教授。副主編:王恒,1953年生,1985年開始從事云岡石窟研究,文博研究員。1985年至2002年任云岡石窟文物研究所書記、第一副所長。1999年以來發表《從犍陀羅到云岡》《〈魏書·釋老志〉與云岡石窟》、《司馬金龍墓石雕樂伎樂器研究》《論云岡石窟中瓦頂建筑式樣的表現特征及其影響》《云岡學:從自發到自覺》《云岡石窟盝形龕的演變》等云岡石窟及相關論文數十篇;出版《云岡石窟佛教造像》《云岡佛經故事》《云岡石窟》《雕鑿永恒——山西石窟寺和石造像》 等著作十余部。副主編:趙昆雨,云岡石窟研究院石窟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學文博學院考古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著有《云岡石窟佛教故事雕刻藝術》。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