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袁昌英年譜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2199
- 條形碼:9787100212199 ; 978-7-100-21219-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袁昌英年譜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珞珈三女杰”之一袁昌英首部完整年譜。按時間順序收入袁昌英生平事跡和所有著述,包括散文、戲劇、小說、書信等,完整了解袁昌英的一生及其作品 和思想,見證一個時代下中國學者的堅韌與堅強。 ◎近現代文學研究專家陳建軍多年研究成果,嚴謹考證,反復修訂。不僅梳理袁昌英生平著錄,也有選擇地引錄了時人日記、書信和回憶等,展現了近現代文學史、教育史的一個側面。 ◎收錄袁昌英及其親友的珍貴照片、書影、手跡等許多珍貴圖片,附錄有“袁昌英著譯年表”“袁昌英研究資料目錄”,是研究袁昌英其人及當時學術史、教育史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袁昌英之女,《柳林風聲》與《彼得·潘》譯者楊靜遠女士作品。 《寫給戀人》:楊靜遠1945—1948年間的情書,一個20世紀40年代的留學生對愛人、家人、國家的真情表白。如實記錄了20世紀40年代中末期中國留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當時的國內外文化背景。 《讓廬日記》:楊靜遠1941—1945年間的日記選編,如實記錄了戰時艱苦條件下青年學子的思想變化和文化生活,書寫了20世紀40年代抗戰大后方中國知識階層的生存狀態。
袁昌英年譜 內容簡介
袁昌英是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本書是國內外**部關于袁昌英的年譜。袁昌英的生平事跡和所有著述(包括散文、戲劇、小說、論著、書信等)一律人譜(均按時間順序編排),并有選擇地引錄袁昌英的自述和時人的日記、書信、評介以及當事人的回憶等。譜后附列“袁昌英著譯年表”“袁昌英研究資料目錄”;并附插頁若干,包括袁昌英及其親友的珍貴照片、書影、手跡等,是研究袁昌英其人及當時學術史、教育史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參考資料。
袁昌英年譜 目錄
i 序
v 凡??例
正??譜
3 1894年 1歲
4 1902—1905年 9—12歲
4 1905—1909年 12—16歲
5 1912年 19歲
5 1913年 20歲
6 1914年 21歲
6 1915年 22歲
7 1916年 23歲
10 1917年 24歲
10 1918年 25歲
11 1920年 27歲
15 1921年 28歲
20 1922年 29歲
24 1923年 30歲
27 1924年 31歲
31 1925年 32歲
34 1926年 33歲
37 1927年 34歲
45 1928年 35歲
50 1929年 36歲
55 1930年 37歲
61 1931年 38歲
76 1932年 39歲
81 1933年 40歲
93 1934年 41歲
110 1935年 42歲
148 1936年 43歲
166 1937年 44歲
175 1938年 45歲
179 1939年 46歲
184 1940年 47歲
188 1941年 48歲
195 1942年 49歲
210 1943年 50歲
223 1944年 51歲
250 1945年 52歲
263 1946年 53歲
274 1947年 54歲
292 1948年 55歲
309 1949年 56歲
316 1950年 57歲
321 1951年 58歲
323 1952年 59歲
325 1953年 60歲
326 1954年 61歲
327 1955年 62歲
328 1956年 63歲
330 1957年 64歲
333 1958年 65歲
334 1959年 66歲
335 1961年 68歲
336 1962年 69歲
337 1964年 71歲
338 1966年 73歲
338 1968年 75歲
339 1969年 76歲
340 1970年 77歲
341 1971年 78歲
341 1972年 79歲
342 1973年 80歲
譜??后
347 1973年
348 1979年
349 1981年
349 1983年
350 1984年
351 1985年
352 1986年
352 1991年
352 1994年
353 1997年
353 2012年
354 2014年
354 2017年
附??錄
357 袁昌英著譯年表
368 袁昌英研究資料目錄
袁昌英年譜 節選
靜遠先生是著名的翻譯家,譯有《馬克思傳》《馬克思恩格斯傳》《勃朗特姐妹全集》等。同時,她還致力于袁昌英研究,撰寫了《回憶我的母親袁昌英教授》《憶母親袁昌英的二三事》《袁昌英和莎士比亞》等一系列文章。她的《讓廬日記》《咸寧干校一千天》等,雖然不是袁昌英研究專著,卻是研究袁昌英所無法繞開的重要參考文獻。《袁昌英年譜》中,就大量引用了其中的材料。 也是在2005年,我拜訪了楊弘遠先生。記得是7月初,我頭天跟弘遠先生通電話,他約我第二天上午到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他的辦公室里見面。那天,他坐在辦公桌前,我坐在旁邊的沙發上。弘遠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言談舉止之間,盡顯儒雅之風。我與他聊了大約兩個小時,但他講的少,而我說的多。印象至深的是,他說正中書局1947年1月出版的五幕劇《飲馬長城窟》,*后一句不是他母親寫的,是編輯加上去的。臨別時,弘遠先生從書柜里拿出一本由武漢大學出版社于2003年7月出版的《勤思集》,簽名后,送給了我。前幾年,我想再訪弘遠先生。可是,上網一查,他已于2010年不幸病逝了。 楊家姐弟若是健在,我當**時間將《袁昌英年譜》出版消息告訴他們。他們知道后,也許都很高興吧。 老實講,在與戚慧合作編寫《袁昌英年譜》的過程中,我的心情并非總是愉快的,特別是在翻看了袁昌英的交代材料和揭發、批判袁昌英的文章之后,反而有些沉重。袁昌英的后半生極其悲慘:被劃為“右派”、被定為“極右分子”、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被開除公職、在監督下清掃街道、被遣送原籍湖南醴陵、死時身邊無一親人……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研究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命運,袁昌英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僅從這一方面來看,編撰、出版一部《袁昌英年譜》是相當有意義的,至少可以警示我們:以史為鑒,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為某一作家編撰一部內容翔實、可靠的年譜,需要盡可能地占有**手資料。而這些資料的獲得,則需要仰仗各有關單位、各方友朋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幫助。感謝武漢大學圖書館、檔案館、校史館、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讓我們查閱了蘇雪林遺留下來的日記手稿和稀見的《國立武漢大學周刊》《學習簡報》《思想改造快報》《新武大》及其他檔案材料。感謝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周榮教授和臺灣成功大學陳益源教授,為我們提供了不少線索或獲取材料的路徑。感謝湖南省醴陵市袁昌英紀念園楊大秋先生,為我們拍攝了袁昌英生平業績陳列館的展品圖片。感謝劉弋嵩、吳樂為兩位同學。他倆都是武漢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弋嵩現在倫敦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樂為現在愛丁堡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樂為從愛丁堡大學檔案館為我們復制了袁昌英的入學考試成績單、主修課程記錄表、當年的校歷和《蘇格蘭人報》《晚間電訊報》《中國學生雜志》上面有關袁昌英的報道等。 感謝我的博士生沈瑞欣!瑞欣曾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工作多年,是暢銷書《紅星照耀中國》的責任編輯,有比較豐富的編輯經驗。她受商務印書館邀請,審校了《袁昌英年譜》的后半部分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議。 感謝我的博士研究生導師陳國恩先生!之所以請先生賜序,主要是想為我們三代之間的學術情誼留下一份珍貴的記憶。 感謝責任編輯林煙霞女史!此前,我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遠山:徐志摩佚作集》和《說不盡的廢名》都是由她責編的。女史功底厚實,認真負責,《袁昌英年譜》能再次由她擔綱責編,我是萬分放心的。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過:“為某一作家編寫一部盡如人意的年譜,單靠個人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需要同行、專家、學者、讀者的幫助、補正和指謬。惟有如此,才有可能使其臻于完善。”《袁昌英年譜》肯定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同行、專家、學者、讀者不吝賜教。 陳建軍 2022年仲夏于珞珈山麓
袁昌英年譜 作者簡介
陳建軍,湖北浠水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聞一多研究會會長,《寫作》雜志副主編。著有《廢名年譜》《撣塵錄:現代文壇史料考釋》《說不盡的廢名》《故紙新知:現代文壇史料考釋》等,主編、編訂有《遠山:徐志摩佚作集》《我認得人類的寂賞:廢名詩集》《廢名作品精選》(四卷本)等。 戚慧,安徽宿州人,武漢大學文學院寫作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中國聞一多研究會理事,己在《新文學史料》《現代中文學刊》《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