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大夏書系·教師如何做研究(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796184
- 條形碼:9787561796184 ; 978-7-5617-9618-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夏書系·教師如何做研究(第二版) 本書特色
《教師如何做研究(第二版)》入選 2012年教育部“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2013年教育部“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
大夏書系·教師如何做研究(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就科研方法和科研成果呈現方式等問題對教師進行輔導。初版書市場反饋非常好,為適應讀者新要求,特修訂。 本書優選的優勢是既條分縷析又案例豐富,寓理論于具體的教育實例中,讀來親切可感。可以說,是一本手把手教老師做課題并將研究結果呈現出來的好書,值得研讀。
大夏書系·教師如何做研究(第二版) 目錄
一、中小學教育科研的誤區
二、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
**章 改進實踐: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指向
一、解決學校實際問題
二、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三、促進學校持續發展
第二章 行動研究:教師教育研究的定位
一、教師從事研究的四種取向
二、教師從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從實際中來:研究問題的確定
一、從教育教學的疑難中尋找問題
二、從具體的教育教學場景中捕捉問題
三、從閱讀交流中發現問題
四、從學校或學科發展中確定問題
第四章 從計劃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計劃
二、行動
三、觀察
四、反思
第五章 在過程中生成:研究方案的制定
一、轉換
二、細化
三、分化
四、調整
五、后發
第六章 教育日志:研究成果表達形式之一
一、備忘錄
二、描述性記錄
三、解釋性記錄
第七章 教育反思:研究成果表達形式之二
一、教育反思的類型
二、教育反思的注意事項
第八章 教育敘事:研究成果表達形式之三
一、教育敘事的特點
二、教育敘事的類型
三、教育敘事撰寫中的注意事項
第九章 教育案例:研究成果表達形式之四
一、案例的運用范圍
二、案例的含義
三、案例的撰寫
四、案例的作用
第十章 教學課例:研究成果表達形式之五
一、教學課例的含義
二、教學課例的形式
三、教學課例的注意事項
第十一章 教師從事研究的十條建議
一、問對問題才是研究的開始
二、發自內心的向往是研究持續開展的動力
三、專題化是研究走向深入的“法寶”
四、不要忽視信息化研究手段
五、用個性化的話語表達研究成果
六、整合資源是提高研究質量的保證
七、研究方法只有綜合運用才有效力
八、掌握研究的基本規范仍有必要
九、注重用制度引導、激勵、約束研究
十、要做好研究成果轉化這篇文章
后記
大夏書系·教師如何做研究(第二版) 節選
導論 中小學教育科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如火如荼地展開,解決了大量的學校實際問題,為教育理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料,促進了學校的健康發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越來越多地注意到,有些學校的教育科研活動由于其指導思想、操作方式等存在偏差,正在步入泥潭,成為學校運行中的“雞肋”。如果不擺脫這種狀態,“科研興校”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學校也就難以從科研中獲得無盡的源泉和動力。 中小學教育科研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學校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從當下來看,仍存在著一系列需要關注并予以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小學教育科研的誤區 1?有行動無研究 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行動研究傳入教育界以來,十幾年間,行動研究成為中小學教育科研中使用頻率*高的一個詞語,幾乎每個教師、每所學校進行的研究課題設計中,都會提到自己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行動研究。確實,行動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中小學教師頭腦中的科研神秘感,讓大家注意到,科研并不是專家的專利,而是完全可以“下嫁”到中小學,成為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手段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在一些學校、一些教師那里,行動研究成為只要行動不要研究的借口,研究正在為行動所取代,有行動無研究的現象日益明顯。 近期,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了一些學校教育科研的課題設計和成果表達形式,仔細檢覽,確實發現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有的課題設計,只有工作背景介紹、工作流程分析、工作覆蓋范圍,難覓研究蹤影;有的課題實施,只有工作組織與協調、人員調配與管理、制度建設與落實,難覓研究角色;有的課題成果,只有工作成效分析、工作經驗積累、工作狀態改善,難覓研究價值。凡此種種,都體現出缺乏研究意識,仍然是用經驗式的工作支配自己的行為。 作為研究,有三個要件:一是目標,二是過程,三是方法。中小學教育科研也概莫能外。如果我們的所謂研究,沒有明確的研究目標指向,沒有研究實施的過程,沒有使用得當的研究方法,也就不成其為研究了。這本來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但遺憾的是,某些研究從設計到成果,都忽略了這一常識。行動與研究結合,研究與行動共進,是中小學教育科研應秉承的基本立場。在行動中持續不斷地進行反思,并且把這些反思的過程、方法呈現出來,把反思與行為改進的成效彰顯出來,行動才會擺脫其原有的習慣操作;在行動中有意識地將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作為基礎與前提,同時把研究的實施與行動的開展緊密結合起來,研究才會擺脫其原有的虛空狀態:這樣的研究才是中小學教育科研所應有的! 2?有研究無成果 如果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算起的話,中小學的教育科研迄今已經有二十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學校教育科研擔負著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問題、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責,不少科研課題也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學校科研課題的龐大數量與實際解決問題的質量,并不是非常相稱的。課題立項了,經費投入了,但成果并沒有真正體現出來。有的學校的教育科研還處在“塑料花”的狀態。 經濟學研究給我們提供了三個重要的概念——成本、效益、風險。如果用這三個概念來衡量、評判學校教育科研,有的學校的教育科研是投入巨大、效益很小、風險絕無的。也就是說,教育科研投入了人力、財力、物力,但并沒有真正解決學校存在的疑難問題,沒有帶來學校面貌的改進和教師行為的改變。 這里所講的學校教育科研成果,并不是指是否出版了科研著作,編寫了科研成果集。事實上,不少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后,總是能夠拿出像模像樣的精致的由正規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但科研成果可能僅限于此,物化的科研成果——書籍中的理念、反映的內容等并沒有真正體現在學校日常生活中,只是以語言符號形式體現的成果而已。這樣的學校科研,在科研立項的時候就是直接指向編寫這樣或那樣的著作,并不見得真正想改變學校實踐。 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科研觀念方面的原因,有科研組織方面的原因,有科研成果呈現方式方面的原因,也有現有科研評價機制方面的原因。現在來看,如何評價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果,已經成為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如果現有的狀態一直持續,雖然學校申請科研課題的積極性還會延續一段時間,但隨著學校逐漸發現科研并不直接與學校生活改善相關聯,不僅是科研積極性會降低,而且對科研的態度也會產生變化,那就是從接納到拒斥。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大夏書系·教師如何做研究(第二版) 作者簡介
鄭金洲,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5年11月出生,現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務部主任,兼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學原理、教育研究方法、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研究成果曾獲國家圖書獎、全國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全國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等。2005年《中國教育報》推動閱讀的十大人物。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