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世界這么大,帶你去看看:人類文明地標45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50607
- 條形碼:9787521750607 ; 978-7-5217-5060-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這么大,帶你去看看:人類文明地標45講 本書特色
√創新體系,流暢易懂,輕松“上車” 符號、想象、組織、大工程、城市、碰撞、重大發明、現代世界、挑戰未來,9大板塊串起45個世界*地標,全新視角理解旅行目的地的文明史意義,充滿好奇、淺顯易懂的提問引發思考,帶著哲思反觀得失。沒有晦澀文字和龐雜體系,感興趣即可上車!√濃度超標,意涵豐富,告別“打卡”一本硬核旅行攻略,對到了目的地該看什么、看到的是什么進行解析,帶著知識儲備走上旅途,走馬觀花不再重演。√全新修訂,新增內容,一書多用在音頻課基礎上增補15篇全新內容,增加“碰撞”“重大發明”“挑戰未來”3大板塊,誠意修訂全書內容。小書迷、歷史迷、旅行迷都到碗里來!√圖文并茂,腦洞大開,超級沉浸全彩內文+清晰插圖,正文之外搭配有37篇延伸閱讀——講個“冷知識”,帶你“回到中國”,抑或“換個角度”,還有突然大開的腦洞tips,沉浸式環球旅行正式開啟。
世界這么大,帶你去看看:人類文明地標45講 內容簡介
這是一場隨時都能開啟的沉浸式環球文明之旅。文明被解構為符號、想象、組織、大工程、城市、碰撞、重大發明、現代世界、挑戰未來9大板塊,45個重量地標打破空間與時間的束縛,在全新的認知框架下,展示人類燦爛文明的發生和形成過程。 如果你對世界文明充滿好奇,那么隨著書中每一個古老秘密的揭開,你將再次見證人類群星如何閃耀,重新收獲雄心與勇氣。 如果你計劃或即將踏上旅程,這本書將是一個貼心的禮物,幫助你安排優先級、挑選目的地,在旅途中越過表象、直達意義。 如果你有一個問東問西的孩子,這本書會變成你們的秘密武器,在共讀中戴上想象的翅膀,在碰撞中了解世界的奧秘。 如果你暫時被牽絆住腳步,遠方深藏在心里,這將是一個常看常新的高濃度預覽,帶你坐地日行八萬里,放肆掃描地球人一生中*重要的45個重量地標。
世界這么大,帶你去看看:人類文明地標45講 目錄
**章 符號
**節 油畫《巴別塔》| 上帝都害怕的交際符號
第二節 羅塞塔石碑 | 穿越時空的語言符號
第三節 伊拉克巴格達古城 | 全球通用的數字符號
第四節 巴黎老佛爺百貨 | 消費時代的超級符號
第二章 想象
**節 埃及吉薩金字塔群 | 重生是埃及人的生活原動力
第二節 德國科隆大教堂 | 歡迎來到基督教天堂體驗店
第三節 佛羅倫薩國立美術學院大衛雕像|審美想象的完美樣本
第四節 特洛伊古城遺址 | 英雄史詩和他們的自我超越
第三章 組織
**節 安徽西遞胡氏宗祠|血緣組織如何擴大規模
第二節 捷克奧斯特里茨戰場|軍事組織如何提高戰斗值
第三節 加爾各答威廉堡|商業組織如何創造財富
第四節 倫敦白廳|官僚組織如何運轉國家
第四章 大工程
**節 羅馬西班牙廣場|成就永恒之城的管道工程
第二節 揚州古運河|整合中華帝國的物流工程
第三節 巴黎凡爾賽宮|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權力工程
第四節 美國金道釘遺址公園|太平洋鐵路的雙軌
第五節 胡佛大壩|技術驅動的能源工程
第六節 迪拜棕櫚島|扭轉國運的地產工程
第五章 城市
**節 雅典古城廣場|城市居民的公共交流空間
第二節 羅馬卡拉卡拉浴場|城市享樂和消費的萌芽
第三節 巴黎圣母院|城市需要精神中心
第四節 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從私人收藏到城市的靈魂
第五節 巴黎下水道博物館|城市如何凈化自己
第六節 倫敦帕丁頓地鐵站|超大規模城市的助推器
第七節 帝國大廈|把城市空間豎起來
第八節 瓦爾登湖|鄉愁是一種城市病
第九節 巴西里約羅西尼亞貧民窟|城市的恥辱還是活力之源
第六章 碰撞
**節 希臘溫泉關|觀念力量讓雞蛋砸碎石頭
第二節 山海關長城|碰撞淬煉草原帝國
第三節 荷蘭代爾夫特|**款全球時尚爆品
第四節 墨西哥奇琴伊察古城|大自然的小白鼠
第七章 重大發明
**節 浙江澤雅古村落|造紙術是*早的信息革命
第二節 景德鎮瑤里古鎮|神奇物質擴張到現在
第三節 意大利威尼斯玻璃島 | 透明玻璃打開人的視野
第四節 意大利博洛尼亞 | 大學奠定現代社會的基石
第八章 現代世界
**節 德國維滕堡大教堂 | 宗教改革拉開現代世界帷幕
第二節 英國皇家學會駐地 | 人類掌握科學新魔法
第三節 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 | 現代金融體系從股票交易開始
第四節 格林尼治天文臺 | 時間觀念是現代協作的必需
第九章 挑戰未來
**節 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籠罩地球上空的末日恐懼
第二節 紐倫堡審判紀念法庭 | 現代人類法律理性能否杜絕反人類
第三節 麥當勞博物館 | 工業化口味占領全球
第四節 日本豐島美術館 | 在藝術之島感受垃圾挑戰
第五節 北極 | 預示越來越熱的星球
第六節 火星烏托邦平原 | 從閃閃紅星上看地球
世界這么大,帶你去看看:人類文明地標45講 節選
第五章 城市第六節 倫敦帕丁頓地鐵|超大規模城市的助推器———————————————————————————————————————巴黎和倫敦是一對“冤家”。上歷史課時,老師總要找到一些方法,幫我們搞清楚他們間的關系。如果能穿越回中學課堂,我一定會告訴老師:我找到了一個新的角度,就是走進兩座城市的地下,從下往上梳理兩座城、兩個國的變遷。在巴黎,是下水道,在倫敦,是地下鐵。兩個城市的崛起,都因為在地下搞了決定性的創新。這一次,我要帶去你倫敦的帕丁頓地鐵站,這里是人類*早的地鐵。在沒有地鐵的時候,城市深受“堵車”之苦,倫敦人早在19世紀開始就感受到這種痛苦,地鐵的修建,給倫敦和之后的超大城市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世界上*古老的地鐵站倫敦地鐵帕丁頓站不是一座普通的車站,人類**列地鐵列車,就是從這里出發的。說到“帕丁頓”,我**個想到的是“帕丁頓熊”,它是英國家喻戶曉的兒童故事主角,名字確實跟帕丁頓站有關。故事里,英國探險家克萊德在秘魯探險,認識了一對熊夫婦,Pastuzo和Lucy,它們既有高智商又有語言能力,大家生活了一段時間后,克萊德邀請它們將來去倫敦找他。后來,秘魯爆發地震,熊叔叔遇難,熊阿姨把侄子送上倫敦的船。在帕丁頓站,小熊被一對倫敦老夫婦收養。2018年,同名電影《帕丁頓熊》上映。撇開老夫婦和小熊間的戲劇故事,回到這次旅行的主題,為什么老夫婦會在帕丁頓站遇到小熊?因為這里人流量足夠大,人多就可能產生奇跡,自然可以把想象安放在這里。帕丁頓站位于倫敦市區西部,是城市重要交通樞紐,有5條線路在這里換乘,通往希斯羅機場的鐵路也在這里交會。沒準在某個站臺上,我們還能發現一個帕丁頓熊的雕塑:小熊穿著藍色大衣,一手拎著行李,一手正脫下紅色帽子跟你致意。站在帕丁頓站,可能會有時空穿越的感覺。雖說是現代化交通樞紐,這里的部分建筑卻保留了當年的樣貌,黃色的磚墻,金屬框架結構,支撐起拱形的天篷,依稀還有100多年前手繪圖片的影子。從這里開通的**條地鐵線路,叫“大都會線”。大都會,名字大有深意。現代城市的交通擁堵主要是由汽車引起的,而倫敦人修建**條地鐵時,汽車雖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但擁堵已經出現。這就要回到19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讓英國經濟蓬勃發展,城市的繁榮吸引大量農村人口涌入。1801年,倫敦的人口是100萬;50年后這個數字變成260多萬,而且還在增長。跟巴黎一樣,倫敦對此也沒有提早準備。過度密集的人口,加上城市下水系統的缺陷,倫敦時常暴發瘟疫,1832年的霍亂極為嚴重。為了躲避瘟疫,富有的中產階級開始向倫敦西部郊區搬遷。但遺憾的是,搬去鄉村并不意味著可以田園牧歌了,還是得每天回到城市上班。另一個情況是,當時英國城市間的鐵路已經鋪好,意味著人們搭火車來倫敦變得更方便。那時的火車是蒸汽機車,聲音響亮、冒著黑煙、污染環境,如同狄更斯所說,簡直是一頭可怕的怪獸。于是政府嚴禁在市中心修建火車站,外地來的火車只能停在倫敦市郊,人們在這里下車進城。由此,大都市潮汐式的通勤開始了,人們每天下午下班離開市中心,回家吃飯睡覺,第二天早上再回來上班。另一方面,外地客流在郊外等著進城。體倫敦交通特別委員會記載,1854—1855年,每天大約有20萬人進出倫敦。這么多人進出倫敦怎么走?當時有公共馬車,但運力遠遠不夠,有錢人坐私家馬車,更多沒錢的人只能靠雙腿,再加上道路狹窄,經常會引發擁堵。當然,還有一個麻煩,幾千輛馬車意味著幾千匹馬,他們的排泄物堆積如山,和巴黎一樣,交通和衛生狀況威脅到城市的生存。地鐵讓倫敦成為大都會交通問題解決不了,倫敦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都會,已經在這里的人也不會擁有幸福生活。市政府向全社會征求解決方案。當時有個叫皮爾森的律師,同時是一位社會改革家,他一直關注倫敦交通問題,苦思冥想尋找解決方案。據說,有一次半夜起床上廁所,皮爾森發現墻角邊有個老鼠洞,有只老鼠出來進去,暢通無阻。受老鼠的啟發,皮爾森開了一個腦洞,火車能不能像老鼠一樣在地下開呢?我無法考證故事的真假,他提交給市政當局的方案,概括起來就是修地鐵。今天看來,坐地鐵、修地鐵好像理所當然,而文明走到現在我們會發現,任何“從零到一”都是艱難的一步。盡管英國是火車誕生地,同時也掌握隧道技術,但這和把火車放進隧道里開是兩個概念,皮爾森律師開的腦洞確實是非常大的。經過皮爾森持續不斷地游說,13年后,他的腦洞得以實施。1860年2月,世界上**條地鐵正式動工了。修建過程中有過事故,也遇到過大大小小的麻煩。當然,任何創新都會伴隨著公眾輿論的不解,畢竟沒有人見過像老鼠一樣的火車。當時有媒體評論說:人,真的可以像精靈一樣,在地底下跑嗎?人鉆進隧道里會不會憋死?火車會不會把隧道震塌了?隧道一塌,上面的房子會不會都掉到坑里?直到工程快要結束,還有媒體預言,估計沒有市民敢來乘坐地鐵。真相又如何呢?1863年1月,人類**班地鐵列車如約從帕丁頓站開出,終點站是幾公里外的法靈頓站。首相沒有來剪彩,但將近4萬名市民在沿途車站排起長隊,他們看到了什么?當時的列車是用蒸汽機牽引,冒著黑煙,而且隧道離地面很近,所以列車開動時山呼海嘯、噴云吐霧。大家乘坐的還是敞篷車,但倫敦人異常興奮,列車每到一站,都要面對脫帽歡呼的市民。(節選)
世界這么大,帶你去看看:人類文明地標45講 作者簡介
林楚方,愛讀書、愛旅行、愛碼字。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曾擔任《南方周末》高級編輯、《Vista看天下》雜志執行主編、壹讀傳媒創始人、字節跳動副總裁等職務;2017年開始獨自旅行,喜歡邊走、邊讀、邊講,擔任得到平臺《文明地標30講》課程主理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