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42:4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118116
- 條形碼:9787553118116 ; 978-7-5531-181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42:42 內容簡介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創刊于1984年,是致力于現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包括港澳臺地區和海外華語文學和文化)研究的純學術期刊,代表著海外中國研究領域的新研究水平。該刊始終堅持純學術方向,不刊登文學翻譯作品。注重論文的學術性、創新性和深度。以文學及文化文本,如文學、電影、建筑、網絡等的文化表現為中心,歡迎對文藝理論的運用,但不以理論研究為導向! ”緯恰冬F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42期,分為特稿、大文學視野、新視界、文學檔案、民國文學研究、學人·著述等欄目。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42:42 目錄
特稿
李金發系列論(三):李金發的中后期詩歌
大文學視野
論歌謠與新詩起點處的“音樂”呼應
中國現代作家藏書票論略
發明“東亞”: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的日本話語
中國網絡文學的媒介經驗與話語實踐
新視界
陳荒煤對趙樹理的評價的變化
新詩擬古的兩套機制
——以吳興華“移植”理念為中心的考察
“自然”作為方法
——重審徐志摩的浪漫主義思想
“去民族性”的民族主義文學
——日本比較視野下的20世紀30年代中國“民族主義文學”
“合法的秘密工作者”
——左聯解散后多數盟員的去向問題(1936-1938)
逃離與回歸
——劉醒龍《天行者》中鄉土與城市的多重隱喻傳播
文學檔案
魯迅與鹽谷溫關于中國小說史論著之關系新探
抗戰文藝習作會稽略
穆木天佚文六篇輯錄考釋
——兼談其與夏衍、石凌鶴等人關于電影《烈焰》的論爭
郭沫若出任“三廳”廳長之動因考察
沈尹默與荷蘭漢學家高羅佩
——兼及域外人物文獻的搜集與考訂
民國文學研究
文學革命初期的“文學”界說與認知
走向“保守”:民國時期“詩界革命派”的特征、困局與演變
“東亞詩人”與革命中國
——論留俄時期蔣光慈革命詩人的主體建構及現實境遇
文學研究會早期小詩創作的外來淵源
——以《雪朝》為中心
周氏兄弟與早期新詩的寫作倫理
——以《蕙的風》論爭為視角
論20世紀30年代穆時英的民族主義轉向
俄蘇文學與“北滿作家群”的興起和分流
東北文學青年的殖民場域體驗及對解放區文藝生態的建構
《麗萍的煩惱》的性別書寫
學人·著述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1922-1949)》三人談
局開新境:現代文學編年史書寫實踐的基本問題
——以《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1922-1949)》為討論對象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歷史全景圖”
——評陳思廣《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1922-1949)》
集腋何以成裘?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1922-1949)》與現代文學文獻研究的深化
學術耕耘小切口,文獻自覺大視野
——易彬《文獻與問題:中國現代文學文獻研究論衡》閱讀札記
“通化”之境:錢谷融的魯迅研究
人文學科研究的啟示
——評《魯迅與顧頡剛》
編后語
李金發系列論(三):李金發的中后期詩歌
大文學視野
論歌謠與新詩起點處的“音樂”呼應
中國現代作家藏書票論略
發明“東亞”: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的日本話語
中國網絡文學的媒介經驗與話語實踐
新視界
陳荒煤對趙樹理的評價的變化
新詩擬古的兩套機制
——以吳興華“移植”理念為中心的考察
“自然”作為方法
——重審徐志摩的浪漫主義思想
“去民族性”的民族主義文學
——日本比較視野下的20世紀30年代中國“民族主義文學”
“合法的秘密工作者”
——左聯解散后多數盟員的去向問題(1936-1938)
逃離與回歸
——劉醒龍《天行者》中鄉土與城市的多重隱喻傳播
文學檔案
魯迅與鹽谷溫關于中國小說史論著之關系新探
抗戰文藝習作會稽略
穆木天佚文六篇輯錄考釋
——兼談其與夏衍、石凌鶴等人關于電影《烈焰》的論爭
郭沫若出任“三廳”廳長之動因考察
沈尹默與荷蘭漢學家高羅佩
——兼及域外人物文獻的搜集與考訂
民國文學研究
文學革命初期的“文學”界說與認知
走向“保守”:民國時期“詩界革命派”的特征、困局與演變
“東亞詩人”與革命中國
——論留俄時期蔣光慈革命詩人的主體建構及現實境遇
文學研究會早期小詩創作的外來淵源
——以《雪朝》為中心
周氏兄弟與早期新詩的寫作倫理
——以《蕙的風》論爭為視角
論20世紀30年代穆時英的民族主義轉向
俄蘇文學與“北滿作家群”的興起和分流
東北文學青年的殖民場域體驗及對解放區文藝生態的建構
《麗萍的煩惱》的性別書寫
學人·著述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1922-1949)》三人談
局開新境:現代文學編年史書寫實踐的基本問題
——以《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1922-1949)》為討論對象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歷史全景圖”
——評陳思廣《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1922-1949)》
集腋何以成裘?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史(1922-1949)》與現代文學文獻研究的深化
學術耕耘小切口,文獻自覺大視野
——易彬《文獻與問題:中國現代文學文獻研究論衡》閱讀札記
“通化”之境:錢谷融的魯迅研究
人文學科研究的啟示
——評《魯迅與顧頡剛》
編后語
展開全部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42:42 作者簡介
李怡,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先后出版多部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若干。 毛迅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兼任中國高校影視藝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等。1982年畢業于四川大學中文系,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承陳瘦竹、葉子銘、許志英先生等。1984年到四川大學中文系任教。近年來在廣播電視、文化產業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