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肌電圖誘發電位基礎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33498
- 條形碼:9787117333498 ; 978-7-117-33349-8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肌電圖誘發電位基礎與實踐 本書特色
【1】經驗是*好的老師。本書凝練主編數十載豐富寶貴的神經電生理經驗,在介紹臨床神經電生理“能做些什么”和“為什么這樣做”的基礎上,結合病例重點解決針對具體患者個性化“我應該怎樣做”的問題。 【2】本書主編具有高超的制圖能力,親自作圖,精細化呈現了頭、頸、軀干、四肢主要肌肉解剖定位和肌電圖檢測以及主要神經走行路徑和感覺運動功能檢測方法,圖片精湛,制作兼顧立體具象性和三維抽象性,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肌電圖誘發電位基礎與實踐 內容簡介
《肌電圖誘發電位基礎與實踐》緊扣臨床神經電生理的原理和應用,全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 **部分介紹與原理相關、必要的數理知識,重點講述神經系統解剖學、生理學和病理學的基本概念及相關知識。 第二部分詳細介紹臨床神經電生理各種檢測項目的檢測方法和原理,重點分析相關的生理學和病理學變化及臨床意義,并著重對檢測方法的改進與創新進行了介紹。 第三部分主要圍繞臨床各學科相關疾病的神經電生理檢測方案設計、電生理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 第四部分為神經電生理檢測臨床應用,精選部分病例重點解讀其電生理檢測和診斷過程以及術中監測應用實例結合臨床案例。 第五部分為精選圖片,涵蓋了頭、頸、軀干、四肢主要肌肉解剖定位和肌電圖檢測以及主要神經走行路徑和感覺運動功能檢測方法,圖片制作兼顧立體具象性和三維抽象性,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肌電圖誘發電位基礎與實踐 目錄
**章 臨床神經電生理學概述/1
**節 臨床神經電生理學基本概念 /1
第二節 國際歷史及流派 /2
第三節 國內歷史及現狀 /3
第四節 臨床神經電生理應用展望 /4
第二章 生物醫學工程基礎/7
**節 概述 /7
第二節 數學與普通物理學相關基礎 /7
第三節 電與電場 / 11
第四節 直流電與直流電路 /13
第五節 電磁感應與交流電 /16
第六節 生物電及其記錄 /18
第七節 微弱生物電信號的增強記錄技術 /20
第八節 數與數制及數字電路 /21
第九節 電子計算機技術簡介 /22
第十節 正常參考值 /23
第三章 臨床神經電生理實驗室建設及儀器設備/27
**節 實驗室建設 /27
第二節 儀器設備組成及要求 /29
第三節 設備維護與保養 /40
第四章 神經系統解剖學和生理學及病理學基礎/42
**節 神經系統解剖學和生理學概論 /42
第二節 中樞神經系統解剖 /59
第三節 周圍神經解剖 /70
第四節 神經傳導通路 /82
第五節 神經肌肉接頭 /90
第六節 骨骼肌解剖與生理 /92
第七節 運動單位 /98
第八節 神經肌肉系統病理與電生理概論 /100
第五章 針極肌電圖檢測/108
**節 電極與儀器參數設置 /108
第二節 進針方法 /108
第三節 肌肉靜止狀態的自發放電 / 110
第四節 輕用力收縮狀態 /135
第五節 *大用力收縮狀態 /151
第六節 針極肌電圖檢測注意事項 /153
第七節 特殊肌電圖簡介 /154
第八節 針極肌電圖小結 /155
第九節 各肌肉檢測方法 /155
第六章 神經傳導功能檢測/156
**節 概述 /156
第二節 運動神經傳導檢測 /157
第三節 感覺神經傳導檢測 /173
第四節 步進法檢測技術 /179
第五節 H 反射 /182
第六節 F 波/.186
第七節 重復神經刺激檢測 /196
第八節 面神經傳導功能檢測 /202
第九節 瞬目反射檢測 /206
第十節 皮膚交感反應檢測 /209
第十一節 球海綿體肌反射檢測 /212
第十二節 神經傳導功能檢測小結 /213
第七章 臨床誘發電位檢測概述/215
**節 概述 /215
第二節 儀器使用的注意事項 /221
第八章 軀體感覺誘發電位/226
**節 體感誘發電位常規檢測方法 /226
第二節 四肢非常用神經體感誘發電位檢測 /247
第三節 其他體感誘發電位檢測 /249
第四節 軀體感覺誘發電位的臨床應用 /256
第九章 聽覺誘發電位/266
**節 人類聽覺系統基礎知識 /266
第二節 聽覺系統電生理檢測技術 /273
第三節 腦干聽覺誘發電位 /278
第四節 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在耳科的應用 /288
第五節 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在神經科疾病的應用 /289
第六節 位聽系統其他電生理檢測 /292
第十章 視覺誘發電位/298
**節 概述 /298
第二節 人類視覺系統解剖和生理 /299
第三節 棋盤格模式翻轉刺激視覺誘發電位 /304
第四節 視覺誘發電位異常判定及解讀 /315
第五節 模式翻轉視覺誘發電位的臨床應用 /319
第六節 閃光刺激視覺誘發電位 /322
第七節 其他視覺電生理檢測 /324
第十一章 運動誘發電位/326
**節 概述 /326
第二節 運動誘發電位檢測方法 /327
第三節 運動誘發電位的臨床應用 /332
第十二章 事件相關電位/335
**節 概述 /335
第二節 聽覺刺激P300 檢測 /336
第三節 P300 的臨床應用/.339
第四節 其他事件相關電位 /341
第十三章 神經電生理臨床應用概論/344
**節 神經電生理檢測與臨床的關系 /344
第二節 神經電生理應用的思維模式 /347
第三節 神經電生理應用的基本原則 /348
第四節 神經電生理檢測結果解讀及報告書寫 /352
第十四章 肌肉疾病/360
**節 肌肉疾病的電生理檢測 /360
第二節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362
第三節 其他遺傳性肌肉疾病 /368
第四節 炎癥性肌病 /376
第五節 其他肌病 /379
第六節 半圓形脂肪萎縮 /382
第十五章 神經肌肉接頭病/383
**節 神經肌肉接頭病分類及臨床 /383
第二節 電生理檢測與診斷 /387
第十六章 周圍神經外傷/392
**節 基本概念與檢測原則 /392
第二節 上肢周圍神經外傷 /400
第三節 下肢周圍神經外傷 /417
第四節 頭面部外傷 /423
第十七章 周圍神經單神經病及神經根病/427
**節 概述 /427
第二節 上肢及頸肩部卡壓與頸椎病 /431
第三節 下肢及臀部神經卡壓與腰椎病 /452
第四節 急性單神經損害疾病及面肌痙攣 /460
第五節 痛性單神經病 /467
第十八章 多發性周圍神經病/469
**節 概述 /469
第二節 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周圍神經病 /476
第三節 遺傳性周圍神經病 /485
第四節 系統性疾病導致的周圍神經病 /493
第五節 多發性周圍神經病電生理檢測小結 /503
第十九章 電生理定位相關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505
**節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概述 /505
第二節 中樞神經系統外傷 /506
第三節 腦血管病及脊髓血管病 /508
第四節 椎管內壓迫及占位性病變 /509
第五節 顱內腫瘤 /515
第六節 電生理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定位
小結 /521
第二十章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523
**節 概述 /523
第二節 免疫相關的脫髓鞘病 /525
第三節 感染等繼發的脫髓鞘病 /530
第四節 腦白質營養不良 /531
第五節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小結 /532
第二十一章 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533
**節 概述 /533
第二節 運動神經元病 /534
第三節 脊肌萎縮癥 /544
第四節 多系統萎縮 /545
第五節 與癡呆相關的變性病 /548
第六節 帕金森病與特發性震顫 /551
第二十二章 中樞神經系統炎性及感染性疾病/554
**節 概述 /554
第二節 脊髓炎性疾病 /554
第三節 腦炎和腦膜炎 /559
第二十三章 中樞神經系統先天性疾病及其他疾病/561
**節 中樞神經系統先天性疾病 /561
第二節 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其他疾病 /566
第二十四章 神經電生理在部分專科疾病的應用/569
**節 癲癇 /569
第二節 意識障礙 /569
第三節 危重癥性神經病和危重癥性肌病 /574
第四節 神經肌肉病危重型 /575
第五節 神經電生理在新生兒科的應用 /576
第六節 視覺誘發電位在眼科的應用 /578
第七節 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在耳科的應用 /579
第八節 神經電生理診斷在司法鑒定中的應用 /580
第二十五章 神經電生理檢測典型病例分析 /588
**節 肌肉疾病類和脂肪萎縮 /588
第二節 周圍神經外傷相關的病例 /602
第三節 周圍神經卡壓性損害與神經叢損害 / 611
第四節 多發性周圍神經病類 /615
第五節 中樞神經系統占位類疾病 /633
第六節 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 /641
第七節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和其他疾病 /648
第二十六章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應用及病例分析/654
**節 術中監測項目及方法學 /654
第二節 神經外科的術中監測 /673
第三節 脊柱與脊髓手術監測 /684
第四節 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 /697
第五節 手外科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 /700
參考文獻/706
附錄1 臨床常用檢測項目基本參數設置/.714
附錄2 正常參考值/.722
附錄3 縮略詞中英文對照/.732
附錄4 部分神經肌肉檢測圖示/.738
附錄5 神經電生理檢測報告格式示例/.770
后記/773
肌電圖誘發電位基礎與實踐 作者簡介
【1】邵西倉 貴州省人民醫院副主任技師,F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臨床與肌電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術中神經生理檢測專家委員會委員、貴州省醫學會臨床神經電生理學分會主任委員。1990年起從事臨床肌電圖誘發電位研究,將肌電圖誘發電位與各相關學科密切結合,不斷創新。首創“運動末梢傳導速度檢測法”;改良“手部順向感覺傳導速度檢測法”;提出“神經電生理中樞神經系統定位診斷方法”;擅長神經、肌肉系統疑難病神經電生理診斷與鑒別診斷。 【2】李曉裔 貴州省人民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貴州省人民醫院神經電生理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電圖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電生理監測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常務理事、貴州省抗癲癇協會會長、貴州省醫學會神經電生理學分會主任委員。從事臨床神經電生理、癲癇及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研究。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