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鐵馬冰河初心在 盡付祖國無限愛——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宣傳科學家精神集錦(第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318197
- 條形碼:9787576318197 ; 978-7-5763-181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鐵馬冰河初心在 盡付祖國無限愛——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宣傳科學家精神集錦(第一輯) 本書特色
為了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以“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為基礎,陸續推出了“恰同學少年”、“矢志國防的北理人”和“黨的事業就是我的奮斗方向”三個展覽,以這些展覽內容為核心,經過資料考證和研編,將科學家學術成長歷程中的精彩故事集結成本書。
鐵馬冰河初心在 盡付祖國無限愛——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宣傳科學家精神集錦(第一輯) 內容簡介
本書從科學家的少年求學經歷、為國防事業奮勇拼搏和追求真理為共產主義而奮斗三個不同側重點出發,講述了25位科學家在外敵入侵、國家積貧積弱的青少年時期,懷揣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愿不忘初心,以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獻給了偉大祖國的故事,書中再現了大量真實珍貴的史料,充分體現了科學家執著的科學精神和對黨無比深厚的赤子之情。
鐵馬冰河初心在 盡付祖國無限愛——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宣傳科學家精神集錦(第一輯) 目錄
**章 巾幗豪情譜華章
**節 何澤慧:小何才露尖尖角
一、院士家族 星火相承
二、投身物理 兵工救國
三、科學伴侶 琴瑟和鳴
第二節 張樹政:在微生物中逐夢的“小孩兒”
一、書香門第 耕讀傳家
二、才華初顯 快樂學習
三、胸懷男兒志 走上化學路
四、工業報國 與酶結緣
五、興趣廣泛 融會貫通
第二章 改天換地君自強
**節 劉東生:一片丹心系黃土
一、家學淵源 重在教育
二、鐘情自然 熱愛運動
三、心儀地質 報效國家
四、野外考察出真知
第二節 顧誦芬:從航模愛好者到航空總設計師
一、唯亭顧氏 書香世家
二、目睹空難 情定航空
三、排除萬難 戰鷹出世
第三節 蔣錫夔:滬上名門走出的愛國化學家
一、家庭熏陶 以德為先
二、自我探索 廣泛涉獵
三、化學報國 無悔青春
第二部分 矢志國防的北理工人——慶祝北京理工大學建校80周年
**章 火炸藥三杰
**節 丁敬: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
一、幼年不幸喪父
二、少年輾轉求學
三、浙大歲月 積極參加抗日活動
四、赴美留學 領導創建“留美科協”
五、歸國報效 選擇華北大學工學院
六、榮獲科技榮譽
七、研究發展二維爆轟及其測量技術
八、平息黑火藥發明權歸屬之爭
九、積極參加國際學術交流
十、獻身教育40余年
第二節 董海山:60年的執著初心——董海山與火炸藥研究
一、戰火中的童年
二、考人中國**個火炸藥班
三、**次獨立完成炸藥設計
四、留學蘇聯獲得學位
五、參加“142會戰”,編寫科技回憶錄
六、“文革”期間堅持科研
七、低感、鈍感炸藥研究
八、重返母校
九、當選院士
第三節 徐更光:裝填國防夢締造炸藥傳奇
一、崇尚“勤耕苦讀”的家庭
二、動蕩求學路
三、從東北到北京的五年大學
四、留校任教“師從”丁敬
五、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032工程”
六、炸藥中的常青樹——8701高能炸藥
七、一生中獲*高科研獎勵的成果—“海薩爾”高能炸藥
八、兵工企業的知心朋友工人自己的科學家
九、學術思想
十、一個艱難而又快樂的家庭
十一、言傳身教
第二章 雷達大師與槍王傳奇
**節 毛二可:不畏浮云遮望眼 擎天鑄網鎖天戈
一、癡迷無線電的孩子
二、重慶南開中學如魚得水的學生
三、大學不同凡響的畢業設計
四、困難時刻挺身而出
五、在漫漫科研征程上砥礪奮進
六、歷經磨難 不忘初心
七、謙遜做人與冷靜思考
第二節 王越:無線電波下的家國夢
一、胸懷家國成“越”名
二、耀華學校的頑童
三、心懷救國夢,著迷無線電
四、上海求學,考取大連工學院
五、奔赴張家口
六、投身雷達事業
七、評為兩院院士
八、投身教育
第三節 朵英賢:“中國95式槍族之父”
一、生性好動的“尕爺”
二、在黃河文化搖籃中茁壯成長
三、如愿考入華北大學工學院
四、研制67式機槍譜寫華彩樂章
五、磨難中不泯知識分子的良知
六、改型87式自動步槍
七、研制95式槍族成為一代“槍王”
八、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九、落葉歸根 壯心不已
第三章 共和國之戀
**節 周立偉:電子光學世界里的不懈求解者
一、少年時代的記憶
二、難忘國立上海高機的歲月
三、上海華通電機廠的技術革新能手
四、心懷軍工報國夢報考北京工業學院
五、濃墨重彩的留蘇生涯
六、創立寬束電子光學學派
七、科研學術活動趣事
第二節 崔國良:再筑長城箭倚天
一、亂世坎坷求學路
二、奮斗不輟露頭角
三、負使命師從“喀秋莎之父”
四、投身零起點的事業
五、轉戰荒原立新功
六、天降大任戰巨浪
七、志在萬里突破高能
八、一切榮譽歸于黨
九、理想的升華
第三部分 黨的事業就是我的奮斗方向——科學家人黨故事選粹
**章 在白色恐怖中跟黨走的人
**節 谷超豪:用革命和科學報國的紅色數學家
一、童年知國仇
二、14歲首次入黨
三、在學運洪流中第二次入黨
四、策反國民黨雷達研究所
五、在科學上為黨建功
第二節 彭士祿:父輩高舉農奴戟子輩承志建殊勛
一、偉大父母 滿門英烈
二、兩度人獄的小政治犯
三、回到黨的懷抱
四、沒有預備期的黨員
五、敢
鐵馬冰河初心在 盡付祖國無限愛——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宣傳科學家精神集錦(第一輯) 節選
**節 何澤慧:小何才露尖尖角 我所希望于你們的是打好數理化的基礎,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鍛煉身體,培養文學音樂美術方面的興趣,使自己成為思想活躍,有干勁,有創新精神的青年。對女同學我還要說幾句話:不要怕社會上的習慣勢力,只要自己堅持奮斗,不斷努力,一定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科學發展做出貢獻的。 ——何澤慧 一、院士家族星火相承 核物理學家何澤慧1914年出生于江蘇蘇州,籍貫山西靈石。她的家族是中國*大的院士家族,家族成員中有何澤慧、錢三強、葛庭燧、王守武、王守覺、陸學善六位院士。外祖父王頌蔚曾任教于同文館,是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的恩師。大舅王季烈*早將“物理”作為physics的中譯。同輩中的何怡貞、王守競、王淑貞、王明貞等人也在科研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 1920年,何澤慧入讀祖母王謝長達創辦、三姨王季玉擔任校長的蘇州振華女校,在那里學習了12年。在這12年中,她深受家族家風熏陶。 何澤慧在振華女校就讀期間全面發展。她參加了校女子排球隊,球隊獲1931年江蘇省運會女排比賽冠軍。 二、投身物理兵工救國 何澤慧成長之時,正是民族危亡的時代。1931年日本侵略軍登陸上海后,何澤慧在校刊中撰文表示,“靜默地想辦法救國、救同胞,才是現在中國人應有的態度”。這種科學救國理念貫穿于何澤慧的整個學術生涯。她曾在追憶周培源的手稿中,回憶了在清華大學接受的“抓緊時間念好書才能救國”這樣的思想。 她在1934年給大姐何怡貞的信中提出,只拿一張文憑“既不能報諸父母,又不能與社會國家以絲毫之功”;到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學習后,1937年9月3日,何澤慧又在給大姐何怡貞的信中說:“我學的彈道學,也許兵工署就要來電報請我回去服務,不是中國兵發炮發不準嗎?其實只要我一算,一定百發百中!他們不早些請我,不然日本兵早已退還三島了。”表達出她用所學知識反抗侵略、報效國家的決心和對自己彈道學水平的信心。 三、科學伴侶琴瑟和鳴 何澤慧的另一個標簽是“女科學家”,特別是成長于民國時期的女科學家。1932年,她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時,時任系主任葉企孫不收女生,在何澤慧等人的據理力爭下才妥協。她成為這一屆學生中*終堅持到畢業的三位女生之一,其他同學還包括三位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錢三強、王大珩、于光遠(哲學社會科學學部)。 1936年,何澤慧赴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就讀彈道學專業,后獲得工程博士學位。 1943年,何澤慧到德國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后發現正負電子幾乎全部交換能量的彈性碰撞現象。 何澤慧和錢三強“夫妻院士”的美談享譽中外。兩人畢業后在國外時重建了聯系,何澤慧從德國來到法國,加入錢三強所在的約里奧-居里夫婦實驗室。兩人不僅是生活上的伴侶,更是科學上的合作伙伴,1946年共同發現了首例鈾原子核四分裂徑跡。 1948年,何澤慧回國參與組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 從1950年起,何澤慧先后在中科院物理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間研制成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原子核乳膠。 1980年,何澤慧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P4-11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