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72700
- 條形碼:9787100072700 ; 978-7-100-07270-0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內容簡介
皮埃爾?迪昂是法國有名的物理學家、科學史家和科學哲學家,是科學思想界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迪昂粉碎了中世紀史科學的黑暗世紀的神話,肯定從一二零零年到文藝復興,物理學的發展是連續的,使中世紀文化和近代科學的起源成為有意義的研究課題。迪昂又是現代科學哲學的先行者,《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是迪昂科學哲學的代表作。該書比較完整地展現了迪昂的科學哲學思想,是科學哲學的經典篇,是科學思想的里程碑。其構建了物理學理論的邏輯大廈,確立物理學理論的自主性,本體論背景下的秩序實在論,等等,其所做出的學術貢獻和所體現出的哲學思想,在很長時期內一直無人超越。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目錄
引言
**編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
**章 物理學理論和形而上學說明
物理學理論被視為說明
按照前述的見解,理論光學是從屬于形而上學的
按照前述的見解,物理學理論的價值依賴于人們采納的形而上學體系
關于隱秘的原因的爭吵
沒有什么形而上學體系足以構造物理學理論
第二章 物理學理論和自然分類
物理學理論的真實本性和構成它的操作是什么?
什么是物理學理論的統一性?理論被認為是思維經濟
理論被認為是分類
理論傾向于被轉變為自然分類
理論預期實驗
第三章 描述的理論和物理學史
自然分類和說明在物理學理論進化中的作用
物理學家對于物理學理論本性的看法
第四章 抽象理論和力學模型
兩種類型的心智:廣博的和深刻的
廣博的心智的例子:拿破侖的心智
廣博的心智,易適應的心智和幾何學的心智
心智的廣博性和英國人的心智
英國物理學和力學模型
英國學派和數學物理學
英國學派和理論的邏輯協調
英國人方法的傳布
使用力學模型對于發現來說是富有成效的嗎?
使用力學模型會壓制對于抽象的和邏輯有序的理論的探究嗎?
……
第二編 物理學理論的結構
附錄
索引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節選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顯著的實驗定律群通過研究確立起來了;理論家打算把定律濃縮到極少數的假設中,他們成功地這樣做了;每一個實驗定律都正確地被這些假設的推論描述。 但是,能夠從這些假設中引出的推論在數目上是不受限制的,我們從而能夠導出一些推論,它們不與任何先前已知的實驗定律對應,僅僅描述可能的實驗定律。 在這些推論中,一些涉及能夠在實踐中實現的情況,這些推論特別有趣,因為能夠把它們交付事實檢驗。如果它們確切地描述了支配這些事實的實驗定律,那么理論的價值將增加,受理論支配的領域將添加新定律。相反地,如果在這些推論中存在一個與事實——它們的定律必須用該理論描述——截然不一致的推論,那么就不得不修正理論,或者也許不得不完全拋棄它。 現在,在我們使理論的預言面對實在的場合,請設想一下,我們必須打賭贊成還是反對理論;我們將把我們的賭注押在哪一邊呢? 如果理論是純粹人為的體系,如果我們在它賴以立足的假設中看到為描述已知的實驗定律而精巧制作的陳述,但是倘若理論沒有暗示在不可見的實在中間實在關系的任何反映,那么我們將認為,這樣的理論不確認新定律。在為其他定律而調整的抽屜之間留下的空余空間中,迄今未知的定律要找到它可能嚴格合適的預制抽屜,會是不可思議的偶然性的絕技。我們冒險把賭注押在這類預期上也許是愚蠢的。 相反地,如果我們在理論中辨認出自然分類,如果我們感到它的原理表達了事物之間的深邃的和實在的關系,我們將不會為看到它的推論預期經驗并激起新定律的發現而驚奇;我們將毫不畏懼地打賭贊成它。 因此,我們堅持認為一個分類是自然分類的*高檢驗,就是要求它預先指明唯有未來將揭示的事物。當實驗完成并確認從我們的理論得到的預言時,我們感到增強了我們的確信:我們的理性在抽象的概念中建立起來的關系確實對應于事物之間的關系。 例如,近代化學符號體系運用發達的化學式建立分類,各種化合物以此分類排列有序。這種分類把令人驚異的秩序引入龐大的化學武庫,而這種秩序已經向我們確保,該分類不是純粹人為的體系。它通過取代在各種化合物之間建立的類似和推導關系僅在我們的心智中有意義;可是,我們卻深信它們對應于實物本身之間的親緣關系,實物的本性依然深深地潛藏著,但是其實在性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不過,由于這種深信變成壓倒之勢的確定性,我們必定看到,理論預先寫出眾多物體的化學式,而且鑒于服從這些指示,合成必然揭露大量的實物,我們甚至在這些實物存在之前就能夠了解它們的構成和性質。 正像合成事先預告化學標記法法令是自然分類一樣,物理學理論同樣將證明,它由于預期觀察從而是實在秩序的反映。 現在,物理學史向我們提供了這種有洞察力的猜測的諸多例證;許多時代都有預言還沒有觀察到的定律,甚至預言似乎不可能出現的定律的理論,它激勵實驗者去發現定律,指導他趨向這一發現。 ……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作者簡介
皮埃爾·迪昂(Pierre Duhem),1861年6月10日生于巴黎,1916年9月14日在他的故鄉卡布雷斯潘(奧德省)去世,終年55歲。他是半個世紀前法國理論物理學非常有創造性的人物之一。除了他的嚴格的科學工作——它們確實是杰出的,在熱力學領域是顯赫的——之外,他還獲取了極其廣泛的關于物理科學的歷史知識,而且在對物理學理論的意義和范圍做出諸多思考后,就它們形成了十分引人注目的見解,在眾多論著中以各種形式闡述它。于是,作為一位有淵博學識的出色的物理學理論家和科學史家,他也在科學哲學中為自己贏得巨大的名聲。 皮埃爾·迪昂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具有極高的天賦,他在20歲時進入巴黎迪爾姆街的高等師范學校學習;這所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為法國培養出如此之多的文科和理科教師,他在校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學生,他的注意力很快轉向熱力學及其應用的研究,此后他從未停止耕耘這個領域。 在對湯姆孫(開爾文勛爵)、克勞修斯、馬西厄(Massieu)、吉布斯和其他偉大的熱力學概念創始人的工作的反思中,他也被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學方法和熱力學方法之間的類似震撼。這些反思導致他在23歲時以十分普遍的方式引入熱力學勢的概念,并在此后不久出版了一本書《熱力學勢及其在化學力學和電現象理論中的應用》。 1885年,他在競爭物理學教師資格的考試中拔取頭籌。這位在科學界已經眾所周知的迪昂,在兩年后成為里爾大學理學院的講師,在那里出色地教過流體力學、彈性學和聲學。在里爾結婚后不久,他的妻子去世了,給他留下女兒,他和女兒一起度過他的余生。在32歲時,他成為波爾多大學理學院的正教授,直到逝世他一直保持這一崗位。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