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轉向多中心平衡——轉型期城市邊緣區規劃實施機制變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83645
- 條形碼:9787568083645 ; 978-7-5680-836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轉向多中心平衡——轉型期城市邊緣區規劃實施機制變革 本書特色
本書以武漢市為出發點,系統研究了武漢這個轉型期的城市邊緣區的空間發展,以系統解決城鄉發展的矛盾。
轉向多中心平衡——轉型期城市邊緣區規劃實施機制變革 內容簡介
城市的快速蔓延與無序發展給邊緣區帶來了一系列空間、人口、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問題,資源與利益面臨著重新分配和重構。特別是農村產權主體意識的逐漸加強,對實施規劃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并將左右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進程。這些都對傳統以城市發展為主體的規劃機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出挑戰。本書以武漢市為例,針對城鄉統籌發展要義下邊緣區空間拓展中的多元主體分化的現實問題,在“單中心”與“多中心”理論比對分析基礎上,從規劃管理組織架構重構、規劃決策機制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創新三個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中心平衡的規劃機制重構框架及其主要內容,以彌補現行規劃機制的不足,進一步提高城鄉規劃調控的有效性。
轉向多中心平衡——轉型期城市邊緣區規劃實施機制變革 目錄
1.1 研究的緣起
1.2 相關術語辨析
1.3 大城市邊緣區的規劃制度模式研究
1.4 國內外相關研究
第2章 大城市邊緣區空間演變發展現狀及問題
2.1 大城市邊緣區空間發展的現有狀況
2.2 大城市邊緣區空間發展的主要問題
第3 章大城市邊緣區規劃失效的制度分析
3.1 規劃機制的制度化分析
3.2 大城市邊緣區多元化主體利益及空間效應分析
3.3 大城市邊緣區規劃機制運行的內在軌跡分析
第4章 轉型期多中心理論對傳統一元主導機制的挑戰
4.1 對傳統一元主導規劃機制的反思
4.2 一元主導的規劃機制制度缺陷
4.3 理論引入——多中心理論的概念和內涵
4.4 多中心理論與單中心理論比對分析
4.5 多中心理論影響下的公共服務多元化管理變革
第5章 轉型期大城市邊緣區多中心平衡規劃機制構建
5.1 轉型期大城市邊緣區多中心平衡規劃機制框架分析
5.2 轉型期大城市邊緣區多中心平衡規劃管理組織架構的重構
5.3 轉型期大城市邊緣區多中心平衡規劃決策機制的完善
5.4 轉型期大城市邊緣區多中心平衡規劃實施機制的創新
5.5 基于國情綜合運用具有中國特色的規劃機制建設模式
第6章 轉向多中心平衡的大城市邊緣區
參考文獻
轉向多中心平衡——轉型期城市邊緣區規劃實施機制變革 節選
大城市邊緣區是轉型期內大城市快速擴展背景下,城市外向拓展的唯一空間載體。是城市要素擴散與鄉村要素集聚的互為滲透、相互影響的混合區域,是實現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前沿陣地,具有其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 本書在面對中國特有的城鄉二元結構實際國情以及經濟體制轉型中多元利益群體分化與博弈的現實情況下,將大城市邊緣區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從大城市擴散中邊緣區空間結構的歷史演化特征與發展趨勢的角度,依據新制度經濟學、公共管理學等前沿學科的有關理論,綜合運用比較研究、原型分析、實證研究、歸納邏輯總結等方法,對當前由政府主導的單中心規劃機制展開了剖析,以武漢市為例,循序漸進闡述了傳統規劃機制的成因和弊端,提出了轉型期中國大城市邊緣區規劃機制變革的方向;并從管理組織架構、決策機制、實施機制等方面,深入系統地研究了邊緣區多中心平衡的規劃機制構建框架及其主要內容,提出了以下主要思考。 1)通過國內外大城市空間擴展中邊緣區的形態階段演變特征的比對分析,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分析了轉型期中國大城市邊緣區規劃機制的內涵和發展規律。闡述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一元主導規劃機制所暴露出來的某些日益明顯的公平和效率缺陷,所導致的城市邊緣區空間無序蔓延與混亂發展?偨Y了其發展演變在空間、政策、管理、社會環境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但尋根求源,只有找到引起這些問題的內在運行機制,才能真正解決規劃失效的本質,僅僅依靠規劃技術方法的改進是無法突破現有束縛,必須轉換思想,另辟蹊徑。 2)基于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要求,通過引入新制度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學理論,重新認識和探討了轉型期城市邊緣區空間發展的內在運行軌跡。借助新制度經濟學中有關制度非均衡向均衡轉化的變遷理論,總結了邊緣區規劃機制形成中所具備的初始均衡——中期僵滯——末期創新——新始均衡的四個循環螺旋上升的內在演化階段特征,分析了城市邊緣區空間發展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發展態勢。闡述了現階段規劃機制的變革,只有從規劃制度的外生變量制度環境以及內生變量制度結構安排和實施措施二個方面,方可構建一個運行良好、效率高效的規劃機制。對于協調城市邊緣區中的多元利益主體的博弈行為,降低社會總體交易成本,真正實現邊緣區空間城鄉統籌發展目標將發揮關鍵性作用。 另外,針對邊緣區空間拓展中的多元主體分化的現實問題,通過“單中心”與“多中心”理論比對分析,提出了基于鄉村社區自主的多中心平衡規劃機制可以在特定范圍內、特定階段時期中,彌補傳統政府一元主導模式的不足;明確了通過協調市場環境中多元利益主體的博弈行為,明晰產權權利約束,可以大大降低規劃行為與外部主體之間的交易成本,有效保障鄉村地區弱勢群體的話語權和參與權,進一步改善并有效發揮規劃調控的實質作用。 同時也進一步闡述了以“多中心”理論為背景的多中心平衡規劃機制是轉型期實現邊緣區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它可以充分發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市場主體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效率,打破傳統公私部門之間必然的界限,避免了現實運作中公私兩極分化的弊端,為政府的宏觀調控行為與市場的效率配置提供了有機的契合點,也有利于引導市場行為滿足日益多元化公共利益服務需求。另一方面,它在規劃過程中,重視發揮長期被忽視的社會公眾作用,通過制度內外的機制創新,將過度集中的規劃組織結構體系和決策程序予以變革,將權力向體制內的基層機構和體制外的社區自主組織和公私聯合的公眾管理組織轉移,實現了“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多元化規劃管理模式,使傳統失衡的規劃機制行為重新找到平衡點,向公平與效率的目標邁進,促進城市邊緣區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3)以現狀問題為導向,按照制度經濟學還原問題本原的制度分析方法,分別從規劃制度的理論和武漢市實證研究層面予以解析,提出了城市邊緣區的多中心平衡規劃機制框架體系內容。
轉向多中心平衡——轉型期城市邊緣區規劃實施機制變革 作者簡介
熊向寧,工學博士,正高職高級規劃師,國家注冊規劃師。在城市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和空間規劃研究以及城鄉規劃管理、土地利用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是武漢市城市規劃設計和研究、土地利用研究領域的科技和學術帶頭人之一,完成了近200項設計和研究成果,并獲得了國家、省、市各類技術成果獎勵40余項,其中*獎項6次,國土部科技進步獎1次,省級以上獎項26次,國家社科基金1項。2005、2007及2010年分別在美國伊利諾大學、西班牙LA SALIE大學和法國、荷蘭等國著名設計機構學習。并在《城市規劃》《規劃師》等核心權威期刊及國內外會議發表20余篇專業論文。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