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王水照文集(精裝 全十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5001
- 條形碼:9787573205001 ; 978-7-5732-050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水照文集(精裝 全十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史研究者《王水照文集》為王先生學術歷程的完整記錄,涉及宋代文史研究、蘇軾研究、中國古代文章學研究、錢鍾書研究以及學人紀念文字、學術隨筆等,內容厚實精彩。 王先生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尤其是宋代文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無數有志于宋代文學研究的學子,正是在王先生論著的指引下,走上各自的探索征途。《文集》收錄王先生各個時期的代表性學術論著,具有豐富的學術價值,對深刻審視中國古典文學與古代文化,也有極大的啟示意義 王先生自1955年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直至現今,前后近七十年,其從教、治學,伴隨共和國的成長,一步一個腳印,取得卓越成績,為學界所尊崇。《文集》收錄的文字,時間跨度上,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當下,除了研究成果本身的學術價值外,從中還可以體察新中國成立后,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學風演進,是認知新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一扇窗口,具有真實可查的學術史價值。 王先生生于1934年,親歷了社會的變革、文化的消長、國家的發展。生活歷練中所形成的學者的優秀品格、人文情懷和深刻的文化責任意識,悄然融入所撰寫的各類文字之中。透過《王水照文集》知識性與理論性的論析,讀者能隱約感知這代學人所令人崇仰的人文精神。可以說,《王水照文集》是一部頗具時代意義的著作。
王水照文集(精裝 全十冊) 內容簡介
《王水照文集》為王先生學術歷程的完整記錄,涉及宋代文史研究、蘇軾研究、中國古代文章學研究、錢鍾書研究以及學人紀念文字、學術隨筆等,內容厚實精彩。 王先生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尤其是宋代文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無數有志于宋代文學研究的學子,正是在王先生論著的指引下,走上各自的探索征途。《文集》收錄王先生各個時期的代表性學術論著,具有豐富的學術價值,對深刻審視中國古典文學與古代文化,也有極大的啟示意義 王先生自1955年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直至現今,前后近七十年,其從教、治學,伴隨共和國的成長,一步一個腳印,取得卓越成績,為學界所尊崇。《文集》收錄的文字,時間跨度上,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當下,除了研究成果本身的學術價值外,從中還可以體察新中國成立后,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學風演進,是認知新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一扇窗口,具有真實可查的學術史價值。 王先生生于1934年,親歷了社會的變革、文化的消長、國家的發展。生活歷練中所形成的學者的優秀品格、人文情懷和深刻的文化責任意識,悄然融入所撰寫的各類文字之中。透過《王水照文集》知識性與理論性的論析,讀者能隱約感知這代學人所令人崇仰的人文精神。可以說,《王水照文集》是一部頗具時代意義的著作。
王水照文集(精裝 全十冊) 目錄
**卷
宋代文學論叢
第二卷
北宋三大文人集團
第三卷
蘇軾研究
第四卷
蘇軾選集
第五卷
蘇軾傳稿
王水照說蘇東坡
第六卷
宋人所撰三蘇年譜匯刊
歷代文話提要選刊
第七卷
唐宋散文舉要
第八卷
中國古代文章學研究
半肖居文史雜論
第九卷
鱗爪文輯
第十卷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王水照訪談錄
王水照主要著述年表
王水照文集(精裝 全十冊) 作者簡介
王水照先生,1934年7月生,浙江余姚人。1955年-1960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參與北大55級學生編撰的紅皮文學史、黃皮文學史,為宋元段主要執筆人。1960年-1978年,分配到當時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文學研究所工作,在錢鍾書、何其芳、余冠英等先生指導下,參與了多個集體項目,包括社科院版《中國文學史》《唐詩選》等。1978年3月,調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工作。期間1984-1986年,國家公派至日本東京大學講學。1985年9月晉升為教授,199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唐宋文學方向)的博士生導師。1992年獲“有突出貢獻的國家*專家”稱號,1998年9月當選為復旦大學首席教授,長期擔任復旦大學中文系學術委員會主任。2000年起,兼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2015年始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同時兼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顧問、《文學遺產》顧問、《新宋學》主編等職。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