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耳科疾病1001例(第1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47058
- 條形碼:9787519247058 ; 978-7-5192-470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耳科疾病1001例(第1卷) 本書特色
本書包含由世界各大洲領先醫療機構或中心的多位經驗豐富的耳外科醫生報道的有趣病例。不僅介紹了獨特的臨床案例,還介紹了一些典型和常見問題的有趣和不規范的解決方案以及新穎的手術技巧,以優化手術流程,增加手術成功的機會,讀者將有機會比較不同外科醫生在特定情況下所做的手術,以及他們如何做出決定。
耳科疾病1001例(第1卷)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介紹有關耳科學領域病例的精品圖書,由來自世界各地經驗豐富的耳科醫生撰寫。內容涉及外耳、中耳和內耳疾病及耳科其他相關疾病。每位作者對病例內容進行闡述,包括引言、案例與方法、結果、討論、參考文獻及病歷附圖等。 《耳科疾病1001例 第1卷》內容豐富,附圖精美,不僅介紹了特殊的臨床病例,還對一些典型和常見問題具體解決方法和手術技巧進行了闡述,優化手術流程,使手術更加規范,術后效果更好。 相信《耳科疾病1001例 第1卷》的翻譯和出版,可以豐富廣大耳科醫生對相關耳科疾病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也會拓寬更多年輕耳科醫生的臨床思維以及提高對耳科疾病的濃厚興趣。
耳科疾病1001例(第1卷) 目錄
1 頭面部燒傷后耳廓缺損的贗復體種植修復
2 良性特發性外耳道骨壞死
3 外耳道炎:并非每例都簡單
4 耳前徑路修復顥下頜關節-外耳道涎瘺
5 經皮式骨導助聽器在雙側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中的應用
6 Skarzynski量表用于評估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手術效果
7 骨融合種植技術在外傷性耳廓缺損中的應用
中耳疾病
1 中耳植入體和骨錨式裝置在聽障治療中的應用
2 個案報道及文獻回顧:鼓室異物導致的后天性膽脂瘤
3 中耳植入物Codacs在重度混合性聾中的應用
4 中耳植入物Cochlear MET在混合性聾中的應用
5 不明原因的砧骨長突萎縮
6 多次耳硬化癥手術后植入骨橋的聽覺結果
7 BAHA系統用于Paget病
8 兒童Bezold膿腫病例報道
9 病例報道:BAHA取出同期植入骨橋
10 乳突尖的先天性膽脂瘤
11 偶然發現的乳突先天性膽脂瘤
12 兒童中耳鱗狀細胞癌
13 疑似耳硬化癥的面神經管裂
14 聽骨鏈與內耳直接損傷
15 Von Hippel-Lindau病相關內淋巴囊腫瘤
16 顳骨骨折后面神經麻痹
17 面神經假性腫瘤
18 顳骨和顳下窩巨細胞瘤
19 中耳膠質迷離瘤
20 內陷袋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活躍的過程嗎?
21 Goltz-Gorlin綜合征患兒應用振動音橋中耳植入的縱向結果
22 病例報道:錘骨-前庭橋接術用于鐙骨修正手術
23 中耳腺瘤
24 中耳神經內分泌腺瘤
25 聽骨鏈重建治療成骨不全癥患者的聽力下降
26 Churg-Strauss綜合征的耳科問題
27 耳硬化癥——不同的手術技巧
28 病例報道:乳頭狀內淋巴囊腫瘤
29 巖尖囊腫
30 鐙骨底板開窗術13年后氣壓變化引起氣迷路
31 面神經后下鼓室切開術——在開放術腔中放置浮動質量傳感器或人工耳蝸電極的技術
32 自發性腦脊液耳漏
33 自發性耳源性顱內積氣
34 小氣骨導差患者的鐙骨底板開窗術
35 鐙骨底板開窗術改善成骨不全癥患者的混合性聽力損失
36 鐙骨骨折導致單側傳導性聽力下降,聲反射存在
37 耳部神經痛的手術治療
38 顳葉乳突疝
39 砧骨長腳連接裝置的振動聲橋植入首次應用于創傷后聽力下降患者
40 第三窗處安裝FMT(振動聲橋)
41 內鏡下經乳突巖尖膽脂瘤切除術
42 聽神經瘤術后單側聾患者接受跨顳骨的經皮骨導聽力植入
43 鐙骨足板開窗術失敗后的治療-縱向結果
44 Treacher Collins綜合征聽力損失的治療
45 低齡耳硬化癥患兒的治療-縱向結果
……
內耳疾病
其他案例
耳科疾病1001例(第1卷) 作者簡介
黃偉洛,廣州優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總經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高級研究員、客座教授,擔任全國誘發反應測聽協作組總干事、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耳鼻喉科學組委員、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科普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聽覺與前庭障礙分會委員。 專注于新型聽覺電生理技術的臨床應用研究和推廣,創新性地推動“人工耳蝸植入術中eABR臨床應用”的研究及發展,參與發表中文文獻4篇和SCI文獻4篇,參編著作《遺傳性聽力損失及其綜合征(第2版)》《兒童人工耳蝸植入》,獲得4個國家專利(其中2個發明專利和2個實用專利)和軟件著作權登記證10個,被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授予2020中國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杰出人物稱號。 陳 陽,碩士研究生導師,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擔任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分會第十屆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醫師分會耳神經及側顱底顯微修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陜西省醫學會耳鼻咽喉分會常委兼秘書,《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雜志》通訊編委、《中華耳科學雜志》雜志編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譯《面神經相關結構圖譜》《耳內鏡外科學:原理、指征和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1篇,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48篇。 張 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現任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小兒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耳鼻咽喉科醫師分會小兒學組副組長、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科聯盟主任、福棠兒童醫學研究發展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多項社會任職。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110余篇。作為副主編出版《實用兒童耳鼻咽喉頭頸科學(第2版)》。2021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21年獲華夏醫學獎二等獎,并為《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華耳科學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等核心期刊雜志編委。 張天宇,博士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長,眼耳鼻整形外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耳鼻喉科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耳鼻咽喉科醫師分會常委,上海市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致力于耳鼻喉科出生缺陷性疾病的臨床治療與基礎研究,建成完善的功能性耳再造技術體系,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