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情系塞罕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67647
- 條形碼:9787519467647 ; 978-7-5194-676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情系塞罕壩 本書特色
塞罕壩林場建設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奮斗史,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通過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不斷豐富和完善塞罕壩思政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特別是參與《情系塞罕壩》的排演,廣大師生更加深入了解了塞罕壩三代建設者的創業發展史。
情系塞罕壩 內容簡介
本書由創作篇、感想篇和反響篇三部分組成。創作篇主要由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劇本及參與節目創作的11名教師講述他們如何用舞蹈、歌曲、情景表演等藝術表達方式詮釋塞罕壩精神。通過創作歌舞劇《情系塞罕壩》,眾主創思想認識得到的啟迪和藝術教學水平得到的提升。感想篇主要是參演歌舞劇《情系塞罕壩》的師生講述,如何深入理解塞罕壩精神,融入角色,用塞罕壩精神排演歌舞劇《情系塞罕壩》的感受和收獲。反響篇的主要內容是各類媒體對歌舞劇《情系塞罕壩》演出效果的綜合報道情況。
情系塞罕壩 目錄
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劇本
情系塞罕壩
用精神引領方向把精品奉獻人民
追光,藝起同行
身心在舞臺情系塞罕壩
用身體演繹林海,用心靈守護綠色
在實地體驗中找到創作靈感
用塞罕壩精神編創《情系塞罕壩》
《黨的召喚》永遠回響在耳畔
像望海樓里的守護者一樣,堅守《情系塞罕壩》舞臺
用情用心刻畫人物形象助力歌舞劇《情系塞罕壩》走向更高舞臺
我與歌舞劇《情系塞罕壩》
感想篇
塞罕壩上“一棵松”
用行動詮釋塞罕壩三代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價值取向
用舞臺藝術賡續紅色血脈
堅守
“塞罕壩人”永遠在路上
《情系塞罕壩》感動著我們
用塞罕壩精神做塞罕壩的事
讓塞罕壩精神煥發出強大的力量
塞罕壩精神感染著《情系塞罕壩》
塞罕壩精神再傳承
歌舞劇《情系塞罕壩》感想
從荒漠到林海塞罕壩精神的傳遞
用行動踐行塞罕壩精神
在藝術體驗中感悟精神的力量
踐行塞罕壩精神從我們做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用塞罕壩精神,創作演好《情系塞罕壩》
不忘初心
傳承塞罕壩精神,強化使命意識
堅定信念共筑夢想
一場心靈的洗禮
學好、演好、傳承好塞罕壩精神
守護“種子”,讓一棵樹長成了一片林海
歷練成長收獲
以青春為筆,繪綠色華章
踏歌而行——綠色的旋律激蕩塞罕壩
守護心中的那片綠色
塞罕情思我輩牢記
草木植成,不負青山
致敬塞罕壩
傳承塞罕壩精神做新時代進步青年
讓綠色神圣使命代代傳承
讓塞罕壩精神永駐于心
這一年,很值得
讓塞罕壩精神之花在舞臺上綻放
為弘揚塞罕壩精神流汗付出,值得!
參演《情系塞罕壩》收獲精神財富
守望一片林海,踐行塞罕壩精神
用青春守護綠色,用年華傳承精神
用行動踐行塞罕壩精神
傳承塞罕壩精神,收獲實踐經驗
“獨行快,眾行遠”——幕后工作者在行動
用塞罕壩精神講好塞罕壩故事
在實踐中學習塞罕壩精神
牢記囑托弘揚塞罕壩精神
傳承和歷練——讓塞罕壩精神常駐心中
守護那片綠,牢記塞罕情
平凡崗位上的“塞罕壩人”
致敬塞罕壩人,傳承塞罕壩精神
愿為塞罕壩一棵樹
揚塞罕壩精神,續塞罕壩真情
筑夢綠色
筑夢青春,踐行塞罕壩精神
反響篇
承德人民政府網 大型歌舞劇匯報演出在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舉行
《承德日報》 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匯報演出成功舉辦
和合承德網 大型原創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匯報演出在石家莊舉行
承德電視臺 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匯報演出在石家莊舉行
中國新聞網 大型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在石家莊舉行匯報演出
和合承德網 大型原創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匯報演出在石家莊舉行
河北廣播電視臺 大型原創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在石家莊匯報演出
《河北日報》 大型原創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在省會演出
河北電視臺 大型原創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在石家莊上演
《光明日報》 綠水青山造福人民——塞罕壩精神述評
央視網 情系塞罕壩 青春*美時
學習強國 歌舞劇《情系塞罕壩》精彩片段
科學網 《情系塞罕壩》值得一看
長城網 用塞罕壩精神演繹《情系塞罕壩》用力用情共情共鳴
《河北日報》 用校園藝術精品致敬塞罕壩精神
情系塞罕壩 節選
情系塞罕壩 歌舞劇《情系塞罕壩》總策劃、編劇 高俊虎 2021年9月19日,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塞罕壩后首部弘揚塞罕壩精神的大型文藝作品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在省會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真知講堂成功匯報演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政、省委宣傳部、文旅廳、教育廳和省會部分高校師生觀看了演出并給予高度評價:大家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8月23日視察塞罕壩后這么短的時間內,能拿出這樣一臺感人真摯的歌舞劇,水平很高,很不容易,提煉之后,可以走出石家莊,走出河北! 作為一個非專業團隊,特別是非專業的我,以前從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工作,為什么能策劃、創作出這樣一臺歌舞劇呢? 一、塞罕壩的關吸引了我 1986年暑假,我在河北師范大學上學,我們地理系1984級109名同學到承德地理野外實習。塞罕壩是我們系首次確定的野外實習點。早7點我們從承德市駐地承德教師進修學校出發奔赴塞罕壩。當時承德的交通基礎設施較差,去塞罕壩的路大部分地段都是土路,走了近9個小時,下午4點左右,我們終于到了塞罕壩。一下車,同學們就被塞罕壩的景色吸引了。那時,**代塞罕壩建設者已經完成了國家下達的造林任務。初夏的塞罕壩,藍天白云,林海碧綠如洗,林下紅的、黃的、粉的各種野花競相吐艷。同學們忘記了疲勞,拍照、采樣本,不停地詢問帶隊老師植物的名字,盡享著塞罕壩的生態美。盡管只有兩天實習時間,但塞罕壩的美深深地吸引了我,回到學校后,我寫了一篇游記《塞罕壩行》在《河北師大校報》上發表。 1988年大學畢業,我被分配到承德師范專科學校任教。我把塞罕壩作為我校地理專業的野外實習基地,暑期帶學生去野外實習。為推動塞罕壩的旅游,1990年1月,承德地區行署旅游局楊國棟局長邀我為旅游局撰稿并拍攝塞罕壩冬季的宣傳片。那是我**次冬季到塞罕壩,從沒去過冬天如此冷的地方,整個塞罕壩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只要一下車,身上的棉大衣、棉鞋很快就被壩上的白毛風穿透,人被風吹得根本站不住。當時,塞罕壩沒有酒店,圍場旅游局的趙華局長帶著鍋灶、土豆、牛肉,我們自己在林場職工宿舍做的飯。第二天早晨,整個塞罕壩到處銀裝素裹,簡直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趙華帶我們到了馬蹄坑,在銀裝素裹的林海里,馬鹿、狍子全被我們拍到了。經過這次拍攝,我決定一定要用鏡頭記錄下塞罕壩的發展,向世人展示塞罕壩的生態美。1991年,我在南京參與中國青年地理學會學術會議時,我向《地理知識》雜志社的記者王琦推薦了塞罕壩,得到雜志社的認可。我和該雜志連續4年暑期合作在塞罕壩舉辦了《地理知識》中學生夏令營。1996年,我到北京師范大學上研究生,我班同學在宋慶齡基金會主辦的《中華少年》雜志工作,我向她介紹了塞罕壩,于是我和他們雜志社利用暑期在塞罕壩舉辦了夏令營。 攝影是我上大學時培養的*大愛好,一有時間我就約上幾個影友去塞罕壩拍攝。20世紀90年代收入水平低,自己沒車,我們就租天津產的大發車去壩上拍攝。我拍攝的塞罕壩作品先后在《承德日報》《地理知識》《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等報刊發表。1999年,我研究生畢業后調到承德市政府工作,由于工作關系,有更多機會到塞罕壩。隨著時間的推移,塞罕壩變得越來越美了,經常是清晨人們還在夢鄉時,我已經站在塞罕壩山頂的望海樓拍攝了。2016年,在我的推動下,中共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縣委、《中國攝影家》雜志社、塞罕壩旅游公司與承德錦溪文化傳媒公司合作舉辦了“木蘭圍場國際攝影大PK”。為配合這次活動,我在《中國攝影家》雜志連續發表了圖文“我拍御道口”“木蘭圍場攝影天堂”。 在活動中,我向中外攝影家介紹了木蘭圍場、塞罕壩的生態環境特點及拍攝路線和技巧。塞罕壩是中國攝影家協會命名的“中國攝影之鄉”“中國攝影家創作基地”,被譽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頭、云的故鄉、珍禽的天章”。 P18-19
情系塞罕壩 作者簡介
高俊虎,男,1963年11月出生,北京師范大學資源研究所區域經濟專業碩士。曾任承德市政府副秘書長,承德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現任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中共承德市委弘揚塞罕壩精神領導小組成員。主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研修中心(河北師范大學)課題1項、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承德21世紀可持續發展示范區有關塞罕壩精神研究課題1項,是國家民委“塞罕壩精神與高校思政研究基地”負責人。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塞罕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大思政格局”研究上取得多項成果。 1986年開始走進塞罕壩,30多年來,走遍了塞罕壩林場,拍攝了大量記錄塞罕壩生態美的優秀作品。出版了《畫說木蘭圍場》《木蘭圍場》《畫說御道口》3部有關塞罕壩的攝影作品集。應邀在2017年北京國家奧體公園、2019年廈門漳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神韻塞罕壩”個人攝影展。策劃并編劇的原創大型歌舞劇《情系塞罕壩》被承德市委定為2021文藝精品工程、河北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河北日報、學習強國等多次專訪報道。 2017年以來,先后在河北民族師范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思政大講堂、廈門漳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北省法院系統、河北工商銀行干訓班、共青團承德市委開學第一課(線上10萬聽眾)、承德海關、河北省高校思政工作研究班以及國家教委師資培訓計劃中為2000多名學員講解塞罕壩精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