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20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文獻美學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64155
- 條形碼:9787516664155 ; 978-7-5166-641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文獻美學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三編,**編主要關注簡帛文獻中的儒家美學思想,通過對《性自命出》《五行》《保訓》《孔子詩論》等的考察,論述了早期儒家美學彰顯出的“尚情”、“樂感”、“貴中”、“崇德”等精神特質;第二編主要關注簡帛文獻中的道家美學思想,不僅通過對不同版本的《老子》的研究,勾勒出先秦兩漢老子美學的嬗變軌跡,又分析了《黃帝四經》反映出的黃老道家美學思想,重新審視了早期儒道美學的關系;第三編通過對銀雀山漢簡、王家臺奏簡、西北簡牘等秦漢簡帛中的美學思想的分析,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秦漢美學思想的研究。研究旨在在出土簡帛文獻美學思想研究的基礎上,初步建立“簡帛美學”這一簡帛學的分支學科和中國美學研究的新方向,讓出土文獻美學思想研究與傳世文獻美學思想研究之道,推動中國美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為“中華美學精神”、“中華美育精神”的弘揚提供更多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原初話語。
20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文獻美學思想研究 目錄
一、研究背景
二、海內外研究現狀
三、研究對象、方法與意義
**編 出土簡帛文獻中的儒家美學思想研究
**章 戰國竹簡與先秦儒家美學之“美”論
一、“逸者不美”:清華簡《芮良夫毖》與前儒家時期的“美”論
二、“里仁為美”:孔子與儒家“美”論思想的創立
三、竹簡文獻與戰國儒家美學之“關”論的多元化發展
四、結語
第二章 戰國楚簡與儒家美學之“尚情”論
一、“性自命出,命從天降”:儒家美學尚情論的哲學始基
二、“情生于性”“情出于性”:儒家美學之尚情論
三、從“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到“言以詞,情以久”:儒家審美訴求的另一面
四、結語
第三章 簡帛《五行》與儒家美學之“樂感”精神
一、“有德者,必有言”:先秦儒家美學之“德”觀念的生成
二、“不樂無德”:簡帛《五行》與先秦儒家“樂感”美學
三、“樂”:君子之“天人合一”境界
四、結語
第四章 清華簡與先秦美學之“貴中”精神
一、“度至于極”:清華簡《命訓》中的“中”觀念
二、“敬哉!勿淫!”:清華簡《保訓》中的“中”思想
三、“從容中道”:先秦儒家美學之“貴中”精神
四、結語
第五章 上博簡《孔子詩論》與先秦儒家詩歌美學思想
一、“志-情-意”:詩歌本質論
二、“譬”“擬”“喻”:詩歌創作論
三、“童而偕”:詩歌品評論
四、結語
第六章 戰國竹簡與先秦儒家音樂美學新論
一、“性一情”:先秦儒家音樂美學本體論
二、“徇句遏淫,宣儀和樂”:先秦儒家音樂美學教化論
三、“無聲之樂,無體之禮”:先秦儒家音樂美學境界論
四、結語
第二編 出土簡帛文獻中的道家美學思想研究
第七章 多種版本《老子》的發現與出土
一、郭店楚墓竹簡《老子》
二、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
三、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
四、結語
第八章 郭店楚簡《老子》的美學思想
一、“道”之一無所限與“大音希聲,天象無形”
二、“道”之渾然整全與“關與惡,相去何若”
三、“道”之自然無為與“大巧若拙”
四、“道”之囊括萬有與“故大道廢,安有仁義”
五、結語
第九章 簡帛文獻與先秦《老子》美學思想的拓展
一、本體之“道”向本體宇宙論之“道”的演進
二、“道”之性質的豐富
三、“上善若水”,“故幾于道矣”
四、對“仁”“義”“禮”“智”等的否定
五、其他美學觀念和命題的提出
六、結語
第十章 帛書《黃帝四經》與先秦黃老道家的美學思想
一、“道有原而無端”,“合之而涅于美”
二、“華之屬,必有核,核中必有意”
三、“唯圣人能盡天極,能用天當”
四、結語
第十一章 其他道家簡帛文獻中的美學思想
一、上博簡《恒先》中的文藝發生論和本質論
二、清華簡《湯處于湯丘》中的關學思想
三、定州漢簡《文子》中的美學思想
四、結語
第十二章 簡帛文獻與早期儒道美學之關系
一、以“仁”為關與以“道”為美
二、“好美如好緇衣”與“關與惡,相去何若”
三、“無聲之樂”與“大音希聲”
四、以“水”比德與以“水”顯道
五、結享吾
第三編 出土簡帛文獻中的其他美學思想
第十三章 銀雀山漢墓竹簡中的審美觀念
一、以音樂、文采等為“末作”
二、崇尚“無形”
三、“恬淡隨意”
四、結語
第十四章 出土秦簡中的美學思想
一、“為吏之道”與倫理一政治美學
二、“善女子之方”與女性的人格之美
三、“天下之物,無不用數者”與“數”本論美學
四、結語
第十五章 西北簡牘文獻中的審美觀念
一、“背人(仁)忘義,唯色是存”
二、“官興禮樂,以風天下”
三、“利善劍”與“幣劍”
四、結-語
第十六章 出土易學簡帛文獻的審美闡釋
一、帛書《二三子問》以龍為“大”的審美觀念
二、帛書《二三子問》對“圣人之言”“內大美”和“鼓樂”的態度
三、秦簡《歸藏》以“燕”為美的審美觀念
四、結語
余論 關于構建“簡帛美學”的初步設想
參考文獻
后記
20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文獻美學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譚玉龍,1986年生,四川樂山人,華東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文藝美學博士后。現任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重慶市“巴渝學者”青年學者,《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學術編輯,兼任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文藝專家、重慶市第三批社會科學普及專家、重慶市藝術美學學會副秘書長、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委會副秘書長等職,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學研究。在《文藝理論研究》《文藝理論與批評》《宗教學研究》《音樂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專著3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6項,其他項目5項。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