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病理學實驗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0580
- 條形碼:9787030720580 ; 978-7-03-07205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病理學實驗教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對應《病理學》第9版教材的章節,對實習課的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進行描述,指導學生在實習課中對標本及切片進行觀察。全書包括四個部分:**部分共14章,其中前5章為病理學總論部分,后9章為各系統疾病病理改變;第二部分編寫了3個臨床案例,以培養學生臨床綜合分析能力;第三部分編寫了3個PBL案例,旨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第四部分附有重要器官的正常組織學圖譜,便于學生通過對比正常與病變組織的形態差異進行有效學習。
病理學實驗教程 目錄
**部分 實習 1
**章 病理學實習基本要求 1
第二章 組織、細胞的適應、損傷與修復 3
實習一 適應、變性 3
實習二 壞死、肉芽組織 6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10
實習三 充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 10
第四章 炎癥 16
實習四 炎癥的基本病變 16
實習五 炎癥的分類和結局 20
第五章 腫瘤 24
實習六 腫瘤的形態特點、分類 25
實習七 腫瘤的浸潤和轉移 29
第六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 34
實習八 動脈粥樣硬化 34
實習九 高血壓病和風濕病 37
實習十 感染性心內膜炎、克山病 41
第七章 呼吸系統疾病 45
實習十一 肺炎、硅沉著病、肺癌 45
第八章 消化系統疾病 53
實習十二 胃炎、消化性潰瘍和病毒性肝炎 54
實習十三 肝硬化、胃癌、肝細胞肝癌 62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統疾病 72
實習十四 淋巴造血系統腫瘤 72
第十章 泌尿系統疾病 77
實習十五 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和泌尿系統腫瘤 77
第十一章 生殖系統和乳腺疾病 83
實習十六 子宮、卵巢和乳腺疾病 83
第十二章 內分泌系統疾病 90
實習十七 甲狀腺疾病 90
第十三章 神經系統疾病 95
實習十八 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和感染性疾病 95
第十四章 感染性疾病 99
實習十九 結核病 99
實習二十 傷寒、細菌性痢疾、血吸蟲病 105
第二部分 臨床案例分析 111
案例一 111
案例二 113
案例三 115
第三部分 PBL案例 117
案例一 117
案例二 122
案例三 127
第四部分 人體各系統重要器官的正常組織學圖譜 132
病理學實驗教程 節選
**部分實習 **章病理學實習基本要求 Chapter 1 Essential Demands of Pathological Practices 一、實習室規則 1.實習前參照教學進度預習有關理論知識,了解實習內容。 2.攜帶教材、實習指導、繪圖作業本及彩色鉛筆等,穿白大褂進入實習室。 3.每個學生按編號入座,座位、切片盒、顯微鏡、計算機四固定。愛護公物(如電腦、 顯微鏡、切片、標本等),若有損壞按情況由損壞者賠償。 4.每個學生必須按教師要求完成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的觀察,參加討論,完成作業。 5.嚴格遵守課堂紀律,保持安靜,禁止吸煙。 6.保持實習室清潔衛生。實習室實行輪流值日生責任制。 二、實習要求 1.基本理論知識方面通過實習課,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印證課堂所學理論、牢固 掌握基本知識、進一步豐富和提高對課堂理論認識的目的。 2.基本技能訓練方面 (1)熟練掌握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2)能獨立觀察并確切地描述病理切片、標本的病變。 (3)能按要求繪制各種病理組織圖。 (4)能正確領會各種常見疾病的病理學圖像、照片及幻燈片。 (5)能具有對常見病的病理材料進行臨床病理聯系,并提出診斷意見的能力。 (6)了解尸體解剖、活體組織檢查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為臨床學習打下初步基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能夠逐漸學會采用辯證法的規律認識疾病的發展,增強職業技能。 (2)能夠建立良好的職業行為能力,在診療過程中學會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 三、學習方法和步驟 1.實習前作好預習,了解本次實習的目的要求。 2.實習過程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適當穿插 課堂討論,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基礎知識聯系臨床的能力。 3.按照實習指導要求,完成繪圖或描述、診斷的作業。 4.由教師按照不同階段的要求進行小結。 四、病理標本和病理切片的觀察描述方法及要求 1.病理標本 (1)以正常解剖知識為基礎,首先辨認該標本為何種器官或組織。 (2)觀察該器官或組織的肉眼病變情況,從而得出該病變或疾病的初步診斷。觀察 及描述的順序如下: 1)表面或外表:外形、大小、包膜情況、色澤、質地、形態改變、與鄰近器官組織 的相互關系。 2)切面或內面:顏色、形態、質地、結構等。 3)在觀察過程中,應根據課堂理論知識,聯系并掌握這些大體變化的形態發生學、 對機體的影響及后果等內容,并逐漸培養對病變的初步診斷能力。 2.病理切片 (1)以正常組織學為基礎,按照下列步驟觀察器官組織及其病變,從而辨認出為何 種組織,何種病變或疾病。 1)肉眼觀察切片,培養能大致辨別切片粗略結構輪廓的能力。 2)用低倍鏡觀察,按一定方向移動玻片,觀察范圍應遍及玻片的每個部分而不遺漏 任何角落,如圖1-1-1所示。 圖1-1-1標本順序觀察法 低倍鏡觀察較易察見組織結構改變的全部特征,從而獲得較完整的概念。 3)如需觀察細胞形態或其細微結構,可隨時換用高倍鏡,當高倍鏡下物像觀察己經 清楚后,仍應改用低倍鏡觀察。 (2)觀察過程中應聯系理論知識,掌握這些病變的鏡下形態發生學,將顯微鏡下所 見病變聯系解釋肉眼所見的病變及病變所引起的后果,并綜合分析病變,做出病理診斷。 (3)正確理解切片的立體構象。鏡下觀察到的切片僅是病變的二維形態,但實際上 人體的病變是三維立體的,要根據所觀察到的鏡下改變,三維重構病變,理解疾病的真 實全貌。 (解麗瓊) 第二章組織、細胞的適應、損傷與修復 Chapter 2 Adaptation, Injury and Repair of Tissues and Cells 【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 (1)能夠解釋萎縮、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歸納比較萎縮的類型。 (2)能夠解釋變性的概念,歸納其病理變化。 (3)能夠解釋壞死的概念,歸納其基本病變、類型及結局。 (4)能夠解釋肉芽組織的概念,總結其結構和功能。 2.技能目標 (1)能夠應用細胞、組織變性的常見類型及形態變化。 (2)能夠應用萎縮、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意義,說出其形態變化。 (3)能夠應用壞死的形態變化、后果及各類型壞死的特點。 (4)能夠應用肉芽組織的形態特征及其在創傷愈合中的作用。 (5)能夠繪制肉芽組織的鏡下示意圖。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細胞和組織在損傷因子作用下發生的可逆或不可逆性改變,能夠理解 機體對環境變化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2)能夠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避免接觸各種損傷因子。 【實驗內容】 1.學習適應的四種類型,觀察萎縮和肥大的大體形態改變。 2.學習變性的主要類型,觀察脂肪變性的大體和鏡下改變。 3.實驗類型基礎性實驗。 實習一 適應、變性 Practice 1 Adaptation,Degeneration 一、大體標本 參見圖1-2-1~圖1-2-4。 二、組織切片 No.10 肝脂肪變性(hepatic steatosis )(圖 1-2-5-A,圖 1-2-5-B ) 組織辨認: 辨認肝組織的正常結構,門管區(小葉間動脈、小葉間靜脈、小葉間膽管)、中央靜 脈、肝小葉基本結構和范圍。 觀察要點: 大部分肝細胞體積明顯增大,胞質內出現大小不等的空泡(因制片過程中脂滴被乙 醇、二甲苯等有機溶劑溶解而形成),空泡邊界清楚,呈球形,大者可以充滿整個細胞將 胞核擠至一側。因肝細胞體積增大,肝血竇略變窄,扭曲而不規則。 實習二壞死、肉芽組織 Practice 2 Necrosis, Granulation Tissue 一、大體標本 參見圖1-2-6~圖1-2-10。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