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腸道微生物與生命健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40304
- 條形碼:9787121440304 ; 978-7-121-4403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腸道微生物與生命健康 本書特色
腸道是“人類第二大腦”,腸道微生物影響大腦和身心健康!揭示比《谷物大腦》更驚人的真相!
腸道微生物與生命健康 內容簡介
本書從腸道微生物群的角度,重點探討疾病發生中的菌群調控機制及潛在的干預方法,系統總結了國內外近期新科學研究成果,并闡釋了腸道微生物群與宿主的交互作用機制。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其中,總論從**章至第六章,概述了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歷程及細菌代謝分子機制,介紹了相關的檢測技術、動物模型和疾病防治策略。各論從第七章至第十八章,介紹了腸道微生物群參與胃、腸、肺、肝、腦、腎、胰、心血管、骨骼肌肉和免疫系統不同生理部位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另外,第十八章探討了腸道微生物群與中醫的關系,為本書的特色之一。本書論述嚴謹、內容詳實、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本書兼具深度和廣度,可為腸道微生物群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提供參考,亦可拓展生物醫學背景讀者的認知維度。
腸道微生物與生命健康 目錄
總 論
**章 腸道微生物群研究進展 002
**節 腸道微生物群概述 002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腸道的相互作用 013
參考文獻 024
第二章 腸道微生物群培養及分析技術 030
**節 腸道微生物群培養技術 030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分析技術 038
參考文獻 046
第三章 腸道微生物群代謝產物 052
**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膽汁酸代謝 052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短鏈脂肪酸合成 063
第三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其他相關代謝產物的生成 068
參考文獻 076
第四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藥物代謝 084
**節 腸道微生物群對藥物的代謝反應 084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對藥物活性和毒性的影響 103
參考文獻 108
第五章 適合腸道微生物群研究的模式動物 114
**節 嚙齒類實驗動物模型 114
第二節 斑馬魚(Danio rerio)實驗模型 117
第三節 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實驗模型 120
第四節 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實驗模型 122
第五節 蜜蜂(Apis mellifera)實驗模型 124
第六節 豬(Sus scrofa domesticus)實驗模型 126
第七節 其他實驗動物模型 127
第八節 與腸道微生物群研究相關的成像技術 129
參考文獻 131
第六章 腸道微生物群調節與疾病治療 138
**節 菌群移植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138
第二節 益生元與腸道微生物群調節 139
第三節 益生菌與腸道微生物群調節 145
第四節 生物工程技術在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的應用 148
參考文獻 158
各 論
第七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胃部疾病 168
**節 胃組織結構及常見疾病 168
第二節 胃部疾病與胃微生物群改變 170
參考文獻 176
第八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腸道系統疾病 182
**節 腸道組織結構及生理功能 182
第二節 便秘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184
第三節 結腸炎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195
第四節 結直腸癌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206
第五節 其他腸道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208
參考文獻 215
第九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肺部疾病 229
**節 肺組織結構及生理功能 229
第二節 慢阻肺與氣道微生物群改變 231
第三節 支氣管哮喘與氣/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234
第四節 肺炎、急性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與氣/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239
第五節 肺癌與氣道微生物群改變 244
參考文獻 247
第十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肝臟疾病 255
**節 肝臟結構及生理功能 255
第二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257
第三節 糖尿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268
第四節 酒精性肝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274
第五節 病毒性肝炎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278
第六節 其他肝臟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281
第七節 基于腸道微生物群調節的肝臟疾病治療 285
參考文獻 289
第十一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腦組織疾病 302
**節 腦結構及生理功能 302
第二節 抑郁癥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06
第三節 阿爾茨海默癥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15
第四節 癲癇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20
第五節 精神分裂癥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24
第六節 自閉癥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27
第七節 衰老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34
第八節 帕金森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40
第九節 腦中風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48
第十節 其他腦部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51
參考文獻 355
第十二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心血管疾病 371
**節 心血管系統及生理功能 371
第二節 動脈粥樣硬化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73
第三節 高血壓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82
第四節 心力衰竭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86
第五節 其他心血管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390
參考文獻 392
第十三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骨骼、肌肉組織疾病 404
**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骨骼 404
第二節 骨質疏松癥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07
第三節 關節炎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11
第四節 肌少癥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17
第五節 肌肉組織相關的其他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21
參考文獻 425
第十四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腎臟疾病 434
**節 慢性腎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34
第二節 腎結石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42
第三節 其他腎臟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45
第四節 基于腸道微生物群調節的腎臟疾病治療 448
參考文獻 451
第十五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泌尿生殖系統 458
**節 前列腺癌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58
第二節 多囊卵巢綜合征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61
第三節 其他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65
參考文獻 470
第十六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免疫反應性疾病 477
**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免疫 477
第二節 高尿酸血癥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79
第三節 艾滋病(AIDS)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80
第四節 食物過敏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83
第五節 濕疹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85
第六節 特應性皮炎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88
第七節 過敏性哮喘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90
第八節 過敏性紫癜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93
第九節 系統性紅斑狼瘡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96
第十節 白血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499
參考文獻 502
第十七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胰腺組織疾病 507
**節 1型糖尿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507
第二節 胰腺炎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511
第三節 胰腺癌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513
參考文獻 514
第十八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中醫 517
**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中醫思維 517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中醫臟腑 520
第三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體質 523
第四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濕熱外邪 526
第五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證候 526
第六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治則 527
第七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治法 528
第八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中藥 530
第九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針灸 532
參考文獻 533
附錄 腸道菌群中英文對照表 534
腸道微生物與生命健康 作者簡介
劉洪濤,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10―2014年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2014―2019年為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2019年至今為湖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特聘教授。擔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微生態與健康教育專業委員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基礎與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研院所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無菌動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糖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藥理學會理事、湖北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自然醫學與中醫藥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以腸道微生態及營養代謝疾病為導向的中藥資源開發研究,先后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A類人才支持、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湖北中醫藥大學"杏林英才”高端人才計劃支持,入選2019批"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主持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湖北省科技廳重大專項、武漢市科技局應用基礎項目、大中型企業橫向合作項目及各類校級課題20余項,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發表SCI論文逾50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