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長沙民間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508610
- 條形碼:9787508508610 ; 978-7-5085-0861-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沙民間藝術 內容簡介
長沙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也留下了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這些民間藝術既具有濃厚的湘楚文化底蘊,也具有鮮明的湘楚地域特色。遠古時期,長沙地區的居民以越、蠻、濮等民族為主,*初的本土文化乃是這些民族創造的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巫儺文化。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楚國向洞庭湖以南地區擴張,楚人、巴人等楚國境內的民族相繼進入湖南并逐漸成為湖南境內的主體,也使楚文化成為湘楚文化的源頭。隨著屈原的放逐沅湘并創作出傳世之作《九歌》,楚文化被發揮到極至。到秦滅楚統一六國后,隨著漢文化勢力的南下,湖南本土的巫儺文化逐漸受到沖擊。湖南境內原有的大部分土著民族逐步向西部、西南部山區退徙,留下廣大的江湖平地供中原人和楚人聚居。處湘中北的長沙,大片的江湖平原地帶遂成為從中原而來的漢文化的傳播地。經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湘楚漢文化便逐漸與中原文化融為一體。在文化大融合的過程中,巫儺文化并沒有在漢族居住地區完全絕跡,仍然有許多痕跡留存在長沙民間藝術當中。
長沙民間藝術 目錄
**章 湘繡
湘繡史鉤沉
湘繡藝術
湘繡名師
第二章 瀏陽花炮
瀏陽花炮史略
瀏陽煙花藝術
煙花鞭炮與長沙民俗
花炮行業的工藝美術大師
第三章 銅官窯陶瓷
銅官窯考古發現
銅官窯陶瓷的藝術特色
銅官窯瓷詩與書法
銅官窯的傳人
第四章 瀏陽菊花石雕
菊花石的傳說和歷史
菊花石雕的藝術魅力
菊花石雕新老兩代大師
第五章 望城剪紙
望城剪紙溯源
望城剪紙的藝術風格
望城民間剪紙藝術家
第六章 長沙湘劇
長沙湘劇的歷史沿革
湘劇戲班與戲園
從目連戲到湘劇高腔十大記
湘劇藝術大師徐紹清和彭俐儂
第七章 長沙花鼓戲
從地花鼓到花鼓戲
長沙花鼓戲戲班
從《劉海砍樵》到《打銅鑼》《補鍋》
胡華松和謝蓮英的連袂戲
第八章 長沙彈詞
長沙彈詞的歷史淵源
長沙彈詞曲目及其藝術特色
彈詞曲藝家舒三和、彭延昆
第九章 瀏陽祭孔古樂
瀏陽文廟與瀏陽古樂
瀏陽祭孔大典
瀏陽古樂創始人邱之稑
第十章 火宮殿火神廟會和傳統小吃
火宮殿與火神
火神廟會祭祀風俗
火神廟會民間藝術
儺戲皮影戲木偶戲
評書龍舞獅舞鼓舞
棕編面塑糖畫吹糖人
火宮殿傳統小吃及其藝術價值
附錄 長沙市**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長沙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
長沙民間藝術 節選
怎么辦呢?田漢早就注意到了彭俐儂,曾有意將她送往孩子劇團。于是田漢便向俐儂的父親提議:“讓俐儂正式學戲吧!”從此,彭俐儂走上了戲曲藝術的道路。有幸的是,她一從藝,就受到戲劇大師田漢的教導、熏陶,所排演的都是田漢、歐陽予倩創作的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優秀劇目,如《江漢漁歌》、《雙忠記》、《梁紅玉》等,這對她后來的藝術道路和藝術成就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 彭俐儂在正式學戲后的8年里,靠著父親的家傳和父親摯友蕭金祥先生的教導,發奮學戲,苦練功夫,不僅把湘劇挑梁主角應會的戲都學了,掌握了數百支高腔、低牌子曲牌,而且在父親的幫助下,對湘劇高腔的唱法開始了革新嘗試。 1952年,在全國**屆戲曲觀摩會演大會上,她與前輩藝術家徐紹清合作演出的湘劇高腔《琵琶上路》,受到大會的高度評價。22歲的彭俐儂,獲得全國二等演員獎。就在她獲獎的那個晚上,毛澤東主席在懷仁堂觀看了她的演出。1956年,彭俐儂出席了全國政協會議,在懷仁堂里又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彭俐依擅長青衣,兼工花旦,22歲就已名振三湘,具有全國影響。她勤于藝事,出色地塑造了趙五娘、王瑞蘭、白素貞、柳迎春、百花公主、黃秀蘭、岳鄉英以及潘亞雄、江姐、石奶奶等不同時代、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中國婦女形象,莫不扣人心弦。她主演的《拜月記》拍成了戲曲藝術片,使湘劇**次登上銀幕。尤為可貴的是,彭俐儂一直堅持湘劇藝術的推陳出新,她的得意學生左大玢、陳愛珠說:“彭老師是個革新派!”凡她演過的戲,無論在唱腔上、表演上都凝聚著她革新的心血。她改革了旦角高腔的傳統唱法。用真假嗓相揉和,克服一味只求高尖聲喊,以致字不清、腔不美的唱法,追求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因此,她的高腔,唱來如行云流水,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同行與觀眾有“彭俐儂的高腔”之譽。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