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這才是絲綢之路——重抵歷史現場的行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8000
- 條形碼:9787521748000 ; 978-7-5217-4800-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這才是絲綢之路——重抵歷史現場的行走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 喜歡歷史考古、人文地理、旅游行記的讀者 訪古旅行者 “玄奘之路”國際商學院戈☆ 重抵歷史現場,與古人神交于路上☆ 復旦歷史地理教授侯楊方,歷時10年、超過20次、累計行程3萬公里,精準復原境內外“絲路”古道☆ 近200張實景照片+地圖+GPS行走軌跡+“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打破“大漠黃沙”刻板印象,這才是絲綢之路!- 精準復原張騫通西域、玄奘取經、高仙芝遠征以及斯坦因等探險家的多條路線- 精確定位漢唐玉門關、劍末谷、青山嶺、大石崖、公主堡、鐵門等重要絲路地標- 建立**套“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讓歷史精確到每一個山口、每一條河谷☆ 絲綢之路是溝通亞歐大陸的重要文明之路,它是由綠洲、雪山、峽谷、草原、森林、冰川、鮮花、關隘、驛站、石窟、寺廟等組成的絢爛畫卷。☆ 探索已知卻未必真知之地,史料與實地互證,考辯千年歷史真相☆ 內外雙封+裸脊鎖線+內文微涂紙,可180度平攤,不負真實絲路之美
這才是絲綢之路——重抵歷史現場的行走 內容簡介
一本實地考察、精準復原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經典路線的歷史紀行作品。 用重走求真,以行動求實,復旦教授帶你走過這條人人知道但從未真正了解的亞歐古道。 復旦大學教授侯楊方在對《史記》《漢書》《大唐西域記》等歷史資料解讀、研究的基礎上,以歷時10年、超過20次、累計行程3萬公里重走絲綢之路的經歷,采集地理位置、路線軌跡及影像資料,精準復原歷史上多條絲綢之路路線,包括張騫通西域、玄奘取經、高仙芝遠征以及斯坦因等探險家的路線,準確定位了多個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標,包括漢唐兩座玉門關、唐代劍末谷、青山嶺、公主堡以及玄奘曾經過的中亞“鐵門”等,讓讀者通過精準的復原地圖、知識性的文字、來自現場的照片,領略真正絲綢之路的魅力。
這才是絲綢之路——重抵歷史現場的行走 目錄
自 序 你從未見過的絲綢之路 I
古道絲綢路??猶聞漢唐風
一 我們真的了解“絲綢之路”嗎? 3
二 “絲綢之路”概念究竟是怎么提出來的? 16
三 蔥嶺之外:從帕米爾到地中海 26
四 張騫通西域之前、之后希臘的影響 39
聞道尋源使??從此天路回
一 張騫的傳奇“鑿空”之旅 55
二 西規大河,列郡祁連 61
三 天馬之路:絲綢之路*終貫通 64
四 列郵置于要害之路:懸泉仍然長流 70
五 綠洲、高原:絲綢之路的地理環境 80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一 河西走廊與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敦煌 93
二 發現敦煌文書的王道士與斯坦因的百年糾葛 103
三 西出玉門,東歸陽關,敦煌樓蘭之間 115
四 何處玉門關:我們認為的“玉門關”并非玉門關 155
五 玄奘的“玉門關”并不是敦煌以西的玉門關 165
六 重走玄奘路的戈壁挑戰賽路線 179
花銷蔥嶺雪??縠盡流沙霧
一 其山高大,上生蔥:什么是蔥嶺?什么是帕米爾? 191
二 時光凝固的喀什卡蘇:發現唐代劍末谷 205
三 蔥嶺以西的瓦罕:玄奘的達摩悉鐵帝,高仙芝的護密 216
四 壯麗的波謎羅川:蔥嶺絲路的主干道 228
五 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干:公主堡和石頭城 240
六 玄奘的“人生巔峰”:何處大石崖? 248
七 赤佛堂西是漢家:高仙芝遠征 258
八 巴控克什米爾:穿越風之谷的喀喇昆侖公路 266
九 佛遺足跡于此,至今猶爾 278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一 玄奘為何要繞路熱海 295
二 通往費爾干納盆地的“鳥飛谷” 299
三 從絲路中道到北道的熱海道 309
四 何處赤谷城? 317
五 天山腳下的楚河與碎葉 323
六 憑吊怛羅斯古戰場 332
七 粟特人的河中 339
八 找到絲路的重要地標:鐵門 362
九 阿姆河邊的希臘遺跡和佛國 369
十 在*神秘的國度尋找波斯、希臘、印度遺跡 376
結束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88
這才是絲綢之路——重抵歷史現場的行走 節選
自序你從未見過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幾乎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一提起它卻總是不能脫離“大漠黃沙駝隊”這一典型而又單一的意象,這很好地體現了信息時代想象力的貧困,因為很少有人能真正重走絲路,特別是那些人跡罕ZHI而正好保留了原來風貌的地區。本書就是想提供給讀者一幅“你從未見過的絲綢之路”的畫卷,揭示絲綢之路產生的前因后果與歷史演變過程,初次披露考察發現的玉門關遺址、中亞鐵門、蔥嶺重要山口等絲路的重要地標。2011年8月,我初次到新疆,作為一名純粹的觀光客去了帕米爾高原,被其瑰麗壯美的景觀震撼。我畢竟從事歷史地理研究,知道古稱“蔥嶺”的帕米爾高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交通樞紐;我又喜歡戶外探險,特別好奇絲綢之路當年是走哪幾條河谷,翻越哪幾座山口,但翻閱了大量的研究論文后,并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心想不如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就是我自 2012 年以來一直從事絲綢之路“精準復原”工作的由來。YI切紙面資料僅僅提供線索,而不是結論和事實本身,再精妙的論證研究也不過是紙面作業,甚ZHI文字游戲。“精準復原”要求超越紙面的研究,須親臨現場,重走路線,給出精確的軌跡與照片、視頻,須公開結果可供重復性檢驗。于是2013年4月,在前期大量紙面準備的基礎上,我選擇了境內的帕米爾高原,開始了第YI次絲綢之路精準復原的實地考察。自此,我探訪的范圍遍及境內外的帕米爾高原、隴山左右、河西走廊、羅布泊、南北疆、中亞諸國,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從伊朗的錫斯坦直到德黑蘭。經過幾十次的實地考察,初步精準復原了從中國陜西直到中亞的絲路主干道,找到并精準定位了重要的地標——漢唐的玉門關、玄奘的“大石崖”、高仙芝的青山嶺、中亞的鐵門等,隨后建成了第YI套“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將歷次考察的GPS軌跡、重要地標的經緯度以及照片公開于網絡。在前期的考察準備與實際的考察過程中,我不斷思索究竟什么是絲綢之路并沉浸于它的多姿多彩,今天我之所見,即張騫、玄奘、馬可·波羅之所見;也感喟“大漠駝隊”這一典型絲路意象只是現代人想象力貧困的產物。因此我想用這本書向世人說明,絲綢之路是溝通亞歐大陸的重要文明之路,它絕非只有“大漠黃沙”,而是由綠洲、雪山、峽谷、草原、森林、冰川、鮮花、關隘、驛站、石窟、寺廟等組成的絢爛畫卷。本書的很多結論和重要地標照片全是初次正式公布,涉及的地點、線路全是我本人的親身經歷,而不是根據前人紙面資料的推演,所以本書是用紙面資料作為線索,提出假設,用實地考察作為檢驗方式的原創性產物,希望提供給世人一幅“你從未見過的絲綢之路”的畫卷。
這才是絲綢之路——重抵歷史現場的行走 作者簡介
侯楊方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他策劃主持了一個世紀以來首次對境內外帕米爾高原的系列考察,曾多次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山口,足跡遍及帕米爾高原的多個重要河谷、山口,在數十次對帕米爾高原、南疆、羅布泊、中亞及南亞地區的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對絲綢之路進行了首次“精準復原”,以此為基礎研制了第一套“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主要著作有:《中國人口史》(1910—1953年卷)、《盛世啟示錄》、《盛世·西漢》、《盛世·康乾》、《重返帕米爾: 追尋玄奘與絲綢之路》、《征戰:大清帝國的崛起》、《治世:大清帝國的興亡啟示》、《名臣:大清帝國的君臣博弈》以及《清朝地圖集》(多卷本)。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