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事政策制度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71829
- 條形碼:9787519771829 ; 978-7-5197-718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事政策制度化研究 內容簡介
犯罪是一種反社會行為,為了應對犯罪,國家和社會需要借由刑事政策學的研究為犯罪治理提供系統、科學的對策。基于犯罪現象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客觀現實,刑事政策的研究需要在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后疫情時代,我國不僅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后的社會治理壓力,更要應對愈加復雜和多變的國際形勢,犯罪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個犯罪現象背后都有諸多社會原因盤根錯節,對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的治理,必須從多角度、綜合多學科的知識進行分析。刑事政策制度化是個跨學科的命題,本書闡釋了如何將刑事政策制度化,并從刑事政策的制度、實施以及路徑選擇三個方面進行考察與分析。現代國家的治理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政策、法律乃至其他規范制度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們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共同作用,共同演進。未來我國應加快制度創新,深化黨規黨紀制度化,完善刑事速裁程序制度化,完善認罪認罰從寬政策制度,*終實現犯罪治理的科學化與法治化。
刑事政策制度化研究 目錄
導論 將刑事政策變成一種好制度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中的難點與挑戰
四、研究中可能的突破與創新
五、研究方法
**章 刑事政策制度化概述
一、刑事政策制度化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制度
(二)制度化
(三)刑事政策制度化
(四)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二、刑事政策制度化的理論基礎
(一)制度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
(二)公共選擇理論
(三)刑事政策學
(四)犯罪學
(五)法治理論
第二章 刑事政策制度化的動因
一、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語境下的犯罪治理
(一)犯罪治理理念的演化
(二)刑事政策制度化——犯罪治理的統攝性理論
二、從犯罪治理運動化走向犯罪治理制度化
(一)犯罪治理需要以制度化方式進行
(二)完善和推進犯罪綜合治理制度化
三、化解“李斯特鴻溝”之必然選擇
(一)中國特色的“李斯特鴻溝”
(二)制度化是連接刑事政策與刑法體系的關鍵
第三章 刑事政策制度化的路徑
一、刑事政策制度化路徑之域外經驗考察
(一)刑事政策制定的制度化路徑
(二)刑事政策實施的制度化路徑
二、我國刑事政策制度化的路徑選擇
(一)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國家治理與黨的領導
(二)刑事政策法治化
(三)刑事政策體系化
第四章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之制度化
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制度化之現狀
(一)刑事政策的刑法化
(二)犯罪分層
(三)程序分層
(四)執行的國家與社會二元體系
二、現有“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制度化的問題
(一)政策制度化不完全
(二)具體政策不精細
三、“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制度化之前瞻
(一)堅持和加快刑事政策非法律制度化創新
(二)謹慎擴大犯罪圈
結語
參考文獻
代后記
刑事政策制度化研究 作者簡介
朱賀 河南周口人,刑法學博士,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現任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類案檢索研究中心主任,刑事司法學院講師。兼任最*人民檢察院司法案例研究基地研究員,河南刑事案例研究中心秘書長,河南省法學會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法學會刑法學會理事,河南省法學會信息與網絡法學會理事,河南韜涵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主要從事刑事政策、企業合規、刑民交叉、經濟犯罪、職務犯罪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政治與法律》《刑法論叢》《征信》等刊物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參與或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8項。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