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宇宙(高山科學經典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2214385
- 條形碼:9787222214385 ; 978-7-222-21438-5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宇宙(高山科學經典系列) 本書特色
涉獵廣博,深入淺出,文筆優美,熱情洋溢而充滿詩意橫跨天文、生物、化學和地理學等各學科,并將科學與歷史、藝術、人類學和哲學交織融合,令人嘆為觀止。連續70周《紐約時報》排行榜冠軍,暢銷80國,受它影響的人數以億計。
宇宙(高山科學經典系列) 內容簡介
《宇宙》由知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所著,是影響深遠的一本天文科普名著,是豆瓣9.5分同名傳奇紀錄片的姊妹篇。《宇宙》一書將科學思辨和人文精神結合,從我們身邊的瑣事追溯到萬物的開端,從浩渺的宇宙視角審視人類自身。作者在天文、生物、化學和地理學之間進行“異花授粉”,將科學與歷史、藝術、人類學和哲學交織,向我們描述了宇宙了前生今世,幫助讀者擁抱科學,了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高山科學經典系列) 目錄
**章 星海之濱
第二章 宇宙的復調
第三章 和諧世界
第四章 天堂和地獄
第五章 紅星藍調
第六章 旅行者的故事
第七章 夜空之脊
第八章 時空之旅
第九章 恒星的一生
第十章 永恒的盡頭
第十一章 記憶揮之不去
第十二章 銀河百科全書
第十三章 誰為地球代言
致謝
附錄1 歸謬法和2的平方根
附錄2 五個畢達哥拉斯正多面體
宇宙(高山科學經典系列) 節選
宇宙即一切。過去是,將來亦如是。對宇宙的遐思即便再卑微渺小,也能撼動人心——那是脊柱上傳來的刺痛、嗓子里的哽咽,或者某種模模糊糊、從高處墜落的久遠記憶。如此,我們知道,那*偉大的謎團近了。 宇宙的規模和年齡遠超常人想象。我們的行星家園只是迷失在永恒和無限間的小小一點。從宇宙的角度來看,人類的關注無關緊要,甚至微不足道。但這個物種年輕、好奇、勇敢,而且充滿希望。近幾千年來,我們對宇宙以及我們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有了驚人的發現。這些發現不僅令人振奮,還提醒我們,人類已經進化到了以學習為樂,并以獲取知識為生存先決條件的地步。我相信,人類的未來取決于對宇宙的了解程度。畢竟蒼穹浩瀚,我們不過是晨空中一粒飛揚的塵埃。 探索宇宙,需要兼具想象力和懷疑精神。想象力能開啟未知世界,少了它,我們將一事無成。懷疑精神則可以區分幻想和現實,檢驗我們的推測。宇宙有無法窮盡的優美天體,錯綜的關聯、微妙的法則,可供探索的無限空間。 地球位于星海邊緣。人類的絕大部分知識都在這里學得。如今,我們剛向海洋探出一小步,被海水濡濕了腳趾——至多到腳踝。怡人的水溫,宛如海洋的呼喚。內心深處有個聲音說,那里是起源,是游子渴望回歸的故鄉。這渴望可能會觸犯某些神明,但我相信它并無不敬之意。 在地球上所用的單位,比如米或者英里,放在宇宙尺度下會失去意義,得改用光速來衡量距離。光在一秒內能飛行186,000英里,也即300,000公里,可繞地球七圈。太陽發出的光抵達地球需要8分鐘,因此我們說太陽距離地球8光分。給一年的時間,光能跑出十萬億公里,或者六萬億英里。光在一年里飛過的距離,叫做光年。它度量的不是時間,而是距離——非常遙遠的距離。 地球是宇宙里的一個地點,但絕不是一個。它甚至并不典型。實際上,沒有哪個星球、恒星或者星系能夠算作典型,因為宇宙的絕大多數地方都是空的。真正典型的是廣袤、寒冷的真空,那里陌生而荒涼,處于永夜之中。與之相比,行星、恒星和星系顯得稀缺而美麗。如果我們被隨機拋進宇宙某處,落在行星或者附近的概率會小于1/1033(1后面跟33個0)。這樣的數字極難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可見星球多么稀少。 如果位置合適,我們能在星系間的深空里看到無數微弱、纖細的須卷狀光芒。它們如同海上的泡沫,被空間的波浪打散。那些光就是星系。其中一些獨行流浪;大多數則群集于一處,在宇宙無垠的黑暗中漂流。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宇宙*宏偉的尺度。我們已經來到了星云的王國,它距離地球80億光年,位于已知宇宙的中央間。 星系由氣體、塵埃和恒星組成——數以十億計的恒星。只要身旁存在行星,每顆恒星都可能是某個文明的太陽。也許那里正有許許多多的生命和智慧生物在繁衍生息,不過從遠處看,星系更容易讓人聯想到可愛的收藏品,就像貝殼或者珊瑚,它們是大自然在浩瀚星海中勞作億萬年的成果。 宇宙里星系的數量多達幾千億(1011)個,每一個都包含了幾千億恒星。如果星系中的行星數量和恒星差不多,那它們就有1011×1011=1022,整整百萬億之多。面對如此驚人的數字,生命只存在于一顆普通恒星——也就是我們的太陽——旁的宜居行星上,這概率得多小呢?生活在星海一隅的我們,憑什么成為這樣的幸運兒呢?在我看來,更可能的情況是宇宙間到處都有生命,只是還不為我們所知。人類才剛剛開始探索之旅。 從80億光年之外看過來,連銀河系所在的星系團都微不可見,更別說小小的太陽跟地球了。這個距離上,它們根本無法觀察。即使湊到近旁,地球也不過是巖石和金屬構成小點,微弱地反射著陽光,絲毫不像一顆有文明存在的星球。 現在我們旅行到的地方,被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叫做“本星系群”。它橫跨數百萬光年,由二十多個星系組成。這是個稀疏模糊而低調的天體群。從地球上看,其中一個叫M31的星系位于仙女座中。和其他漩渦星系類似,它是個由恒星、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大風車。兩個矮橢圓星系像衛星一樣繞著M31轉。束縛著它們的引力規則,和讓我坐穩椅子的力量是同一種東西。整個宇宙的物理法則都一樣。現在,我們離家200萬光年。 M31外側,有個與它非常相似的星系,就是我們的銀河。它的旋臂緩緩轉動,每25億年才劃過一圈。到了這個距地球四萬光年的地方,我們開始朝著銀河系巨大的中心區域墜落。但且慢,如果想找到地球,我們就得換個方向,沿一條遙遠的旋臂,去它邊緣附近的僻靜地方。 即使在旋臂之間,我們也會被眼前的景象震撼:那是匯聚成河的群星。它們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有的脆弱如肥皂泡,體積卻大得驚人,足以容納上萬個太陽,或萬億個地球;有的小如市鎮,然而密度比鉛大一百萬億倍;有些恒星煢煢孑立,像我們的太陽一樣形單影只;但多數恒星彼此相伴。它們通常是相互繞轉的雙星,然而你也能見到從三星系統到幾十顆恒星組成的恒星系團,甚至容納百萬恒星的巨大球狀星團。有些雙星近得仿佛黏在一起,甚
宇宙(高山科學經典系列) 作者簡介
[美] 卡爾·薩根卡爾·薩根(1934—1996),知名天文學家、科普作家。理性思維和浪漫幻想的捍衛者。普利策獎得主,《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外星智慧交流組織會長,NASA杰出公共服務獎章得主,獲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共福利獎章、美國物理教師協會奧斯特獎章,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主席,第2709號小行星用“薩根”命名,設計并主導先驅者號“地球名片”和旅行者號“星際唱片”重大太空探索項目。譯者簡介虞北冥,科幻、科普譯者。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語言文學專業、英國埃塞克斯大學英語文學專業。曾任《科幻世界》雜志譯文版編輯,譯著有《接觸》《玩家1號》《信使》《暗影之年》《洄游》《光影游戲》等。科學顧問于浩然,北京師范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廈門大學天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宇宙學,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數值模擬。在我國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上進行的中微子宇宙學模擬獲得2017年中國天文十大科技進展。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