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當醫療出錯時:一位醫生的痛與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94787
- 條形碼:9787544794787 ; 978-7-5447-9478-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醫療出錯時:一位醫生的痛與思 本書特色
備受推崇的權威作者,不可不讀的代表之作。
丹妮爾·奧弗里被譽為“當今美國醫學界Z重要的聲音之一”“我們這個時代Z重要的醫生作家之一”,是繼奧利弗·薩克斯、阿圖·葛文德之后又一位醫學寫作標桿式人物。她是權威醫生,在貝爾維尤醫院執業近三十年,同時擔任紐約大學醫學院臨床教授,專業地位毋庸置疑;她數十載筆耕不輟,報刊文章、專業論著不斷發表,是在美國歷次公共衛生事件中備受尊敬的醫學界聲音。 閱讀中會悲傷落淚,會憤怒不安,也會感到欣慰,豁然開朗。
以震動人心的真實故事和一對一訪談,再現一個個失誤如何漸漸釀成巨大災難;以專業扎實的解剖分析,一層層揭開醫療過失這個復雜難題的系統性原因。以從業者的責任心,思辨地提出改良之方;以一名醫者的仁心,為患者提供應對方案,實用有效。 專業但不枯燥,易讀但不淺薄。
是權威醫者,也是天賦作家,丹妮爾·奧弗里承繼奧利弗·薩克斯、阿圖·葛文德的人文主義醫學寫作傳統,為外行讀者而寫,為普通患者而寫。奧弗里的寫作是醫學與文學、科學與人文深刻融合的典范,她善于講述深具力量的醫患故事,既優雅又有力,觀點擲地有聲,敘事觸動人心。
當醫療出錯時:一位醫生的痛與思 內容簡介
尋醫問診時,有多大概率會遭遇醫療過失?是醫護個人疏忽失職,還是整個系統都出了錯?不幸發生醫療事故,患者及家屬該怎么辦?-進步與行善一直是醫學界的主旋律,但有時,醫療也會出錯,輕者延誤診治,重者致殘甚至致死。有名醫生作家丹妮爾·奧弗里投入數年時間,梳理歷史,調研數據,采訪醫護、患者及家屬,并反思自己近三十年行醫經驗,*終得出結論:醫療過失比我們想象中普遍得多,但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她真誠面對醫患關系這一復雜問題,講述觸目驚心的真實故事,揭開醫療行業的沉疴弊病,例如森嚴的等級制度、固化的思維習慣、傲慢的溝通文化。懷著責任,她關注醫學界應該怎樣改良和防范,從個體、制度和文化層面為整個系統開出藥方。懷著善意,她為每個人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應對指南,教患者如何保護自己,教你我如何保護家人。
當醫療出錯時:一位醫生的痛與思 目錄
第二章 不確定性的汪洋
第三章 做出(或做錯)診斷
第四章 發熱
第五章 診斷思維
第六章 下降
第七章 為了記錄
第八章 人為的后果
第九章 剩余時間
第十章 親眼所見
第十一章 我們法庭上見
第十二章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第十三章 尋找答案
第十四章 帶上大腦
第十五章 算總賬
第十六章 那么,患者該怎么做?
第十七章 把事情做對
致謝
注釋
索引
當醫療出錯時:一位醫生的痛與思 節選
要是把過去兩百年的醫學史拍成一部故事片,那它將是一部驚心動魄的冒險史詩。身穿白大褂的英雄們揮舞著聽診器和吸量管,用其醫療砍刀一舉斬下疾病的頭顱。屏幕上,衛生設備、抗菌術和麻醉會從天而降,將19世紀的疾病夷為平地。20世紀初,疫苗和抗生素會像手榴彈一樣爆炸——將平民大眾從傳染大盜的手中拯救出來。我們為之歡欣鼓舞的超級英雄會大搖大擺地進入20世紀下半葉,旋即用360度的柔術——化療、透析、抗精神病藥物、輸血、避孕、CT掃描儀、心導管插入術、重癥監護室、他汀類藥物、降壓藥、艾滋病治療—進行攻擊,殺死房間里的每條龍,而幾乎從不回頭看一眼。這部電影會是一條逐步戰勝疾病的筆直大道,在你還沒來得及把手伸到油乎乎的爆米花桶底,抓到未爆開的玉米粒之前,人均預期壽命幾乎翻了一番。
不可思議的成功一直是醫學界的主旋律。理由很充分!把曾經整齊劃一的殺手變成過眼煙云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不該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是,這個持續不斷勝利的主題并沒有為談論醫療過失和治療的不良結果留下太多空間。醫療過失和治療的不良后果充其量只是我們的英雄昂首闊步前進時那令人厭煩的絆腳石。
醫學并不是不檢查錯誤。一個世紀以來,并發癥與死亡病例討論會(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s,被親切地稱為M&M會議)一直是醫學的一部分。M&M會議過去會,現在也會對治療的不良結果進行正式評估。但是,我們醫學英雄的粗獷的個人主義滲透到了我們對醫療差錯的分析中,對此,我們通常的應對方式是,找出是什么——或者更多時候是誰——出現了問題,然后解決這個問題。盡管如此,在這種不可阻擋的前進感面前,這些過錯無足輕重。在醫學研究不屈不撓的進步中,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因此,清點醫療傷害從來不是醫療研究中一個蓬勃發展的領域,這不足為怪。醫療界白發蒼蒼的權威人士認為,卓越的醫學藝術——在勢不可擋的科學研究力量的支持下——所提供的照護服務堪稱典范。事實上,*早發現盲區的人,反而是醫學實習生。
住院醫師羅伯特·莫澤任職于布魯克陸軍醫療中心,他是**批認真審視醫療服務不足之處的人之一。在1956年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中,他描述了“一些不采用某種醫療手段就不會出現的疾病”。這可能是**篇調查我們臨床醫生所造成的損害的論文——雖然是以良好醫療保健之名。他把這篇論文命名為“醫療進步的疾病”,并發現約有5%的患者經歷過這種疾病。
幾年后,在耶魯-紐黑文醫院住院醫師的一次晨會上,恰好討論了這篇論文。當天出席會議的住院醫師里有伊萊休·席梅爾,彼時他的主要學術成就是在位于布魯克林波羅園的埃茲·查伊姆神學院榮獲了一枚塔木德學習領域的金牌獎章。席梅爾突然冒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想法,即他所學習的醫學在行善的同時,也會造成傷害。在培訓期間,他開始在記分卡上做記錄,記下任何他認為是由他提供的醫療服務所引起的并發癥或不良后果。
經過三年培訓,席梅爾被選為1960—1961學年的住院總醫師。耶魯有一個傳統,要由住院總醫師承擔一個研究項目,席梅爾決定拓展莫澤的工作。莫澤回顧性地檢視了他的病例,而所有的回顧性分析——好似事后諸葛亮(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ing)—都充斥著偏見。席梅爾希望在科學上更加嚴謹,前瞻性地研究這一問題。他會實時記錄患者因其醫療護理而遭受的并發癥的數量。“這在當時是**個同時產生分子和分母的研究。”席梅爾自豪地告訴我。
開展這項研究的基層員工就是構成耶魯醫療住院項目的33名住院醫師。“很明顯,這在外科服務中是行不通的。”他回憶道,輕聲笑了。他感覺更加寡言少語的外科部不會熱衷于攤開丑事。
從1960年8月1日起,每位患者的病歷前面都貼上了一張表格。住院醫師要記錄下任何意外事件,即便它是由必要的和可接受的治療或檢查導致的。席梅爾特別排除了無心之失導致的事件(例如不小心抓錯了藥)。他更關心醫療保健本身帶來的傷害。在接下來的八個多月里,這項研究持續進行,有一千多名患者參與進來。
住院醫師記錄了198名患者身上發生的240起不良事件。也就是說,約有20%的患者遭受了由醫療護理引起的某種傷害。這個數字是驚人的。在醫療領域,沒人能預料到,他們做的事情會傷害每五個病人中的一個。
事實是,在臟衣服部,亦即醫學部,人們和外科部的人一樣悶不吭聲。席梅爾所在部門沒有一個資深教員提出要擔任該論文的共同作者,這在住院醫師承擔研究項目時可不是常有的事兒。于是,席梅爾獨自撰寫了這篇論文。
看起來,醫學領域總的來說就不太熱衷于攤開丑事。他被告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不發表這類稿件”。他這篇寫于1964年的論文屢次被拒,*終發表在《內科學年鑒》上。
無論是席梅爾論文所談的話題,還是“住院治療的危害”這一標題都沒有為他贏得多少人的青睞,尤其是在像耶魯這樣的常春藤盟校。一年前,他發表了一篇關于醫源性疾病—也就是醫生引起的疾病—的頗為挑釁的評論,就已經引起了醫院領導層的不滿。(那篇文章的標題起得很妙,叫作“作為病原體的醫生”,很有諷刺意味)。當席梅爾在病例研討會上介紹了他關于“住院治療的危害”的研究結果后,醫院院長把他拉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院長要求他解釋:“你說的紐黑文醫院的事情,是什么情況?”
“危害與醫院的建筑無關,”席梅爾冷冷地說道,“醫院并不行醫。”他沒再多說下去。
當醫療出錯時:一位醫生的痛與思 作者簡介
丹妮爾·奧弗里(Danielle Ofri),紐約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美國醫師協會成員,現任紐約大學醫學院臨床教授,在美國蕞古老、蕞大型的醫院之一貝爾維尤醫院擔任內科醫師近30年。
在行醫之外,奧弗里投身于寫作,文章常見于《紐約時報》《紐約客》《柳葉刀》《大西洋月刊》等,并出版了《病人說,醫生聽》《翻譯醫學:我與患者的旅程》《偶然的發現:患者教給我的醫學技藝課》《親密關系:成為貝爾維尤的醫生》等七部著作。她也是《貝爾維尤文學評論》的聯合創辦人兼主編,這是美國di一本以醫學為背景的文學雜志,致力于探討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生命經驗。
奧弗里被譽為“當今美國醫學界蕞重要的聲音之一”,受到凱博文、奧利弗·薩克斯的高度贊譽,所獲獎項包括美國蕞佳散文獎、美國蕞佳科學寫作獎、全國醫學人道主義獎章及美國醫學作家協會頒發的麥戈文獎等。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