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信仰與習俗:社會文化史視野下的唐代道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1406
- 條形碼:9787522811406 ; 978-7-5228-1140-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仰與習俗:社會文化史視野下的唐代道教 本書特色
★ 王永平教授三十余年道教研究的再次整理★ 通過金石碑刻的整理,訴說唐代道士的生命歷程★ 深入民間生活與習俗,深度剖析唐代道教深刻又廣泛的社會影響★ 闡述儒、釋、道三家的斗爭與議論,講述三者的互動與融合
信仰與習俗:社會文化史視野下的唐代道教 內容簡介
道教是唐代歷史中的一個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對民眾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要很好地認識和把握唐代歷史,就應該深入地了解道教在當時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社會文化史是將社會和文化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方法,它強調將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具體事實進行文化闡釋,以此探求各個社會因素之間的互動過程。因此本書選取了神仙道教與唐代社會,道教與唐代婦女,道士的宗教世俗生活,道教法術與民間習俗,道教神仙與民間信仰,歲時節俗中的道教印記以及儒、釋、道之間互動與融合等幾個方面進行剖析,試圖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來透視唐代道教,對道教在唐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做出較為客觀的解釋。
信仰與習俗:社會文化史視野下的唐代道教 目錄
引 言/1
**章 神仙道教與唐代社會/16
**節 金丹服餌術與唐代諸帝/17
第二節 唐代社會的求仙學道之風/70
第二章 性別視野下的道教與唐代婦女/94
**節 唐代公主入道現象/95
第二節 后宮及皇親貴戚、官僚士大夫女眷入道現象/112
第三節 平民女冠與普通信眾/146
第四節 改佛宗道與佛道兼修者/158
第三章 游走于壺中天地與世俗社會之間——以金石碑刻考察為中心/167
**節 政治大變動時期的一位初唐道士——《薛賾墓志》探賾/168
第二節 高宗、武則天時期泰山行道的道士群體——以泰山石刻為中心/178
第三節 盛唐道士彭尊師的生命歷程——《彭尊師墓志銘》研究/193
第四節 一位道門領袖的人生經歷與中晚唐社會——《玄濟先生墓志銘》研究/207
第四章 道教法術與民間習俗/223
**節 符箓、禁咒諸術與民俗/224
第二節 道教祈禳、占卜諸術與民俗/254
第三節 道教齋醮與民俗/271
第五章 道教神仙與唐代民間信仰(上)/314
**節 仙界領袖與萬神之主:玉皇大帝/315
第二節 城市守護神與冥間地方神:城隍/327
第三節 東廚司命與一家之主:灶神/356
第六章 道教神仙與唐代民間信仰(下)/379
**節 捉鬼大神:鐘馗信仰/380
第二節 科舉守護神:文昌梓潼信仰/402
第三節 治水大神:二郎神/411
第七章 歲時節俗中的道教印記(上)/423
**節 道教節日:三元節/424
第二節 降圣節與誕節中的道教因素/457
第八章 歲時節俗中的道教印記(中)——從春節到端午/473
**節 春季節日中的道教元素/474
第二節 夏季節日中的道教因子/510
第九章 歲時節俗中的道教印記(下)——從七夕到歲除/531
**節 秋季節日中的道教成分/531
第二節 冬季節日中的道教符號/561
第十章 道教與儒、釋之間的互動和融合/586
**節 儒、道論爭與士大夫對道教的抨擊和批判/587
第二節 佛、道之爭與統治集團之間的政爭/614
第三節 從三教論議到三教融合/645
參考文獻/682
后 記/722
信仰與習俗:社會文化史視野下的唐代道教 作者簡介
王永平,歷史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武則天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隋唐五代史、中國古代文化史、宗教史、社會生活史、全球史等。曾經主持和參加國.級和省部級項目十余項,著有《從“天下”到“世界”:漢唐時期的中國與世界》《游戲、競技與娛樂——中古社會生活透視》《道教與唐代社會》《唐代游藝》等著作多部,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世界歷史》《文獻》《全球史評論》《光明日報》等重要報刊上發表論文一百余篇。曾獲得各種獎勵十余項。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